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对策的探讨

2018-08-10 06:32张雪峰杨梅花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毕业毕业生院校

张雪峰 杨梅花

【摘要】就业问题是历届大学生面临的巨大问题,地方院校如何应对这一问题,提高就业率。提出对策和建议,为地方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地方院校 毕业生 就业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024-02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業形势日益困难,地方院校如何应对毕业生就业形势,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深化教育改革,科学地确定招生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深化地方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大学生就业问题,事关自身的发展,关系每个家庭的利益,更关系整个社会和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在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转化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的宏观管理,建立起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的调节机制。地方院校要以社会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对社会急需的专业要扩大招生数量,同时对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学科结构、培训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要进行改革。要使学生能够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

二、转变学生就业观念

(一)加强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加强学生毕业前的思想教育工作,就业的指导、求职技巧指导与当前就业形势的传输。让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充分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政策,积极的引导他们调整好择业的要求和期望,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到社会需要的地方就业,到社会的基层和农村建功立业,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帮助他们正确把握就业形势,确立结合现实与实际的就业愿望。毕业生分配是以前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也是精英教育的就业模式,在市场经济时代的今天,这种模式已经成为历史。双向选择在给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更多机会的同时也使一些没有职业定位准备的毕业生一毕业就面临失业。为此,我们应教育毕业生把握好机遇,正确定位自己,到基层去、农村去、民营企业去进行锻炼,等具备了工作经验后,再寻找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单位和岗位,才是一条好的就业途径。我们要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地方院校的大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大学以来,他们对城乡的差别都有了很深的感受,毕业以后他们都不愿意回到的农村去,因此我们要对毕业生进行“农村也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的传统奋斗精神教育。加强对毕业学生择业心理健康的教育,建立针对性的就业心理咨询和职业规划方面的服务内容,丰富就业指导的手段,要突出个性化的服务,培养他们健全的职业观、职业责任、职业理想、劳动态度,树立求职的信心,正确应对择业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加强对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遵守社会公德。

(二)加强观念更新,适应市场需要

地方籍的学生是地方院校的主体,并且大部分是来自农村,受传统的就业思想观念的束缚,大部分毕业生除了编制和体制内职位外,对私营企业根本就看不上眼。宏观而言,这种现象是严重浪费了国家的人才资源,给后来的毕业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就微观而言,也非常严重的影响了学校的就业率。所以地方院校应加强对就业思想观念的教育,教育毕业生们“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引导毕业生们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新型就业观,让毕业生毕业后尽快就业。毕业生应全方位的收集、整理和筛选信息,主动地出击,积极和用人单位联系,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尽可能的努力推销自己,尽可能的把择业和社会的需求和实现人生价值联系起来,尽早的实现就业。职业是可以变动的,毕业生应该打破“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尽可能避免改行和再就业的压力和思想包袱。

三、健全高校就业机制体系

建立健全校党委书记、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具体抓,职能部门和院系统筹落实的机制,同时,继续在人员、经费、措施等方面加大投入的力度,学校要为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形成“全员参与、院系为主、部门统筹、领导主抓、”的学校就业工作机制。高校所有人员都要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做好参谋。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共识,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对大学生的就业政策教导要进行多方位的引导和鼓励,地方院校的教职员工要全面的掌握就业政策,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宣传,要主动使毕业生找到就业的时机,为毕业生出谋划策。形成“人人管毕业、个个毕业有人管”的良好的局面。鉴于现在很多的单位都希望毕业生的试用期为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地方院校应该借鉴其他高校的做法,让学生在最后两个学期来准备毕业就业的考试和试用,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实习的时间,从而保证毕业生和单位的双向选择。

四、实行“订单式”培养,健全单位保障制度

为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和生存,学校应该走出去,尝试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和就业实习基地,实施订单式的培养。实习是毕业生进行就业和保障毕业生高就业率的重要环节,高校除了教学实习以外,实行到单位进行就业实习相结合,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实行双向选择提供更好的条件。毕业生不愿意到私营企业就业是因为私营企业没有保障,首先是私营企业没有医疗保险、没有养老保险,再次是很多的私营企业规模小,资金少有时还发不起工人的工资,最后是在小企业里没有晋升的空间,缺乏竞争的意识,使自己没有斗志。因此,企业要建立健全保障体系,不断扩大自己的规模,为员工创造竞争的意识。

五、政策引领,面向基层就业

我们要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宣传地方和用人单位采取优惠政策吸纳毕业生的事迹,大力宣传毕业生毕业自我创业的典型,大力宣传毕业生到基层、农村、艰苦行业的先进事迹。鼓励他们到基层、到贫困地区、到艰困行业就业工作。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国家项目就业,动员和组织好毕业生参加“农村特设岗位教师招聘”、“三支一扶”、“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西部志愿”、“就业见习制度”等国家大项目的就业。对大学毕业生到基、贫、苦地方就业毕业生适当地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建立高原补助,给予荣誉称号等措施,不断完善奖励机制。

总之,我们只有正视就业问题,并认真的分析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吸取整个工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面对新时代的新情况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才能更好把以后地方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搞得更好,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为地方经济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泰.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

[2]罗安海.浅谈民族地区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及对策[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1.

[3]龙小泉.凯里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探讨[J].凯里学院学报.2011.

作者简介:

张雪峰(1987-),男,重庆武隆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毕业毕业生院校
9岁的高中毕业生
我们今天毕业了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最“叛逆”的毕业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