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意

2018-08-10 06:32蕴阳程宇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队伍

蕴阳程宇

【摘要】進入到新时代以后,我国高职院校发展速度比较快,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辅导员的素质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本文笔者根据当前的发展现状,论述了辅导员建设的时代遭遇、工作的特征以及如何提升其工作质量。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队伍 时代意蕴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015-02

引言

2017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应当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重新审视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背景,准确把握高校辅导员建设的时代要求,积极探索高校辅导员建设的时代选择,借鉴国外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经验,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理性审视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境遇

伴随着历史的推演和时代的进步,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新的历史征程,高等职业教育制度化、大众化、法治化和国际化趋势不断显现,并成为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时代参照。充分认识这一点,是科学把握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时代意蕴的前提和基础。

(一)现代大学制度化

2010年,国务院审议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强调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步伐。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多维并举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化进程。2017年,国家实行高校“双一流”建设。目前,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已逐步确立。高校的核心任务就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各类优秀人才。作为最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实际的管理者和服务者,高职院校辅导员更易与学生交心,更善于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能够全过程、全方位、持续性地影响、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对于不断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输送各类优秀人才,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新时期的高校辅导员提高思想认识、创新工作方法,在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与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相符合。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

1999年,我国制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短期内通过扩招大大提高了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标志着我国逐步向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迈进。2010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在校生规模保持基本稳定,高等教育投入大幅增加,高等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明显提高。2012年,国务院召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明确强调要把质量放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首位,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但是,也应当看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仍然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阻碍,其中之一就是师资问题,特别是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着数量匮乏、流动性大、自身业务知识与技能欠缺、分工混乱、职责不清及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整体工作成效的提高,难以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迫切要求。因此,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成为当前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亟需解决的重要时代课题。

二、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特征

高职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条件不同。与普通高等学校相比,高职院校起步的较晚,这导致两者之间硬条件和软条件的不同。在硬条件方面,高职院校的规模,教育实施,实训中心、实训基地、实训设备等的质和量都相对薄弱。在软条件方面,高职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副教授,教授数量相对较少,另外在“师德师风建设、教书育人、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薄弱性”。

高职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性质不同。两者虽然有“高”的共同点,但“职”是两者最大的,最突出的,最鲜明的不同点。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性质也不同,即前者是职业教育,后者是综合教育。另外,普通高等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综合型人才,而高职教育的目的则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可见,高职院校具有鲜明的特殊性,而它的特殊性就要求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特殊性。

跟普通高等学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录取线相对低下,换言之,在高中阶段各个方面较差的中等生、差等生才进入高职院校,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中等生和差等生的特征就是基础差,学习动力不强,对自己和学校都没有信心,未能给自己树立一个正确的理想信念,自我控制力、约束力不强等。另外,高职学生的生源比较复杂,除了三校生(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的毕业生)以外,还包括普通高中、中职和成人学校的学生。可见,高职生既具备“高”的特性,也具有“职”特性。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要求

(一)加强外部环境建设。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环境能给人良好的心理体验,并保持愉快的心情。学校可以从外部环境方面努力为辅导员打造相对宽松舒适的工作场所,充分考虑辅导员职业发展,考虑辅导员职称、待遇、福利等问题,增强辅导员职业归属感。辅导员工作性质决定了辅导员工作内容的广泛性,角色的多重性,工作过程中难免出现懈怠、焦虑等负面情绪。学校和组织层面可以为辅导员队伍定期开展心理疏导,团体辅导等,排解消极情绪,使其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开展工作,有效应对工作中的困难。

辅导员最本职的工作还是思想政治工作,但高职院校辅导员实际承担的工作范围覆盖面非常广,分工混乱、职责不明确给辅导员带来了角色定位上的困惑。明确辅导员主要工作职责可以让辅导员适当地从大量非本职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更多精力到重点工作中来,提升工作效能感。此外,为辅导员专项课题设立基金支持,鼓励辅导员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对学生思想政治及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一方面,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升工作技能和效率,创新现有工作方法;另一方面,提升科学研究能力,促进专项课题开展,提升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素质和能力水平,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效能。

(二)明确职业定位

辅导员是什么,该怎样定义?“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职院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这是对辅导员的概念界定。“高职院校应结合实际,按各校统一的教师职务岗位结构比例合理设置专职辅导员的相应教师职务岗位。”这是对辅导员岗位设置的明确规定。辅导员的职业定位为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岗位设置为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任教师一样均为教师岗。

(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措施,即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主要有着以下积极意义。首先从制度的层面保障了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使得辅导员自身具有相应的职业荣誉感,这对于辅导员责任意识的发展十分关键,能够积极有效地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其次,激(下转27页)

(上接15页)励机制使体现了教育层面对于辅导员工作的重视,在这种模式下,对于辅导员工作的开展产生了极大的便利,即促进了辅导员工作层面的发展。此外,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于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有一种无形的促进性,对于辅导员创先争优促进作用明显,这便能够有效地使得辅导员投入到自身的工作中。

