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关中—天水经济区产业发展研究

2018-08-14 10:04张新丽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18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倡议一带一路

张新丽

摘 要:关中—天水经济区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占据着重要的地理区位,具有显著的经济战略价值。通过分析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基础及比较优势,针对发展中存在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差异性明显问题,提出加速关中-天水经济区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18.002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之际,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经济区一样,成为国家级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地处欧亚大陆桥中心的战略要地,不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也是西部地区科教与高新产业密集分布地区,具有重要的区位价值。加之“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使关中-天水经济区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经济开发区有了更广阔的发展机会,如何利用好这样的发展契机,加速经济区的发展,促进区域间全面协调发展,引起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1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概况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以西安(咸阳)为核心城市,以铜川、宝鸡、渭南、商洛、杨凌和天水为次核心城市,涵盖周边中小城市所构成的区域经济体系。近年来,关中-天水经济区各方面得到较大发展,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关中-天水经济区GDP总量稳定增长

根据《陕西省统计年鉴》《甘肃省统计年鉴》各年数据整理得出2010年—2016年关中—天水经济区三大产业生产总值如表1。

近几年随着关天经济区的不断发展,经济区内各个地区都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区内的生产总值持续增加,从2010年的7569.64亿元上涨到2016年的13807.83亿元。近年来GDP总量持续保持稳定增长。

1.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从表2可以看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不断优化,第一产业的比重持续下降,从2011年占经济区生产总值的10.36%逐渐下降到2016年的9.25%。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则呈平稳上升,第三产业从2014年占经济区生产总值的39.71%上升到2016年的45.43%。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三大产业结构不断改善,在各产业总产量增加的同时,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有所增长,产业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

1.3 经济区发展基础良好

关中-天水经济区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从自然地理角度看,关中地区和天水市同属于渭河流域,在交通区位上,关中地区的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和天水市都处于欧亚大陆桥上,依托陇海铁路、宝天高速,在地理区位上紧密相依。从历史渊源看,西安市是13个王朝的古都所在,文化积淀深厚。天水古时旧称为“秦州”,是先秦时期,秦人的发祥地。后来有“秦人九迁”,秦人东迁进入关中地区。天水市自古属于拢右,距离宝鸡市只有200公里,与关中地区山水相依、文化一脉相承,无论在自然条件还是在人文历史方面都相依相附。从生产要素上看,关中-天水经济区内拥有近百所高等院校和重点科研院所,100多万科技人才,科研与发展经费支出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科研实力雄厚。

2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跨省经济区面临行政区划界限的障碍

关中地区和天水市分别隶属于陕西省和甘肃省,由于不同的行政区划,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要涉及甘陕两省之间的资源分配和利益协调,也涉及关中地区的各个城市之间与天水市之间的合作协调问题,这些实质性的问题给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带来一定困惑,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在发展中要考虑的问题。

2.2 关中-天水经济区内各城市发展不均衡

从图1中可以看出,2016年关中-天水经济区内GDP最高的是西安市6282.25亿元,其次是咸阳239097亿元,天水市为590.51亿元仅高于铜川31161亿元,天水市仅占西安市的9.39%。以上数据表明,关中-天水经济区内的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关中地区的多数各城市发展水平要好于天水市。因此,如何发挥西安市在经济区中的带头作用,发挥宝鸡、杨凌、铜川和咸阳的中坚作用,使发展较落后的天水市尽快融入发展较好的关中地区,形成区域内协调发展,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3 关中-天水经济区各城市产业结构差异大

根据《陕西省统计年鉴》和《甘肃省发展年鉴》2017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出关天经济区各市区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和比重如表3。

可以看出:关天经济区内各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差异性明显。西安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城市,生产总值占到整个经济区产值的近一半左右,其中第一产业产值仅低于咸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以绝对优势占据经济区首位,远远超过经济区内的其他城市。從表3中还看出,西安市的第三产业比重远远大于第一第二产业之和,同时,在经济区内,西安市的第三产业比重远高于其他城市,可见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各地市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发展不平衡。

