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边丝语

2018-08-11 09:42岑岚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书法家汉字书法

岑岚

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但写汉字不一定是书法。这个看似连小孩都懂的道理,其实并不那么简单。书法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神圣的文化符号。自从有了汉字,便有了书法,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汉字时,就对汉字赋予了美的元素,甚至可以说是集自然之大美、万物之灵神。到周代,书法被列为“六艺”之一,即成为中国人一种必备的生存技艺和基本的精神追求。随着字体的衍变,书法亦随之丰富多彩,生机勃然,有了更加广阔的表现空间。到了魏晋之后,由于文人士大夫注重对汉字书写的主体精神关照,尤其是受老庄思想的影响,个性追求更加自觉,产生了钟张、二王、初唐四家、颠张醉素、宋四家等等冠绝古今的大家。书法是写汉字,也必须是写汉字,除此便不能成为书法,这是汉字的形成、发展和衍变的特殊性决定的,而且,汉字承载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凝结了中国精神,这是其他文字所不具备的,故汉字是书法的唯一符号和表现载体。但是,一般的汉字实用书写却不一定是书法,因为书法需要被赋予更多的情感关照、人文情怀和严格的传统继承及技法训练,没有技的高度,就没有道的升华。书法艺术是神圣的、玄妙的、高深的,是一门集哲学、文学、美学、文字学、考据学、音韵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作为中国人,就应该对传统书法艺术有所了解,心存敬畏,还要有基本的审美鉴别能力,弘扬真善美,追求高雅的审美趣味。

结字是书法的首要问题。好比建房,你必须在保持主体构架的重心平衡和牢固的前提下,才能追求各种丰富的变化,否则必定垮塌。人体亦如此,一个正常人,其四肢、五官、躯干,必然是稳健、协调的,因体育运动、舞蹈等而发生的各种变化,也必须要保持一个重心和支撑点,否则会发生各种意外。愚以为,在笔法、字法、章法、墨法诸要素中,字法是基础性工程,其次才是笔法、章法和墨法。试想,若结字不稳,纵使你用再好的线条去表现也难以产生悦人的美感。同样,字法不古、不奇,纵使你的线条表现和墨法技巧再绝妙,也不会产生令人为之动情动魂的艺术审美感受。

书法理论很重要,但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书法美学理论。目前很多搞理论的都像炒花生一样,翻来覆去地炒,结果壳都炒糊了,里面的花生子还没是冰冷的,让人看了乏味。记得九十年代,陈振濂现象、邱振中现象,曾让我们感动过,也受裨益,因為他们在创作上造诣都很深,写出来的东西能让人信服。而那些只会写理论文章而没有实际创作能力的所谓理论家,则多为空谈,抑或故弄玄虚而已,价值不大。说一千道一万,理论永远不能脱离创作实践而独立存在。记得有位书法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书法理论一本《孙过庭书谱》足矣。虽然有些偏颇,但也不无道理。余亦认为,在书法美学上,至今没有任何人能比孙过庭。

书法审美,其实很玄乎,也很难得说清楚,因为他不是任何事物的具象,但有时候我们似乎又隐隐约约觉得它像了什么。在书法审美和创作中,我始终把每一个字都看成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赋予情感关照和灵性想象,还要把它与书家的精神世界、人生阅历、内心独白结合起来。记得书法家洪厚甜先生这样比拟:“字求之活,犹如娶妻。若之不活,则如售衣店橱窗内之模特,虽貌之甚美,但非活人也,若奉与汝为妻,尔愿否?”此言虽似笑料,却以“活”字言及书法性灵,妙矣!

书法是寂寞之道,唯有耐得住寂寞,守住宁静,方能致远。我喜欢孤独,不是因为我没有朋友,而是我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自我空间去探研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崇尚寂寞,不是我性格孤僻,而是因为寂寞是我迸发激情的生活状态。

书法家必须是文化人(这里指传统文化),这是书法家区别于写字匠的标志;但文化人不一定是书法家,所以,不会写字的文化人不能把自己的毛笔字当书法,不能把自己当成书法家去忽悠人。作为书法家,书写技法功夫是看家本领,文化修养是提升自身人文精神和艺术品位的必要因素,需要技法与文化双修,唯其如此,方能文质兼美、格调高古。

从十四岁拿起毛笔挨家挨户、惶惶恐恐给乡亲们写春联到现在,我已经写了整整三十年的毛笔字,从十八岁接受专业训练至今也足有二十六年,就算在乡镇任职的那三年也未曾停歇,枕边少不了名碑法帖,睡觉之前也要翻阅或以钢笔临习。三十年来,虽有一点点成绩,但个中甘苦只有自己知道。这个年龄了,也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每天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中国传统文化浩如烟海,业余除了写字外,原本想要在中国传统哲学、文学、国画上溜达溜达,滋养滋养,但似乎一切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拥有一大堆虚名的背后,其实自己还很空虚、很苍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法家更当如此。不过,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能让自己衣食无忧地专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感恩自是必然。余生倘若能把自己所学,服务于国家社稷,奉献万一,足矣,足矣!

猜你喜欢
书法家汉字书法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诗书画苑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