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探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

2018-08-15 07:14肖才进
建材与装饰 2018年36期
关键词:超声波红外对象

肖才进

(身份证号:440882198912253315 广州冠建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660)

前言

伴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及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产生了显著变化。建筑工程检测是确保工程项目质量达标的主要环节。由于传统监测技术逐渐难以满足人们的多样化要求,在建筑工程检测中推行无损检测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必然性趋势。因此,分析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当前建筑工程检测现状

随着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建筑工程检测工作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伴随着建筑工程检测的不断发展,其中的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

1.1 检测较为片面

通过对建筑工程检测工作的评估可知,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在检测方向层面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单一性问题,即仅能作为建筑工程某一独立方向的评估工具,而难以于建筑工程所有项目的实践检测中得到普及。这种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监测工作的效率,且为检测人员的实际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

1.2 检测评估及准确性欠佳

从本质角度来讲,可将建筑工程检测看成是一项获取建筑工程相关信息、经过评估确定检测结果的系统性过程。在检测过程中,检测评估是影响最终检测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经分析可知,部分检测方法在评估部分多无明确的评估标准,导致检测结果准确性受到一定干扰。

2 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优势

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优势主要包含以下几种:①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与其他检测技术相比,无损检测技术用于建筑工程检测,可精确识别工程各子项目是否存在明显或肉眼不可见的质量问题,如温度裂缝、气孔等。②保障建筑结构稳定性。顾名思义,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不会对建筑工程本身产生形成损伤,其原因在于,这种检测技术可通过特殊的探测技巧获取被检测对象的质量检测结果,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提供依据。这种技术的无损伤特征为其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实践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③保障建筑材料质量。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近年来,由建筑材料引发工程安全事故、质量问题相对较多。与其他检测技术相比,无损检测技术可快速识别各类建筑材料是否存在细小裂缝、高温蠕变等质量问题,为材料进场监察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有效避免存在质量问题的材料导致建筑工程产生诸多安全隐患。

3 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微探无损检测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3.1 超声波检测方面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作用原理为:利用超声波穿透被检测物体,借助声波的反射及透射获得被检测物体的清晰外部结构、内部结构信息,进而为质量评估提供依据[1]。事实上,超声波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可通过对声能的集中控制实现专业化质量检测目的。超声波无损检测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实践证实,建筑工程被检测物体的超声波频率多高于15000Hz。

在建筑工程中,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主要包含:①新型建筑材料。例如,在新型金属建筑材料或复合型有机材料进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前,需对其性能、尺寸以及内部是否存在缺陷等进行精确评估,如发现存在问题,需及时禁止材料进场。②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混凝土结构等。这类被检测对象的检测目的为:利用超声波无损检测的高穿透性特征,判断其抗压能力参数及是否存在内部不易识别缺陷等,以确保建筑工程能够顺利通过竣工验收,保障其施工质量。

与其他检测技术相比,这种检测技术的应用优势包含:①检测灵敏性强。在建筑工程检测中,超声波无损检测可快速、精确地识别被检测对象的相关质量缺陷及瑕疵。②检测成本偏低。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承包商而言,用于建筑工程检测的成本支出较多。而超声波检测技术则具有低成本特征,反复使用该检测技术,基本不会增加承包商的经济压力。某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的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应用如图1所示。

图1 超声波无损检测在某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3.2 红外射线检测方面

红外射线无损检测技术的检测原理为:借助对被检测对象内部温度分布状况的分析,获得判断被检测对象内部是否存在质量问题的依据。红外射线检测技术可帮助检测人员感知被检测对象的强度水平。某建筑工程中利用红外射线无损检测技术评估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是否存在问题,检测流程为:于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周围安装红外摄像装备,利用该装置获取混凝土结构在一段时间内的红外辐射信号,利用专业处理系统将所获红外辐射信号转化为温度场分布图像信息,进而评估结构内部是否存在质量缺陷问题[2]。经评估,确定该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共存在2处质量缺陷,立即要求施工单位返工,有效避免混凝土结构的缺陷问题影响工程施工质量。与其他检测技术相比,红外射线检测技术的优点如表1所示。

3.3 磁粉检测方面

这种无损检测方法的作用原理为:被检铁磁性材料发生磁化反应后,内部形成明显磁感应,但正常结构与非正常结构(或材质)的磁力线存在一定差异,即当被检铁磁性材料内部存在性状异常或局部缺陷时,导致材料局部形成非连续性磁感应,产生漏磁场。磁粉因磁力线的作用影响,于被检材料近表面位置或表面位置重新堆积,清晰展示被检材料存在的缺陷问题及缺陷所在位置。S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引入磁粉无损检测技术作为地基支撑主体及梁的检测工具,结果表明:利用磁粉无损检测技术共检出2处地基基础伴有不同缺陷。至此,检测人员立即要求施工单位进行处理,由此可认为,该技术为工程质量控制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表1 红外射线检测技术的优点

与其他检测技术相比,这种无损检测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该检测技术对被检测对象尺寸(厚度)的要求为:<8mm。如未能满足上述要求,难以发挥出这种无损检测技术的优势。事实上,除了不足之处外,磁粉无损检测技术也具有诸多优势,例如,这种检测技术可快速识别被检测对象表面及近表面区域存在的裂缝等缺陷问题,且成本较低,检测灵敏度指标良好[3]。因此,检测人员可结合建筑工程检测工作的实际需求,合理引入磁粉检测技术,以降低建筑工程的质量缺陷形成率。

3.4 渗透检测方面

这种检测技术是指,于被检测对象表面涂抹适量具有染色作用的材料或荧光性材料,涂抹后等待一段时间,确定材料充分渗透后,借助显像剂的吸引作用,将被检测对象表面缺陷中的渗透材料重新吸回显像剂中。此时,检测人员可利用光源照射法判断出被检测对象表面缺陷的形状及尺寸信息。例如,G建筑工程在地基工程的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测中引入了渗透无损检测技术,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地基中的3个混凝土灌注桩作为检测样点。渗透检测结果表面,3处检测样点均无缺陷,提示G建筑工程的混凝土结构质量良好。而A建筑企业自2016年6月引入渗透无损检测技术以来,共发现近10次工程质量缺陷,间接为企业弥补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万元。上述状况充分验证了渗透无损检测技术的实用价值。

渗透无损检测技术的不足之处及优势分别为:不足:不适用于缺陷尺寸过小的检测状况,其原因为:如被检测材料的缺陷尺寸过小,则荧光材料或染色材料难入渗入缺陷内部,导致缺陷问题无法被准确识别出来;适用范围不够广泛:渗透无损检测技术虽然可于金属等多类材质的实践检测中得到应用,但事实上,其仅能检测出材料表面的缺陷问题。优势:检测过程十分便捷、高效,经检测处理后,检测人员可于短时间内获得被检测对象的检测结果;检测装置具有便携性特征,有利于建筑工程检测工作的实地开展。

4 结论

综上所述,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优势十分明显。为了保障建筑工程质量,使其满足业主的高标准要求,检测人员可结合建筑工程被检测对象的条件及要求等信息,选用适宜的无损检测技术,获取准确的检测结果。无损检测技术可在避免对被检测区域形成损伤的同时,实现检测目的。因此,这种检测方法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超声波红外对象
网红外卖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闪亮的中国红外『芯』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8路红外遥控电路
TS系列红外传感器在嵌入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蝙蝠的超声波
基于Niosll高精度超声波流量计的研究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蝙蝠的超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