2.4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企业竞争力不强

与发达地区相比,关中-天水经济区内的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区内的装备制造业呈现出布局分散,大而全、小而全、产业组织程度较低的特点。这些特点造成企业经济规模偏小,缺乏带动力强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各个城市创建了各种开发区、产业园,但入园企业缺乏大型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关联度小,整体企业链缺乏互动,没有产生明显的规模经济产业布局存在高度重复的现象。另外,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协作不够发达,区域内的产业关联和协作程度较低,企业个体优势很难转化为群体优势,产业虽有集聚现象但并未形成联系紧密的集聚区,企业分布散,空间集聚效应不明显。难以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3 加快发展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几点建议

3.1 建立完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关中-天水经济区包含七市一区,行政区域分别隶属于陕西省和甘肃省,行政级别跨越省级、市级、县级。目前,地方政府对于企业经济活动有较多干预,又要考虑各自的经济发展,这就使得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容易产生分配失衡,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等现象,从而影响经济区的整体发展。因此,建立经济区的城市群协调机构,制定经济区整体发展规划,防止出现产业的重复建设、结构趋同,无序竞争的状况。把行政界线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从整体角度全局利益出发进行经济区的发展建设。

3.2 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带动区域经济

关中-天水经济区各地市有一些较为成熟的優势产业,如西安市东郊的兵器工业,南郊的电子工业、航天工业,阎良区国家级的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宝鸡的重型载重汽车生产基地;咸阳市的电子工业装备基地,天水市的机械制造工业基地;以及各地市的各类经济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应加大对重点优势产业的投入和扶持,形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吸纳更多的重点企业,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3.3 加强构建产业集聚,提高工业化质量

产业集聚能够细化企业的专业化分工,提高产出效益,并因此吸引更多相关企业加入集聚区,企业数量的增多会进一步产生外部规模效益,进而增强集聚区内的企业竞争优势。在同一个集聚区内的企业往往是同类企业或处在产业链条的上下游,彼此之间关系紧密,基于诚信的合作关系可以降低企业间信用危机,减少社会监督成本,提高生产率,促使企业真正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主体。加强构建产业集聚区,提高集聚区的专业化、产业化,提升整体布局水平,实现规模效应,避免重复设置,形成优势产业互补,提高产业集聚效应。

3.4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近几年来,关中-天水经济区第三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不断上升,但经济区内的各城市三次产业的比例不够合理,影响了经济区的整体协调发展。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关中-天水经济区不仅要着眼于提高整个第三产业的经济总量,更要着眼于各城市的产业结构合理,从而起到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3.5 实施人才战略,保证人才供给

伴随着经济区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明显,西安虽然堪称西北地区的人才摇篮,但长期存在人才总量与经济需求不协调的情况。经济区的长期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源要素水平的内生经济增长力。经济区内人才利用效率低有其深刻的社会因素,高水平人才更趋向于教育、科研院所和大型国企等单位,自主创业氛围不足,人才资本流动性差,人力资源固化现象严重,从而影响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优化人力资源的开发环境,创新人才开发机制,以定期服务、技术开发、科技资讯等形式鼓励人才的自由流动。同时要健全人才服务体系和人才社会保障体系,做到“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满足关中-天水经济区对于各类人才的需求,为关中-天水开发区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范鹏.关中-天水经济区:西部大开发新的增长极[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0,(7).

[2]郑嘉禹,张瑶.“一带一路”倡议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以关中天水经济区为例[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3]杜忠潮,刘秀秀,寇辰晨.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背景条件、制约因素与优化发展探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0,(7).

[4]杨晓楠,李晶.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关系[J].地理学报,2015,(11).

[5]王宏波,张小溪.关中-天水经济区地方政府间跨区域合作治理问题探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倡议一带一路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