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书家槛外名 诗名更在书名外

2018-08-11 09:42庞蕙青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国展书写书法

庞蕙青

近日得知,济智进入了山东青年电视书法大赛十六强,这是继济智入展第十一届书法展后的又一次获大奖。济智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书法水平。

济智书法,真草篆隶行都有涉及,“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济智博学众书体而更多专注于小楷,宗晋法,学大令,旁及右军和颜平原,广学博引,所以,他的笔法极具丰富性,内涵颇厚。

印象最深的是他早期创作的小楷作品,书写的是北宋文学家王禹偁的《黄冈竹楼记》。手工毛边纸、盈尺的小横幅,松松淡淡地写来。开篇规矩成列,慢慢放松了情绪,打破行列规矩,自由穿插,潇散随意,字与字之间,搭配得浑然一体,看似无章,实际内在有机联结,相辅相成,不容分割,形成乱石铺街之势、榫卯相嵌之态,布局与神采浑然天成,行笔与心情相得益彰。这是由他书写的心情、笔画的调控布局,因势因字自然形成的,既是书法形式的需要,更是他内心情绪抒发的需要,由此而知,济智,是以心取象、用心来书写他的作品的。

“书作绝不是没有怀抱的字的堆砌。”孙过庭言右军:“写《乐毅》则情多佛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史箴》又縱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济智书法契合于此。

他书写《黄冈竹楼记》,散淡、宽博、大气,跌宕起伏,通篇意境不仅契合了作者的中正之气、耿然之风,更将其出世之怀抱、洒脱之襟怀,物化于一纸之间,形象于读者面前;他写《洛神赋》,洛神凌波微步、仙姿袅袅,飘逸出尘,他以书法之功力更助曹子建浪漫之情怀、激荡之文思;书心经,则般若皆空,清净光明,令人自觉觉悟。文以言志,琴表其情,济智的字展现的是他对中国书法艺术乃至中国艺术精神的深刻体悟。

咦,莫说不解济智其人,观其字,当知济智之性情、之胸襟、之为人。

乙未,济智入展十一届国展,学书数年,初试既是高巅。国展是对学书者书法水平检验的最高标准,尤其现在的国展,检验的不仅仅是参赛者的书法水平,而重在各方面修养的考核,是全方位的。能够入选国展,说明作者中国文化修养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而电视大奖赛的现场发挥,更是考验了书者不为外界喧嚣、评判所扰的内心的平静心态,是泰然,是超脱,更是我书我心的融入和忘我。而进入山东青年书法电视大赛中十六强,是对济智书法水平以及综合实力的再次认证。

“佛教深悟‘开到荼蘼花事了,十分红处便成灰的生命规律 ,这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理解的消极人生态度,相反,它的宗教观念是一种追求离缚得自在的大积极。李敖在《北京法源寺》中赞叹《华严经》的‘回向是最精彩的,伟大得无与伦比。他说,佛门精神是把自己变成虚妄,虚妄过后,一无可恋,一无可惜,然后再过头来,把妄变成真,这才是正解,从出世以后,再回到入世……这种境界的人,真所谓目中有身,心中无身,进退疾徐,从容无比。”

济智入展之前的作品,合于法度大于自我,获奖之后的济智,当会放下更多的束缚和挂碍,滌尽俗虑的羁绊,将自我心性与谨严法度相融相合,尽情表述心中韵致。济智是有般若智慧的,相信,他懂得勘破,更懂得回向。

我是这样认为的。因为,他是济智,敦良朴厚、缄默旁观,会心一笑的背后,是通格律、晓禅机,是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妙语隽言。

无需多言,他要说的,都在他的书法里。

在此,我借用周红艺先生的一段话来结束此篇。“作为朋友,我看到的只是他艺术的一小部分,而文字能说的就是更小的一部分,而他的艺术表达才刚刚拉开序幕,他的艺术创造将拥有更大的空间,产生多种可能,因此,让人充满期待。”

猜你喜欢
国展书写书法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第26届“国展”入选作品占来稿总量比率约为4‰
外乘国际风 内修运营力
诗书画苑
书写春天的“草”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My Story以笔相伴静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