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S图谱:助力教师参与校本课程主题教研

2018-08-15 08:23韩立芬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教研组图谱校本

◎ 韩立芬

当前,主题教研是教研活动的一种基本方式,普遍应用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中。那么,组织中小学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主题教研活动,主题从哪里来?选择怎样的主题才能在有限时间内实现教师的深层互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些实际问题促使我们寻找路径,编制工具,提升校本课程主题教研的内涵与品质。

一、什么是CTS图谱?

(一)创建CTS图谱

图谱(mapping)一词,既有动词“绘制”“筹划”之意,也有名词“地图”“图绘”之解。用图绘的形式呈现某项计划、某项措施、某种做法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

CTS图谱是基于教师对学校课程规划的认识与理解,结合校本课程的自主开发过程,开展主题式教研所使用的一款工具。其中,“C”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学校课程规划(curriculum program);二是指教师开发的课程(course)。“T”既代表教师(teacher),也代表主题(theme)。“S”是study首字母,它代表学习、研究、探讨等意思。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徐淀芳主任对“教研”一词的解释是:“教研不神秘,教研有奥秘。教研作为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机制,其‘奥秘’是:教研能够满足教师‘分享’的心理需求,碰到困难能够获得支持,创造经验能够获得掌声;利用团队智慧,让教研参与者不断经历从‘普通’到‘卓越’的全过程。”为此,study一词更能代表主题教研中教师的角色与任务,教师自愿将教研活动作为自己学习探讨、研究分享的平台。

创建CTS图谱,是在探寻学校课程规划、校本课程、主题教研、教师发展等核心概念之间的关联,形成可操作、可复制的教研工具,帮助教师解决在校本课程自主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见图1)。

图1 CTS图谱——聚焦校本课程建设的主题教研工具

(二)CTS图谱主要内容解析

1.四个阶段

主题教研活动是指围绕明确的主题展开研讨活动。[1]不同主题教研所经历的路径并不相同,“聚焦校本课程建设”的主题教研需要经历四个阶段:

(1)从“问题”到“主题”的阶段。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是引领师生多元发展的主要载体,而建设校本课程需要广大教师参与,需要教师具备综合性知识、开拓性思维、创新性设计……然而,这也是中小学拓展型、研究型课程教研工作遇到的现实问题,如对本学校课程规划并不了解、不熟悉,对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缺少动力,对综合主题教研活动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也让学科教师深感困惑。我们应该从问题出发,寻找共同话题,并将其转化为教研主题。由此形成的“五点聚焦”,为多学科教师在一起学习和研究校本课程找到了抓手。

(2)从现状到目标的阶段。开展校本课程主题教研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各学校课程规划不同、教师团队基础不同、教师个体差异较大,制定区、校两级主题教研目标,需要尊重现实,了解教师实际,听取教师意见和建议,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及其结合方式,以主题纵向贯通、以学段落实主题及其结合方式,让教研目标在教师的主动参与中生发出来。

(3)从策划到活动的阶段。教师主体参与从教研方案到教研行动全过程,对教研主题、目标、组织人员、活动策略、评估指标等进行设计,并形成一份主题教研活动方案,包括主题名称、时间安排、主要内容、活动议程和参与活动对象等,使教研策划过程蕴含着教研员与教师的集体智慧。

(4)从角色到体认的阶段。教师是教研活动主角,教师在教研中需要更多的体验机会,需要展现自我才能,需要被赏识、被认可,校本课程教师尤为突出。为此,开展以教师为中心的教研活动,才是最具活力和温暖人心的教研活动。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创设教研环境,为教师提供角色,制定任务,提供资源,搭建舞台,构建教师群体发展的教研文化,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校本课程的创造者。

2.五点聚焦

学校课程规划是对国家和地方课程方案的具体落实,也是学校实现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的有力保障,为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依据、方向、任务和目标。[2]因此,CTS图谱核心在于引导教师明确学校课程目标,完成校本课程开发任务,并以此为载体为教师提供思想引领与技术支持。

其中,五点聚焦是CTS图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学科教师围绕校本课程开展教研活动的共同关注点,是学校课程开发必须研究的重要内容。每一个“点”并不是孤立存在,“点”与“点”之间紧密关联、相辅相成。

生长点是指教师结合学校实际,分析具体问题,寻找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及其主题教研的生长点。如,学生需要怎样的课程?教师之间怎样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开发课程?怎样的课程才能适应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怎样让校本课程更具特色、更有品质……开展基于问题、解决问题的主题教研,能大大提高教研的针对性与创新性。

