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工作》改革新模式探索

2018-08-14 09:55王泳争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16期
关键词:内化角色扮演

王泳争

摘 要:《个案工作》是先内化理论再角色扮演的新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理论知识重点,通过自我反思和小组讨论内化理论,再小组协作,对内化的知识结合实际案例反思探索,编写情景剧,通过对社工和案主角色的扮演,模拟实际个案过程,进而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参与性、主动性、探索性。

关键词:个案工作;内化;角色扮演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16.065

社会工作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是强调既要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够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具备娴熟的实务操作技能。传统的《个案工作》课程的在讲授中偏重理论教学,缺少对学生实际操作的技能培养,造成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的相互脱节,学生在学习后依然无法运用相关理论技巧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这在教学效果上大打折扣,无法达到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的教学目标。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现实敦促《个案工作》课程改革新方向。

1 探索改革新模式,先内化理论再角色扮演

《个案工作》课程改革,努力摆脱学生在理论上谈起来头头是道,而实际动起手来却问题百出等问题,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参与性、主动性、探索性,强调在真实的服务环境中学习,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专业认同感,使之具备开阔的职业可持续性发展思维,促进综合素质的培养。

按照“先内化理论再角色扮演”的思路,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参与性、主动性、探索性。这一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的重点,对重点进行有效地学习,通过自我反思和小组讨论去探索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重难点习题的练习,让学生对理论内化,再通过小组协作,对内化的知识结合实际案例去反思探索,结合所学理论编写情景剧,对社工和案主角色的扮演,模拟实际个案过程。《个案工作》教学模式改革操作流程:情境教学——协作练习——内化理论——分组扮演——评估总结。

情境教学:在堂课的开始时,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生动具体的场景,通过变换背景幻灯片,实物,录像带等逼真、吸引人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景,以此为支撑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协作练习:教师根据教授内容,选用合适的题量和合适的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习题来帮助学生巩固和内化所学的知识。通过分组讨论,小组间成员相互交流分享,学习知识启迪智慧,习通过习题锻炼能力,做到重点问题堂堂清。通过课上练习将已有的知识和成功经验进一步巩固、强化、优化,不完整的继续完整

内化理论:引导学生对于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通过自我认知思索和组内讨论进行吸收和消化,将理论知识内化到自己的头脑中,而非机械被动地接受,简单肤浅地浏览,内化所学理论知识是把书中的东西变为自己的,死的知识变为活的精髓,为我所用,是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一步。

分组扮演:对个案工作的学习从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到实地的理论运用,还存在很长一段距离,如何把运用理论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让学生实操训练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角色扮演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互动的一种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分组,布置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对所学理论编写情景剧,对社工和案主角色的扮演,模拟实际个案过程,扮演角色的学生必须心地投入,依据所学理论自己创作相关情景剧,联系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解决,分组扮演过程中可以加深了所学理论内容的印象,并且对于个案工作实际中的运用、个案工作者角色的扮演能更好的理解。

评估总结:对于每组学生的剧本创作,角色扮演,进行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尽管作为观众的学生没有参加角色扮演,但身临其境的感受对他们提高个案理论运用和能力带来极大的益处,观看情景剧既是知识的再现,同时又是对自己的能力和方法进行全面的反省。教师要对此组角色扮演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学生的表演是否到位、扮演社工角色的学生对“案主”的言行及处理是否得当,理论是否运用的合理,做出总结性的发言。

2 区分课程重点,践行先内化理论再角色扮演新模式

在《个案工作》教学模式改革中,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内化个案工作理论知识,通过角色扮演话剧表演加强对个案知识的领会。尝试根据理论侧重点不同设置不同的情境,有难有易,有实有虚,进而提升学生对个案工作不同层次知识的运用能力,有重点的理解吸收相关理论,缩小学生从学到理解的知识与能够运用知识之间的差距。

2.1 个案流程学习中创设丰富真实情境

在真实的情境中会使学习更为有效。个案工作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记得很熟,却不能用它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具体问题,这种学习应该说是不成功的。在个案工作的流程讲解中,对接案、预估、计划、介入、结案、评估每一步需要如何做,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生动具体的场景,通过变换背景幻灯片,实物,录像带等直观教具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通过提供生动性、丰富性的实际情境,社工与案主家访、会谈等生活情景再现、实物演示、语言描绘、课内游戏等等,把教学内容融入具体形象的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2.2 个案技巧学习强调在练习中内化知识

内化的成功标志是通过积极的学习,将知识与自身的潜质合形成自己的内在素质并运用自如。个案工作中技巧的学习繁重复杂,支持性技巧、引领性技巧、影响性技巧運用是引导案主思考,挖掘案主潜能,深入探讨案主问题的重要手段,如何将这些技巧让学生内化,在无意识中脱口而出的至关重要。内化,就必须勤学习,多练习,学习就是寻找、选择、接受、处理自身需要却不具备的信息,练习就是通过反复模仿、实践,将有用的信息编程自身内在的东西。在课堂上对个案工作的技巧详细讲解和勤加练习直的接效应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使学生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懂,由没有到有,获得技能,内化技巧,真正会运用。

2.3 个案理论学习小组协作角色扮演

引导学生协作学习,协商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对所学理论,反思总结,重新组装,结合实际生活中相关事件,以表演的形式进入情景,通过担当角色,理解角色,体验角色,表现角色,使自己与角色统一产生顿悟,有助于帮助学生对社工和案主角色有深刻思考。在个案工作的理论讲解时如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危机介入模式、家庭治疗模式等进行分组协作学习,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全班每组五至七个人为一组,建立起学习团体,组织小组讨论,共同批判性地评价此理论、观点、相互协商,摆出种自己的看法,共享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共同编演相关理论下的话剧剧本,模拟社会工作真实业务开展实训,调动每一位学生积极性,通过角色扮演,组织每组话剧表演,把理论运用到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中,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体验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的工作过程,通过对话和实际表演,深刻理解理论在实际中如何帮助案主解决具体问题。

3 实践先内化理论再角色扮演,实现改革新目标

先内化理论再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改革,可提升教学质量,它把简单刻板的教与学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实情景中,让师生和谐地融合为一体,在欢乐、活跃的氛围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贯彻《个案工作》教学模式改革情境教学—协作练习—内化理论—分组扮演—评估总结操作流程,使学生掌握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的相互联系,体现出课程区别于理论课程的独特性通过理论学习中的角色扮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把抽象的理论变为直观,帮助学生寻找到个案工作学习的捷径,使学生学于其中,乐于其中,感于其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改变学生作为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改变学生的从属地位,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通过自主学习或小组协作,对所学理论知识讨论思考,真正体现学生主体的地位。

其次,先内化理论再角色扮演,强调学生对《个案工作》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应用,强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选择真实的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个案案例,与理论知识联系,展开问题解决式的学习,是通过角色扮演,在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综合、分析、判断等高层次思维技能。

最后,发展用个案工作理论实际帮助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话剧表演等尽可能实施学生所建议的解决方案,单单议论理论怎样解决实际问题是不够的,将问题的解决方案付诸实践,对未来从事真实的个案服务进行演练。

参考文献

[1]郭艳丽.《个案工作》课程教学模式的几点创新与探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1).

[2]丁阿芳, 潘桂芳.实践教学在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探究——以《个案工作》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4,(19).

[3]王麗丽.《个案工作》“五段式”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5,(3).

[4]邓慧娟.参与式教学法在个案工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华章,2013,(29).

猜你喜欢
内化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内化于心 外践于行——承德县人民法院以“学转促”倒逼案件质量提升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
朗读教学呼唤文本情感的内化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营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