(四)建立相應的考核机制

关于考核机制的建立主要有着以下层面的思路。首先考核机制的建立要合理,由于辅导员工作丰富,内容复杂,有着众多的分工,如何将不同工作的辅导员纳入到相同的考核办法中,对于工作量的核定十分关键,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于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评估,对于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情况进行合理评估。其次,对于辅导员工作的考核,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就是对于辅导员自身的思想政治意识进行考查,其次重点对于辅导员的专业能力进行考查,例如,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党团建设层面的能力。再者,对于辅导员工作进行考核,还要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工作的特殊性,以及全面性,只有将辅导员所有的工作均进行考核,才能在整体的层面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才能够促进教育层面的进步。

(五)建立比较完善的辅导员选拔体系

高职院校要坚持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原则,制定严格的辅导员招聘流程。首先要确保辅导员队伍的优秀和先进性,就必须要选拔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的优秀辅导员队伍。因此加强辅导员的选拔和培养成为加强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要把辅导员的培养纳入本校师资培训计划和人才发展计划中。制定辅导员的培训标准还要进一步完善辅导员的培训课程和体系。要对其进行严格系统的专业培训,培训合格后再上岗,而且以后还要不定期地进行一些在岗培训,这样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切实可行地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

(六)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强化辅导员综合素质

校企合作是指“职业学校与企业以利益为基础,共同举办职业教育的模式;校企双方以技能型人力资本专用化为共同目标,实现责任共商、决策共定、风险分担的运行机制,以实现职业教育的资源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双赢。”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和企业层面都希望辅导员去到企业参加学生的管理工作,因为,第一,辅导员平时接触学生的时间最多,关系密切,好管理;第二,辅导员的工作就是管理学生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辅导员进入企业也有助于“使辅导员能够准确的找准学生的内心诉求,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除此之外,让辅导员到企业管理学生的好处主要表现在,第一,可以避免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辅导员无法教育、管理、引导、服务学生,第二,有利于提高辅导员自身综合素质。如上所述,校企合作是为了实现互利、互惠、互补、互助的目标,虽然在校企合作模式中最大的受益者是高职生,但也可以充分利用此模式不断的提高辅导员各方面的技能。换言之,在校企合作模式中,辅导员在企业要同时发挥“教师作用”和“学徒作用”,即“教师作用”主要体现在管理高职生方面,而“学徒作用”主要表现在一些几点,即充分利用在企业的时间,要见习、学习和实现“理论联系实际”,逐渐提高其相关专业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要充分发挥自学能力,简言之,在校企合作模式中,辅导员既要当“教师”参加学生管理工作,又要当“学生”提高供自身素质。企业和社会对高职生的要求是除了要具有踏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外,还要求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七)通过专业培训以转变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观

在现有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中,往往存在一些权威型人物的工作方式、工作观念和工作态度,这就使得高职院校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紧张关系无法调和。因此,学校必须通过专业培训方式来转变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观。例如,学校应该通过培训让辅导员更加明确自身的职责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而不是单纯地完成学校派发的任务,并要让辅导员了解“服务型角色”定位对于学生工作的意义所在。这样才能促进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观念从“权威型角色”向“服务型角色”转变。也只有促进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观转变,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指导。最后,严格把关高职院校辅导员选拔制度。选拔制度尤其重要,只有选择了优秀的辅导员,才能为后期建设优秀辅导员队伍夯实基础。因此,在选拔辅导员时,应该通过笔试、心理测试、面试政审等多个环节来严格把关,确保所选拔的辅导员应该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有积极的工作作风,有乐于奉献的精神,有服务师生的理念,只有具备这些素质的辅导员才能成为优秀的合格的辅导员。此外,在选拔辅导员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辅导员的学历、专业要求。应该更多地考虑研究生学历,更多地考虑与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只有学历更高,才能在学习方法、学习技巧、人生观塑造、道德品质修养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的指导。也只有所学专业与辅导员工作有一定程度的关联,才能更为顺利地展开工作。反之,如果学历较低,专业与辅导员工作完全不相关,则不太可能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因此,在选拔过程中,更应该把学历、专业都考虑在内,以真正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质量。

四、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加快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首先正确认识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建立辅导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让我们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科学化的辅导员队伍,为高职教育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孙启龙.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7(24):127-129.

[2]何蓉.关于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实证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12):20-21.

[3]周保垒.人力资源管理视野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7,21(06):25-28+32.

[4]金德明.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J].高教学刊,2017(24):157-158+161.

[5]刘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12):215.

[6]刘姝.关于高校辅导员廉洁从业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12):132-133.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队伍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发挥“五老”队伍作用 创建“三无四有”新村
还剩多少人?
一支独具特色的工作队伍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