创意点是指通常情况下教师的课程创意与现有课程资源相关,教师充当“发现者”“设计者”与“制造者”,教师依据学校课程规划具体要求,将优质课程资源转化为一门校本课程(或一个实践项目)。为此,需要我们在教研活动中研究哪些是可利用、可加工的课程资源?怎样将课程资源转化为课程(项目)?教师课程创意的经验与亮点有哪些?通过主题研究过程展现每一个教师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绩效点:校本课程是落实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研究型课程育人功能的主要载体,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开展怎样的课程教学过程,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并通过合理配置资源,适时、适度、适当的指导与调控,培育学生的规则意识与关键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这是评价校本课程实施成效性的参考指标……通过主题教研活动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提升课程理解能力与实施能力。

观察点:教师是教研活动的主体,教师围绕着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重要节点展开怎样的合作观察?观察哪些内容?教师围绕教研团队的跨学科的组织特点,判断自身课程能力提升的指标及依据有哪些……针对此类教研主题引导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虽然研究校本课程“生长点、创意点、绩效点、观察点”指向不尽相同,但是它们内在逻辑是一致的,共同指向校本课程建设适应学生发展需要,为学生创设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的真实情境。通过主题教研活动,探讨如何将这些关键点“贯通”起来,分析其路径与方法,引领教师系统思考学校课程要求、自我实现诉求与学生发展需求之间的课程逻辑。

3.四力提升

自2009年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组织并开展提升中小学课程领导力项目的行动研究,明确提出了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四项指标,主要包括课程思想力、课程设计力、课程实施力和课程评价力。CTS图谱中四力提升就是对应课程领导力评价指标,结合校本课程主题教研的五点聚焦和四条路线,对不同学科教师、不同类型教师参与主题教研活动效果、课程领导力提升的具体成效进行检验与评估。

二、应用CTS图谱的主题教研活动案例

CTS图谱是近20年校本课程教研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区、校两级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工具。下面以“走上跨学科教研之旅——校本课程的资源挖掘和问题探索教研活动”为例,说明在学校应用此工具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应用在区域性主题教研活动中。

(一)活动背景与意图

1.现实背景与面临问题

(1)学校参与校本课程建设的教师众多,大部分教师通常都是兼职教师,日常忙于学科教学任务,集中时间参与跨学科主题教研有一定的困难。只有极少一部分教师有机会参与区域性教研活动。

(2)校本课程建设的五点聚焦,虽然能够为教师解决课程开发的一些困惑,但是,它需要教师专题学习与理解CTS图谱,真正理解各个课程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亲自体验四条路线,切实提升课程领导力。

(3)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对自身潜能关注较多,对自身兴趣潜能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一致性关注不够,对自身潜能基础与学校课程规划要求的一致性关注不够。

(4)各学校跨学科教研组在组织成立、过程建设与发展差异等方面差异较大,各学校课程目标也不尽相同,各学校教师在课程建设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也不相同,也就是说应用CTS图谱的侧重点不同,区域层面主题教研不能整齐划一,需要尊重各学校教师实际,做有针对性地引导。

2.应对策略与期望目标

应对策略具体如下:

(1)提前策划,分类推进。大约提前半年时间召集中心组教师共同策划、分头行动。采取分学段推进与学段之间主题联动式相结合,分类、分批指导各校组建跨学科教研团队。

(2)针对问题,寻找主题。这是CTS图谱的第一条路线。面对校本课程开发建设遇到的现实问题,寻找多学科教师共同的话题,寻找与学校课程规划相匹配的关键点,例如五点聚焦,鼓励各教研组选择小主题开展教研。

(3)促进合作,凝聚智慧。通过本次主题教研活动,推动学校成立跨学科教研组,引导教师自主发现校本课程生长点。发挥教研组长作用,集体研讨,思想碰撞,确定区域性教研主题,明确任务。

(4)营造环境,体认价值。创设区域教研环境,活跃教研气氛,促进多学科教师之间互动研讨。应用CTS图谱,注重教研活动的真实性与生成性,注重教师课程思维的发展性与全员参与性,引导教师从角色融入到价值体认,着实提升教师的课程理解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

期望目标具体如下:

(1)CN、SN、SS教研组围绕校本课程的资源挖掘和问题探索选择切入点,现场研讨和展示,并形成创造性和生成性观点。

(2)教师初步了解CTS图谱,了解教研组组建策略及研究内容,推进学校开展主题教研,引领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3)教师在活动中主动承担任务,担任观察者、合作者和研究者,观察、分析、欣赏与评价。

(二)活动设计与实施

1.活动设计

关于本次活动的主题、具体活动目标、活动方式和活动基本流程,经过区教研员与中心组教师、与CN、SN、SS三所完全中学跨学科教研组长(均为学校教科研主任)多次沟通与协商。

以运用CTS图谱强化学校跨学科教研组有聚焦点、有具体内容、有深度互动地开展教研活动,本次在三所中学日常教研基础上,确定主题为“校本课程的资源挖掘和问题探索的教研行动”。活动采用“现场、展示、交流、研讨”的方式,通过现场教研促进各学校教研组深入研究,促进教师进一步理解校本课程,加强教研组总结提炼经验及展示能力;通过教师各自角色融入与主题研讨,进一步明确教研组建设思路和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在区域内建立一支有活力的教研团队。

