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地理课堂如何运用地图教学

2018-08-15 00:44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张小罗
中学政史地 2018年2期
关键词:绘图气候区域

●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 张小罗

识图、绘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是中学地理课程的核心素养之一。现行高中地理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图幅量多,地图中承载的信息量大。大多数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是对书本知识的讲授,而对地图教学安排的时间很少,即便安排了地图教学,也是有环节,没细节。例如,地图教学方法不规范,解说地图时形体动作没有跟上,指图位置不到位,嘴上说得多,而动手绘图、填图少等。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地理教师对地图教学的意义及内涵的认识不到位以及自身地图教学能力不够所造成。如何重视地图教学细节?笔者试结合在实践中的经验,就此谈一些肤浅的见解。

一、练就板图基本功

地理教学板图有区域图、示意图、模式图、原理图及各类图表等。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板图边讲边画,视听结合,可引起学生关注知识的构建和生成过程,教学效果远胜于现成的其他任何地图。在多媒体教学日趋普及的今天,地理教师往往过于依赖多媒体图像而忽视板图教学的意义,且教师自身板图绘制水平也有限,因此,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亟须练就一身板图基本功。提高地理板图的技能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课堂外勤练板图。

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偏爱多媒体图像,而很少运用地理板图,一方面是因为利用多媒体图像确实方便、省事,另一方面就是教师的板图绘画水平不高,再加上对一些区域地图的轮廓不熟悉,心中无图故不敢作图。因此,课堂外勤于练习板图,做到心中有图是实现板图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将本节课需要画的重要板图反复练习,等基本轮廓熟悉后再在纸上以及黑板上画,做到熟能生巧。练习板图时还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例如,板画世界海陆分布图时,可先用简单的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图形表示世界各大洲,熟练后再在此基础上描绘各大洲的简单轮廓,这样循序渐进便不会感觉地理板图有多么难了。

2.课堂内巧用板图。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采用板图教学是为提高教学效率服务的。有效的教学板图,一般只求形似,无须注重细节,能抓住主要事物的特征,突出重点,能够说明问题即可,因此地理板图要求简洁但需科学。简洁而科学的地理板图,既突出了地理教学的主要信息要素,又排除了无关事物的干扰,还可节约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例如,讲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时,教师可边板画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示意图边讲世界各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可板画理想大陆气候分布图,甚至可板画用方框形式组合的世界气候分布模式图,在表示不同气候方框的边界处标好对应的纬度。板画这样简洁的气候分布模式图,突出了各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还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各气候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二、磨炼说图基本功

教师运用地图教学时,读图指导是重要的环节。教师要能够运用准确、简练而科学的语言对地图进行解说,边指图边解说,并配以适当的肢体动作。教师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是能否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关键因素。解说地图时首先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和简练。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识记我国32个省级行政区时,可用四句七言诗进行解读:“四江两河湖广山,川藏云贵福吉安。蒙新青辽陕甘宁,琼台重庆北上天。”语言简练、准确,教学效果极佳。

指图时,教师的站位应在图的离教室中轴线远的一侧,并用指图杆(棍)指图,以免身体遮挡住学生的视线。指图动作要规范,位置要准确。对于图中的点状符号(城市、山峰等)应指在符号上;线状符号应按合理的方向沿线移动,如河流流向应从上游沿河流移向下游,山脉一般要求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并说明其走向;面状符号(国家、地形区、经济区等)应沿区域外围界线环绕一周,使学生对区域形成整体的概念。

三、总结用图基本功

地图始终与地理教学相伴,而地图的类型多种多样,有区域图、等值线图、景观图、统计图、地理关联示意图等。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应善于总结不同类型地图的阅读方法、技巧以及注意事项。

1.区域图。

区域图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地理图表之一,以某一区域为载体,侧重考查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阅读分析区域图时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①读图名。图名往往能反映图示主要地理事项。②定位。根据图中的经纬度、海陆轮廓、典型地理事物(城市名、山脉、河流)等信息对图示区域进行定位。③区域特征分析。包括自然地理特征(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和人文地理特征(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结合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及可持续发展措施。

2.等值线图。

常见的等值线图有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读图时应观察等值线数值大小及变化、等值线延伸方向、疏密程度、弯曲方向等,尤其要关注图中闭合等值线区域的判读。

3.地理关联示意图。

地理关联示意图是指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阅读此类图时,应把握关联示意图的地理事物的主体是什么,分析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形成和演变过程,从中找到突破口。

值得注意的是,在地图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有过硬的板图绘制基本功,地图解析基本功以及总结用图的基本功外,让学生会识图、绘图、析图和用图才是进行地图教学的最终目的。填图和绘图是强化记忆、培养学生地图素养的重要途径。例如:在进行有关中国区域的地理教学时,可让学生在空白的中国政区图上将省级行政区的界线用蓝笔描出并填上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用红笔将我国主要的水系(珠江、长江、淮河、黄河等)描出并标注名称;用粗黑笔对照中国地形图将主要山脉骨架勾勒出来并标注名称,然后将我国四大盆地、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及三大丘陵在图中适当位置填上。这样将识记过程变成了绘图过程,从根本上解决了区域定位问题。学生通过填图、绘图的过程,解决了记忆的难点,记忆时间缩短,而且记住后还不容易忘记,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能填图和绘图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更高的要求是学生能熟练掌握地图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并能运用地图中的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一课一直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在本节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能熟练地画出世界气候分布模式图、三圈环流模式图以及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等,然后要求学生能对着自己画出的世界气候分布模式图说出各气候类型分布的一般规律(分布的纬度范围及海陆位置),再结合大气环流、太阳辐射以及洋流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分析得出各气候的形成原因及气候特征。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将地图教学贯穿始终,增加地图教学的时间比重,转变“重文轻图”的传统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地图教学水平,并加强学生识图、绘图、析图和用图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绘图气候区域
编辑部故事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分割区域
垂涎三尺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区域发展篇
绘图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