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浸润孩子的心灵

2018-08-10 06:32夏丽萍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有效衔接课内外阅读

【摘要】阅读作为语文课程一个重要的载体,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笔者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资源,从寻找阅读的契合点,激发阅读的兴趣点,提升阅读的能力值,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分享阅读中的收获等方面将语文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效衔接,拓宽孩子们阅读的广度、深度,高度,让阅读浸润孩子的心灵。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 有效衔接 低年级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182-02

阅读,作为中小学语文课程中最重要的学习领域,与“读书”“学习”几乎同义。阅读不仅把读物从一系列的符号变成一种充满意义的作品,而且能改造阅读者本身。国际上,通常把青少年的阅读学习分为“学会阅读”“和从阅读中学习”这两个不断积累的连续阶段,小学一、二年级则被视为阅读的奠定期,在这一时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单靠语文文本的阅读肯定不行。课外阅读犹如源头活水,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课内阅读一起构成了完整的阅读教学。因此,作为一名低年级语文教师,如何将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进行有效衔接,为孩子的阅读奠定基础,让阅读浸润孩子的心灵,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立足文本,寻找阅读的契合点

1.课前收集

语文学习离不开大量的阅读,而课文文本则是最好的载体,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立足文本,指导学生进行课前相关资料的收集,拓宽学生视野,进一步优化语文教学资源。如我在教学《黄山奇石》、《日月潭》等写景类文章时,我会在课前先布置孩子去收集一些关于景点介绍的相关资料或名家短文;在教学《回声》、《活化石》这类科普性文章时我则会让孩子请家长帮忙筛选出一些资料读给孩子听,当然有一定阅读能力的也可以选择自己完成收集。课堂上我则会请收集充分又乐于分享的孩子来当小老师汇报他们的课前成果。因为学生课前有了一定量的课前阅读,对于语文课文的阅读有了前期阅读的补充和对比,又收获了成功的体验,教学起来自然就事半功倍,兴趣大增。

2.课内补充

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信息的处理和阅读水平都相对较弱,作为语文教师课内的引领就显得十分重要。在课堂上,教师可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进而拓宽学生语文学习领域,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如在教学《司马光》、《称象》这类描写人物的课文时,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人物资料介绍,让人物变得鲜活起来;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成功了》这类文章时,因为距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

富有情趣的儿歌和充满想象的童话则是孩子的最爱,在教学这类文章时,如《春雨的色彩》、《要下雨了》,教师则可提供一些相关资料和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创作,去读自己的作品,我想这种阅读的体验和探索是任何作品都无可替代的,将会在他的阅读记忆中留下不可抹灭的痕迹。

3.群文阅读

群文閱读是语文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衔接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它是相对于单篇阅读而言的多篇文本的阅读,而依托教科书文本,一篇带课外多篇这种“1+X”的形式则是其中的一种。最初接触这种形式是源于蒋军晶老师的一堂讲座,但低年级的孩子合不合适上,上些什么内容呢?于是我尝试着从儿童喜闻乐见、内容形式相对简单的儿歌入手。如在教学一上《比尾巴》这首问答歌时,我在引导孩子读文的基础上,补充阅读一些不同形式的问答歌《什么船儿》、《四季歌》,在孩子们对问答歌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又补充了一些其他形式的儿歌,如颠倒歌,连锁调,游戏歌、谜语歌等,让孩子在大量阅读中进行同整,比较,链接,学生通过这堂课对儿歌有了浓厚的兴趣和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收获定然是实实在在的。当然群文阅读的主题选择可以是多面向,多维度的,相同主题,相同结构,相同观点,相同作家的组合亦或不同主题,不同结构,不同观点,不同作家,的对比。

二、创设悬念,激发阅读的兴趣点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阅读兴趣是学生阅读的内在推动力,是影响阅读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的因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想创设悬念尤为重要,因为孩子,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永远对未知充满兴趣。低年级的文本内容生动有趣,插图色彩鲜艳,贴近学生生活,而且有很大一部分文本会“留有余地”。这时,教师则应做一个阅读的引领者和有心人,有意识地去创设悬念,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学生的课外储备,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架起一座有效衔接的桥梁。

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中,我让学生带着“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都画了什么?”这两个问题去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辩证,从文本中寻找答案。当答案通过阅读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后,我又适时抛出另一组问题:你还知道哪些雪地小画家呢?他们都是用什么画画呢?问题一提出,孩子们便开始调动已有的课外阅读知识储备各抒己见,对于孩子们还不了解的知识盲点,教师再通过课外补充材料一一呈现,这种问题式悬念的创设,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驱动了学生的阅读需求,唤醒和补充学生阅读积累。