2.具体实施

本次活动是区域常态化教研活动,整个活动时间是3个小时,选择教育学院的多功能教室,桌椅可以自由组合,多媒体、白板等设备俱全,有利于教师小组研讨。

第一环节:CN、SN、SS三个教研组教研现场(见表1)。

第二环节:CN、SN、SS 三个教研组汇报展示。

依据活动设计每一个小组汇报展示10—15分钟,汇报形式自主选择。

CN组展示了每位成员各自的教研收获,运用即时制作的简易小报、CN学校悦读网、哈佛大学在线共享网,以及会场的移动黑板进行汇报。最后组长汇报CN组教研成果:校本课程资源很多,无处不在,教研组挖掘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关键在于理解学校整体课程规划,调研学生家长对课程的需求,按照课程育人目标整合利用优质课程资源,提升CN团队课程理解和课程设计能力。

SN组以组长一人汇报方式,将SN组活动现场研讨与思辨内容进行分享,之前6位教师共开发了5门艺术创新课程,属于独立开发。本次教研让她们发现了新的成长点,可以将五门“艺术创新课程”统整为“经典永流传”一个主题,后续研究主题式课程设计,满足了学生需求和体现学校价值引领,以及两者贯通的具体做法。

SS组以角色扮演和微论坛形式汇报,有扮演记者、有扮演教师、有扮演学生,再现SS组调研问题过程。随后他们还将本次活动现场生成的讨论成果的PPT分享给大家。

第三环节:观察组汇报观察结果。

观察组分组讨论通过观察、听取汇报、观看展示的整体思考,形成反馈意见,面对全体教师进行分享交流。活动中三个观察小组分别派代表发言。展示组从观看和听取其他小组汇报中形成新的思考或建议。

表1 教研组教研内容

(三)活动成效分析

本次教研,形式多样,内容多元,主题突出。主动参与教研的教师较多,每个参与活动的教师都是教研活动的主角,都有自己能够深度参与的空间,有要亲自完成的教研任务;教研活动气氛热烈,教师参与热情高涨;三所学校现场教研与展示,所有教师的观察与交流,呈现立体式研究态势,将教师差异转化为教研资源,提升教研内涵与品质。本次活动对学校跨学科教研组建设和校本课程开发意义深远。

三、校本课程主题教研活动启示

(一)教师遇到的问题是教研工作的起点

笔者对1000多名中小学教师调研发现,校本课程建设中的资源开发、需求分析、课程设计、综合实践和过程评价等问题让教师感到困惑,尤其是新任教师更加突出。因此,笔者提出了校本课程开发的五点聚焦,并将其写入CTS图谱,通过教研员与教师组建共同体,探寻问题成因,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展开系列主题教研活动。营造宽松民主、平等对话的研究氛围,运用“教师参与式、主题任务式、合作研究式”等策略,使每一名教师都能亲身体验研究过程,获得反思性实践经验,运用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描述、说明、概括等一系列案例研究方法,对主题教研的内容设计、同伴互动的效果和自我成长的表现等进行深度研究,助力教师自主发展。

(二)灵活运用CTS图谱帮助教师走入校本课程园地

CTS图谱是四维立体结构,将课程内容、研究路线、人员结构、发展目标进行系统架构,呈现各要素之间关系。这样结构化、可视化图谱,能为不同类型教师提供基础参考,能激发教师对校本课程展开实践探索。但运用CTS图谱,不能照搬,更不能直接丢给教师,而是根据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对于新任教师,运用五点聚焦带领教师尝试开发课程,理解五点聚焦所蕴含的课程思想和建设方法。对于有一定经验的教师,重点是聚焦四个阶段,策划教研方案,带领本学校教师开展主题教研。与此同时,还需要教研员带领中心组成员、教研组长和专技教师,共同探索主题教研环境下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发展目标,帮助教师顺利走入校本课程园地。

(三)让以教师为中心的教研文化激发教师内在活力

CTS图谱的设计思想及实践案例,均体现了教师发展观和教研文化观,体现了教师是教研活动的主体。因为长期倡导“自主体验、快乐分享”教研理念,听取教师意见,尊重教师差异,满足教师选择,合理配置资源,所以收获了较理想的教研效果:活动前,教师们充满着期待;活动中,教师发挥自己的智慧与创造力,洋溢着幸福感;活动后,教师自觉自愿参与“线上”互动,发表自己的反思性思考。只有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研文化植根于教师心田,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教研活动中稳步提升。

猜你喜欢
教研组图谱校本
王者之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绘一张成长图谱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王者之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杂草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