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般的梦

2018-08-11 09:42黄泽亮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李玲洋娃娃精灵

黄泽亮

李玲近些年的艺术探索,很有新意,把心中的梦境和细腻的情感用适可而止的艺术语言表达出诗一般的意境:静寂、温柔、浪漫、恬静,显示了她艺术实践的价值。这些近作,融合了现代人的视觉经验和生存经验,经得住仔细品味。

读李玲的画作,似酷暑中的一杯冷饮,让人感到轻松和愉悦,正如她画中的桃花源。一束温暖的光线洒在精灵们的脸庞或身上,周围反射出幽冥的微光,如此美丽、温暖安详。混和着古典主义的典雅与浪漫主义的幻想,画家向我们描绘了这如梦如幻的意境。这里没有纷扰的尘世,没有悲伤,没丑陋和阴谋诡计,远离所有的争夺和世俗的目标;这里的一切似乎都静止了,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朦胧的仙境中泛着静谧的微光;这些可爱的小精灵总是凝望着远方,永远那么纯净、美好;没有战争,没有苦难,人与自然和平友善,一个理想的乌托邦!

画家通过这一系列作品实践,提倡亲近自然,回归本心。作者曾说:“由于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使得我想通过作品这一扇小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而得到片刻放松。”这是作者心里的声音!它告诉世人接近原始、平淡的自然生活会使内心宁静,感到轻松和愉悦。

现在,我们每天身处于信息爆炸的纷繁杂乱的社会生活形态中。科技文明、喧嚣都市生活挤压人类,侵蚀人性使人心怀焦虑,使生态系统日益紊乱。静观李玲的艺术作品,给处于迷惘状态的都市人们些许安慰和启示。

李玲的作品给人感觉既传统又当代。她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画风,选择洋娃娃这一符号置于幽暗神秘的自然环境中。这一面貌的出现是作者童年经历、都市生活和理性思考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童年生活对画家有很大的影响。李玲说:“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在山上嬉戏,在树木间穿行,我很喜欢山林里幽静苍翠的感觉。走在山间的小路上,我常常幻想会不会有妖怪出来?会不会有精灵?要是看到一个洞就会想如果挖开里面会不会住着会说话的兔子?”无忧无虑的孩提年代,天马行空的想象是一种童真的快乐,从此激发了她对大自然的热爱。

大学毕业后,算是艺术生涯的真正开始,可以凭借已掌握的油画技巧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她画“娃娃和自然”这个系列,一方面源于对乡间山林的怀念,切合她童年生活对于精灵的想象;另一方面与内心的缺失有关,洋娃娃是每个女孩子童年时代的美好伴侣,但在那个物质并不怎么丰富的年代,洋娃娃见得少,现在她想要在艺术创作中找回童年曾经缺失的东西。

况且天真烂漫的童趣并非只有孩子们才能享受!新时代年轻人中出现了不少“养娃族”。有的是为了重温童年的娃娃梦;有的是为弥补现代社会中的孤独感,养个玩偶娃娃,天天为它打扮,和它说话……

洋娃娃确实可爱,蓝色的大眼睛、可爱的嘴巴、美丽的金发、白雪似的皮肤,女孩子都喜欢。洋娃娃的形象最早是在她的静物畫《记忆中的歌瑶》中出现,画的是有玩具娃娃的静物,接着慢慢演变过来的。后来形成明确的追求是基于自身的童年生活与当代的人文思考,作品就形成了现在的面貌。她的技法是传统的,先前尝试的是画人,把人物玩偶化。如作品《青春的苦恼》,实际上也是她在艺术创作中的苦恼:人们关注的是这个人本身,比如说这个是画的谁?对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弱化了,对环境的关注就少了。怎样才能有更好的画面表达呢?而画洋娃娃弥补了这一缺陷,洋娃娃的形象更具有代表性,更有象征性的喻意,加进去之后,画面有了当代的感觉,找到这个点画面就有了独特面貌的东西。通过一批作品《轻风密语》《闲思》《梦之园》《迷乐之园》《锦书》《秘境》《在水一方》《遗落天际》等作品强化与明确这一视觉形象,达到图式化的表达,基本上明确了创作题材。这些年来的创作积累,使她的追求有了方向感。

李玲的作品在技法上也有鲜明的特点。环境的描绘用相对粗犷厚重的笔法、写意式的挥毫;洋娃娃则用细致入微的描写,有工笔的效果。在色彩运用上,自然环境的光线微朦,色彩梦幻,娃娃和小动物明亮鲜明。通过这种肌理对比、光线对比、粗犷的美与细腻的诡异美结合,形成温馨而神秘的画面氛围。

就这样李玲用自己的油画语言述说着她对世界的独特感受,赋予洋娃娃更多的梦想和理念,阐述着她对自然的追求与人生的理解。

猜你喜欢
李玲洋娃娃精灵
冬精灵
身体陀螺转转转
欢舞的精灵们
朝中主持词翻译习得
朝中主持词翻译习得
骄傲的孔雀
归来吧!精灵(连载三)
我的机器人朋友
我的机器人朋友
俏美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