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高师院校师范生实践教学技能培养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8-08-13 17:23孙晶蒙丽杨胡佳佳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培养现状高师院校师范生

孙晶 蒙丽杨 胡佳佳

内容摘要:高师院校的师范生培养工作事关国家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为推进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各省高师院校在近几年教育教学改革中积极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全面落实国家师范类专业认证系列实施办法。贵州省部分高师院校结合相关政策文件,率先开展相关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尤其以师范生实践教学技能培养为主要改革方向,以期进一步为地方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输送优质教师储备人才。

关键词:贵州省 高师院校 师范生 培养现状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为高等院校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了历史机遇,教师教育正处于由传统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由封闭的师范教育体系向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转变中。[1]究其改革根源,一方面,为完成高等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推进终身教育学习机制;另一方面,教师教育改革必须以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总方针,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在近几年大数据加速发展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全国首批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而基础教育发展相较于全国水平仍处于中下游阶段,为此,贵州省高师院校紧跟时代步伐,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导向,率先在部分高校积极启动本科人才方案的修订工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提前做好准备、做好方案,借大数据之强风,发展贵州教育事业。

1.贵州省高师院校师范生实践教学技能培养现状——以贵州师范大学为例

贵州师范大学创建于1941年,是当时全国八所国立师范学院之一。学校发展至今,现被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等学校,2017年成为贵州目前唯一一所进入教育部/国家外专局“111计划”的高校。2013年,学校出台《贵州师范大学关于制订2013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意见》遵循“系统设计、分类指导、强化实践、提高能力”的思路,按照学业、就业、创业“三业”贯通,以“出口”“引导”“入口”的要求,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稳步实施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方案中,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交叉融合、能力导向、分类设计、分层培养、自主选择”等六项原则。在学校总体目标的设置下,分别设置教师教育类专业培养目标、非教师教育类专业培养目标。其中,教师教育类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先进教育理念、牢固专业知识和较强教育教学能力,服务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合格资质”。在课程设置体系中,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学分在各师范类专业或教师教育方向专业中达到22学分,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占12学分。

2.贵州省高师院校实践教学技能培养路径分析

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促进师范生专业发展,提高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各高师院校必须要在师范生培养模式上“花力气、下功夫”,综合贵州省各高师院校师范生实践教学技能培养现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2.1课程理论教学

高师院校课堂教学活动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阵地。不同于职业教育形式,普通高等教育更倾向于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为此,高师院校将师范类专业的教师教育课程理论着重在课堂上讲解,理论必修课程环节学分大于实践必修环节学分,加之流于形式的实践教学课程让学生体会不到真正的“讲台感觉”,致使师范类专业学生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课程理论教学更多的为学生展示了教师的静态理论知识,缺乏实操性的演练。

2.2实践活动教学

近年来国家教育教学改革号角的吹响,为部分高師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敲响了警钟,不能再一味地使用“满堂灌”教学,如何将学科知识与教师实践能力并行发展,是增加师范类专业毕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保障。因此,贵州省各高师院纷纷发布各自的本科人才培养计划指导意见,将实践教学环节纳入学生毕业要求的必修部分,且要求实践学分比例不得少于一定比例,方可毕业。

2.3“以赛促教”新形式教学活动

贵州省高师院校“以赛促教”教学形式源于近几年师范类专业教学技能大赛的兴起,贵州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自2015年5月开始举办第一届,截止目前,已成功举办了三届,贵州师范大学作为往届大赛的承办单位,为每一届大赛设置提供了准备场地、竞赛场地、观摩场地等优质竞赛资源。参赛学校面向贵州省内开设师范专业的全日制本科院校及具有师范专业的独立学院。虽然举办时间不长,但每一届都对各高师院校产生教学影响,在全省教育领域范围内兴起了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的学习之风,通过比赛胜出的选手一般可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

3.贵州省高师院校师范生实践教学技能培养的发展趋势

3.1落实国家专业认证,完善各高校教学资源

《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于2017年11月发布,此办法的发布,标志着全国师范类专业建设正式进入了大步改革的新阶段。认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从四个方面分步骤开展专业认证工作。[2]以大数据为依托的教育质量监测平台,可实现一次数据录入,多种用途并存的多重效用。一方面,激励各高校完善自身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推动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鼓励各高校积极申请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最终实现师范类专业的卓越教师培养目的(第三级专业认证)。

3.2迎合地方发展需求,修订师范生培养方案

师范生培养方案是实现学校教师教育类人才培养的政策性需求。各高校应结合所属区域特色,修订适应于当地区域经济发展,能够为基础教育输送优质教师教育储备人才的源头力量。方案的制定应鼓励多元化,如创新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校-地方政府-中小学校联合培养机制,鼓励师范生多实践多总结,争取在实践中总结不足。积极倡导“双导师制”培养模式,与基础教育实践基地紧密联系,大胆尝试“岗位置换”,鼓励高师院校教师赴基础教育岗位任教,切实将高校理论知识与一线教育实践紧密结合,将实践经验反馈至高校课堂,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

3.3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培育师范生教育情怀

教师情感共融能力是教育者最高的情感境界,正如各学科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学会知识固然重要,学会后如何将其在生活中进行使用,产生对生活和真理的热爱,这才是学生“乐于学习”的最终目的。高师院校应注重对学生的师德教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师范生教育情怀,加强学生的从教意愿,用仁爱之心培养一批有爱之心的准教师。

教师教育培养任务任重而道远,作为教育界的一份子,力量虽然微弱,但每一位教师的光和热聚集在一起,便足以让学子们感受到教育带来的光辉与温暖。

参考文献

[1]刘旭东.以构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为核心推进教师教育改革——西北师范大学的改革实践[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2):5-8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Z].北京.教师[2017]13号文件

基金项目:本课题为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互联网+”视域下贵州省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16C041)]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教务处;贵州师范学院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办公室;铜仁学院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

猜你喜欢
培养现状高师院校师范生
高师院校非师外语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创建研究
浅谈初中英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财会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及改革建议
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学生班委干部管理及培养研究
高师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