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本科的书法和篆刻

2018-08-11 09:42钱海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伢子颜真卿美院

钱海源

两个多月前,在小洲村麦客老弟诚邀的晚餐席上,我有幸认识了也同在小洲村客居发展,为人朴实真诚、谦和低调的青年书法家兼篆刻家彭本科。我欣赏了他的一批文化底气很足、艺术素养很好的书法和篆刻作品。

“无巧不成书”,本科不但与我是广州美术学院的校友,而且他还是个湖南娄底伢子,而我自1968年从广州毕业后就分配到长沙工作,一晃就是40个年头,对湖南人的性格、气质、思想等特点非常熟悉。本科身上就有非常鲜明的湖南人的特质:为人朴实、热情似火,做事雷厉风行、敢作敢为,特别能吃苦,有股“咬着青山不放松”的霸蛮劲!他就是用这种精神学习书法、钻研篆刻艺术的,当然也就能在书法和篆刻艺术方面取得让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本科告诉我,他孩童时代起步学习书法,源于家学:“我的祖父和父亲在村里还算识字的,并上过私塾,父亲也读过中专。自儿时始,每每放学以后或者寒暑假,我就在祖父和父亲监督下完成几十个毛笔字。真是苦不堪言!初学书法是从临写欧阳询的字帖开始的,那时用的还是描红的字帖。祖父也会用当年私塾先生的要求来严格要求我将楷书要写得端正、稳重。只是我儿时贪玩,心思也没太用在写字上,因此也没少挨打。”

本科还说:“由于从小学到高中一直衷爱书法,因此我才有幸能考入广州美术学院的书法篆刻专业。”进入美院后,在美院祁小春、王忠勇、吴慧平、倪宽和谭文选等老师的指导下,他不但认真系统地学习并临写了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些名碑名帖,尤其对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简做了扎实功夫。学习篆刻则是从接触清代名家开始,他在老师的指导下,研习石鼓文、大篆,并在简帛书上下过一些功夫。

本科的隶书写得既有古意和书卷气,而且还有现代文化气息。他说,自己学习隶书是从认真临写乙瑛碑入门的,后来又学西狭颂和秦汉时期的隶书。湖南伢子本科有着大胆尝试的创新精神。对于简帛书的学习,他另辟蹊径,在原来简帛书结构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汉碑的东西,因此较之简帛墨迹写得硬朗一些,这也是他在艺术上追求“正大气象”的体现。

本科接触楷书,最早始于欧阳询,接着学褚遂良,又学魏碑,后来集中时间学魏晋楷书和颜真卿楷书,现在依然走的是魏晋人和颜真卿的路子。行草书现在还在坚持學颜真卿和张旭,因为他觉得从这两家中能看到篆隶书的元素。

本科自言,他在篆刻上花的时间比较多,也算是一种喜好。刚开始学习的是汉印,后来在美院又系统地学习了流派印、古玺和将军印(急就印),现在他把心思放在汉印和古玺印上,在汉印和将军印的基础上借鉴了秦汉封泥、陶文和砖铭的养分。对于古玺,一直在追求浑朴、古拙的趣味。众所周知,古玺很难学好。因而本科谦虚地说:“当然,现在我还只能说是刚刚会刻,还远远达不到高水平的艺术要求!”

本科清醒地认识到:学好书法和篆刻是一辈子的事情。不仅要熟练地掌握各种书体的书写和篆刻技巧,而且要宏观地了解整个书法史和篆刻史,乃至于美学史。正如孙过庭所说的“由平正到险绝,再复归平正”。

本科还坚持认为,前期解决了基本功的问题,到后面才能有充分发挥的基础。

如此看来,这个湖南伢子定将前途无量!

2017年8月15日于广州小洲村

(作者系中国美协学术委员会委员、雕塑家、美术评论家)

猜你喜欢
伢子颜真卿美院
毛委员带走了他俩的心
颜真卿拜师
棉的骨头
桑坤利作品选登
月亮鸡蛋
乐志婷作品
红裙
用务实的态度、创新的方式推动高职院校教育事业发展
张建霖
劝学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