三、教授方法,提升阅读的能力值

“阅读是自由的梦,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作为孩子们知识引领者的教师,我们有责任交给孩子阅读方法,让孩子们学会阅读,将课堂所学内外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获得阅读的方法,收获成功的体念,为今后的主动阅读奠定基础。

1.阅读要有效率

所谓“效率”即阅读方法的呈现,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对于孩子的阅读成长至关重要。

(1)模仿阅读,学习阅读能力

作为低年级的孩子,学习用普通话正确的朗读文本是阅读的基础。所以模仿老师、同学,或是多媒体录音的优秀阅读都是不错的选择。

(2)自主阅读,感知阅读魅力

光模仿还远远不过,课内外的自主式阅读能快速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并从中感受阅读的魅力。

(3)图文结合,深化阅读感受

由于低年级孩子年龄特点,文本大多图文并茂,教师可充分发挥插图生动直观的优势,指导孩子将文字和插图结合起来,将文字画面化,将画面文字化,进一步深化阅读感受。

(4)联结阅读,提升阅读能力

当孩子具备一定阅读能力后,可引导孩子进行联结阅读,同一题材的联结,同一内容的联结,同一作者的联结,进一步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

2.阅读要有速度

课堂上,我发现有些孩子阅读速度偏慢,同一篇课文的阅读比别的孩子多上一倍甚至更多的时间,对于大班制授课来说,速度跟不上,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一定限制。当孩子慢慢具备了一定阅读能力,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时,教师一定要开始强调阅读的速度,从放声朗读到快速默读是低年(下转214页)(上接182页)级孩子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

3.阅读要有姿态

所谓“姿态”就是读出你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和孩子聊书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的“不会”,这种“不会”不是天生的“不会”,而是在学习阅读的关键时期,缺少“发现式阅读”的体验。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感受童话的奇妙想象,品味儿歌的独特韵味,聆听儿童诗中的声音,探索寓言的深刻哲理,领略古诗的博大意境,走进故事的丰富世界。

四、课外拓展,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对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方面提出了“能阅读童话、寓言、故事、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在教学内容方面则提出“阅读课外读物,总量不少于5万字。”想要提升孩子的阅读数量和质量,光靠语文课本肯定不行。课内阅读的结束,并不代表阅读行为的结束,阅读行为应贯穿课堂内外,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而低年级的孩子阅读正处于启蒙期,作为教师在课外阅读的推荐时要有目标意识、内容意识,方法意识和课型意识,同时还要考虑到孩子的兴趣意识,要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结合教材内容向孩子推荐课外阅读内容,将阅读策略显性化。一般而言,低年级学生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如绘本、桥梁书、经典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都可以是我们推荐的内容。同时我们也可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优势和家长力量进行资源整合,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并引导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参加网上阅读知识竞赛,如组织学生参加网上读書活动“一起悦读”“21天阅读习惯养成大赛”等。网上阅读书目的多样性,互动方式的趣味性,争取点赞的激励性,科学的测试法和系统的评价性和无不深深的吸引着孩子,充分调动孩子的阅读热情,拓宽了孩子的阅读广度,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这样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扎根在孩子的心田。

五、搭建平台,分享阅读中的收获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就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为孩子搭建交流平台,去分享阅读收获,而阅读交流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阅读交流要有课型意识,而阅读的“课程化”则催生出一种新的语文课型——读书课。在读书课上,作为学习的共同体的孩子们,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他们可以就同一本书进行交流,将彼此的发现和感悟显性化,让孩子们的阅读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升华;也可以进行好书推荐,把自己喜欢的书和大家一起分享,让每个人都看到你思考的过程,无疑是快乐的,有成就感的,特别是当你推荐的书受到同学的喜爱,都争相阅读时,这种心理愉悦和成就感则是读书的最好动力。显然,读书课这种课型近迁移的特性对于群体效率的影响是显著的,这就是所谓的群体动力。

最是书香能致远。世界上没有一艘船,能像那一本本书,可以承载我们厚重的理想。在全民阅读的今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孩子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应尽可能的教给孩子有效的阅读方法,养成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浸润孩子的心灵,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年1月.

[2]唐懋龙.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汉语、阅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1月.

[3]蒋军晶.和孩子聊书吧[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6月.

[4]窦桂梅.窦桂梅的阅读课堂[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9年9月.

[5]周荣婷.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方法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4年7月.

[6]徐敏美.[J]得法于课内获益于课外—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4年9月.

作者简介:

夏丽萍(1978.6),汉族,女,本科,江西进贤人,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低年级语文有效衔接课内外阅读
终身教育背景下中高职英语类课程有效衔接途径探究
绘本应用于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低年级语文课堂应当重视信息媒体作用
中高职公共课有效衔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