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实践与探讨

2018-08-11 07:21张美娟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技能能力护理

张美娟,吴 蓓

(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南通 226010)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新一轮课程改革重点内容之一,然而,长期被动接受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问题意识淡薄,尤其是提出问题能力欠缺,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1]。通过“做中学”模式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已成为共识,而在技能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做中学”模式流于形式与学生机械模仿训练、缺乏思维活动、缺乏反思内省等问题,学生几乎不提出“为什么会这样?有更好的操作方法吗?”等诸如此类问题。笔者在护理技能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解决,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学习,思维处于较活跃状态,问题意识得到提高。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方便整群抽取某校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2015级1班学生为研究对象,该班护生52人,其中男生5人,女生47人,年龄17~18岁,学生在暑期临床实践、课堂技能训练、临床集中见习3个阶段接受相应训练。

1.2 方法

1.2.1 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第一,讲解问题的类型,举例说明各类问题的意义及价值,通过具体事例向学生介绍问题、问题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的辩证关系;第二,课题组教师现身说法,启发学生从寻常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第三,引导学生采用头脑风暴法,讨论护士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最终达成共识。除具备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护士还应具备较强的洞察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及提出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只有具备以上专业素质,护士才能较早识别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并运用创新性思维加以解决,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1.2.2 于暑期临床实践中提出问题 精心挑选临床常见的基础护理技能项目,如下学期即将学习的吸氧、抽吸药液、各种注射法、导尿术、静脉输液等12项,作为学生为期10天的暑期临床实践内容。“暑期基础护理临床实践问题记录表”包括我的学习目标、我的学习方式、我的问题(困惑)、我的收获4部分。(1)我的学习目标部分,列出细化、有针对性、能引导学生进行临床实践的学习目标,如女病人导尿术的学习目标:①说出女病人导尿术的定义;②说出女病人导尿术的用物;③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说出外阴两次消毒的顺序、范围;④认真观看女病人导尿术的过程(或视频);⑤学习导尿过程中的无菌技术操作;⑥尝试与带教教师及病人沟通,关心爱护病人。(2)我的学习方式部分,提示学生有多种学习方式,如临床社会实践、阅读教材、请教教师、观看视频、同学交流讨论、网上微课等。(3)我的问题(困惑)部分,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记录临床实践过程中学生遇到的个性化问题或疑惑。(4)我的收获部分,记录临床实践过程中的收获。教师提供“问题”思路,将“我的问题(困惑)”及“我的收获”样板发送至班级QQ群,供学生借鉴。

1.2.3 于适宜的课堂氛围中提出问题 将学生按组内异质分组,每组4~5人,在高仿真模拟病房中,创设临床情景,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训练技能,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为什么这样做?有更好的操作方法吗?我的问题在哪儿?有什么感受?”等问题进行思考,学生将技能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或矛盾,以问题形式展现并进行小组交流,教师适时给予点拨,学生在相互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再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护理技能课堂训练相关问题及对话记录表”由3部分组成,包括我的问题、同学(老师)对话、结论,要求学生记录同组同学与师生间交流情况、相关问题的解答情况及自己的感悟。学生在12项护理技能训练中进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训练,教师遴选有一定思考价值及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全班点评、分享。

1.2.4 于任务驱动见习中提出问题 课题组结合相关文献、见习带教经验及学生专业成长规律,制定细化、涉及多个层面的基础护理课间集中见习(10天)的能力目标,以及与能力目标对应的、与临床护理真实情景相关的12项见习任务[2]。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行见习,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基础护理临床见习任务及问题记录表”由见习能力目标、见习任务、我的问题、问题解答经过4部分组成,例如,与观察能力对应的见习任务为“观察带教教师技能操作,教师的哪些言行值得你学习?”与交流沟通能力对应的见习任务为“在何种情景与何种病人采取何种方式进行交流?”任务驱动见习中,将“做、观、学、思、问”合一,要求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类比性思维提出与任务相关的问题,在自主、协作、探究学习中解决问题,并记录问题及问题解决过程或所想、所思、所感、所获等。

1.2.5 评价方法 采取等级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即对学生所提问题的数量、质量进行评价。问题的数量:统计问题总量和有价值的问题量,有价值的问题指可探究、能体现思维在加工的问题[3],排除与教学内容无关、无意义和陈述句表达的问题。问题的质量:有价值的问题分为两级[3],A级主要指对操作流程中的某些步骤本身提出问题,描述现象;B级为提出的问题比较深入,需要对技能操作有一定的分析,需要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释。课程教学结束后,课题组对学生完成的3份问题记录表中的问题进行归类、统计。

2 结果

2.1 平均每位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见表1)

表1 平均每位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个)

2.2 平均每位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见表2)

表2 平均每位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个)

3 讨论

3.1 学生提问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导向作用[3]。本研究中,充分发挥课堂、临床的主阵地作用,课题组在3个阶段均设置针对相应情景的“问题”作业,以提高学生提问能力。在暑期临床实践阶段,学生在学习目标引导下,尝试提出问题,从统计结果来看,有价值的问题占37.80%,有价值的问题主要是针对护理技能操作本身,大多是呈现性问题,在教科书上有问题的答案,B级问题少(10.64%),这一结果与陈涛[4]的调查结论相似,说明培训初期学生提问能力不尽如人意。创造适宜的环境,营造良好的气氛,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5]。为此,在课堂技能训练阶段,教师要科学制定能引导学生反思及提出问题的策略,使师生、生生间对话氛围轻松,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明确化、具体化、细节化。如在抽吸药液技能训练中,学生提出“如何使药液不漏出?如何不产生过多气泡?”等问题,静脉输液技能训练中,提出“如何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教材中无现成答案,需要学生在反复训练中思考、总结。在临床集中见习阶段,学生带着与临床护理真实情景相关的12项任务去见习,任务完成过程也是学生通过观察及自身经历再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如学生提出“如何应对病人的提问?为什么护士长与病人的交流如此亲切?子若养而亲不在是怎样的一种感受?”等问题。学生拓展了所提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提出的问题越来越情景化、生活化、人文化,结果显示,有价值的问题(66.43%)和B级问题(32.53%)明显增多。

3.2 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变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知识的过程,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问题是学生探索性学习的起点和核心[6]。本研究中,学生带着临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走进课堂,集中技能训练时的注意力,提高观察力。技能训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机会,“问题作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角色扮演中,通过同学间协作、讨论或请教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经过反思、归纳、形成概念并类化。临床集中见习阶段,学生带着任务走进真实的临床情景,“任务作业”既设定了区域范围,又能使学生保持足够的灵活性,抱着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开放心态,挖掘潜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弥补以往基础护理集中见习的不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协作能力,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职业情感,增强成就感、学习信心和使命感。

3.3 努力方向

技能教学中,何种情景下采取何种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和问题意识,是今后教学关注的重点。

猜你喜欢
技能能力护理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劳动技能up up!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画唇技能轻松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