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的常见问题

2018-08-15 00:55周亚东广东省清远市公安消防局
消防界(电子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连廊前室住宅

■ 周亚东 广东省清远市公安消防局

一、安全疏散设计的基本原则

住宅建筑的安全疏散设计必须与疏散原则密切相关,这就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对疏散安全性、有效性的保障,从而最大程度上实现对安全隐患的有效规避,更利于建筑内部人员安全的保障。

1.疏散安全分区

当建筑在有火灾灾害出现时,在进行人员疏散期间,其路线应当尽可能地选择烟气流动的方向,简单来说就是以房间向走廊疏散,再从走廊逐渐向前室、楼梯间疏散的方向。随着灾情的蔓延,烟气也必然会迅速增加,这就使得人员在疏散时的视野受到影响。为了更好的提升疏散安全性,必须针对疏散线路对其防火性能、空间防烟进行提升,从而最大程度上实现对安全性的有效提升,当然相较于其他区域,楼梯间的安全性也可通过这种方式达到最高。

2.安全疏散线路

在对安全疏散线路进行选择时,应当尽可能地提高其识别度,并且注意保证其便捷通畅性。在火灾出现之后,应当尽可能地对人员进行疏散,并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有效疏散,而为了提升疏散的效率,在疏散期间尽量避免逆流现象,并注意避免与人流、物流交叉现象,同时疏散所选择的线路其出口也应当直接通向安全区域。在与外墙相靠近的部位或者与处于屋顶的情况,可以屋顶平台、室外楼梯以及阳台等作为疏散线路,这些区域更为开阔,可避免高温烟气大量聚集,能够更好的保证人员的安全性。

3.双向疏散原则

在建筑物中任意的一个部位,其疏散方向均应当做到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以便人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相应的疏散通道,同时,当其中以疏散通道被火焰或者烟气侵袭时,即可随即从另一个通道通过,最大程度提升疏散安全性。

二、安全疏散设计考虑的主要因素

1.缩短所需疏散时间

安全疏散所选取的疏散时间包含了疏散准备时间、火灾探测报警时间以及人员疏散时间。这就要求在进行工程设计期间,经由被动或者主动的方式来强化防火,进而实现对人员疏散时间和疏散准备时间的有效控制。例如:对火灾报警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可最大程度上实现对疏散时间的控制,提高疏散效率和质量;将疏散出口和通道进行分开设置,并保证各个通道之间的距离科学化、合理化,同时还应当在相应位置配置相应的标志,保证人员能够按照指示标志自行有序的快速疏散。

从而最大程度上实现对人员疏散时间的缩短。

2.延长允许疏散时间

允许疏散时间主要是自火灾发生以后到火灾达到临界状态这个过程所花费的时间。为了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人员有充足的疏散时间,在进行设计期间,应当按照空间和区域的不同,来配置相应的防火分隔、防火防烟分区等,以此实现对火势的阻断,为疏散赢得更多的时间。

三、住宅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典型问题

1.前室相互连通

在普通建筑中,通常采取的是防烟楼梯之间消防电梯前室、两个前室或合并使用前室之间互相互连通的户型。当人们在进行安全疏散的过程中,通常需要经由消防电梯前室、楼梯间前室或者联合运用前室,才能够确保及时达到另一个安全出口,而这个安全出口因受到烟气或者火灾的影响,人员很难达到另一个安全出口,这就意味着另外两个安全出口意义丧失。根据“建规”中第5.5.2条中相关规定要求:“建筑内的疏散门应当分散布置和建筑内的安全出口”,这就表示所有人员在建筑着火之后,能够有多个不同方向的疏散线路来进行合理选择。

2.两个安全出口之间设置连廊

根据“建规”中第5.5.25条中相关规定,为了确保单元式高层住宅能够形成2个安全出口,在部分的设计方案中,两个单元主要通过连廊来进行,这就能够实现相邻单元组织能够得到有效疏散。在该情况下,人员疏散路径主要为从前室到连廊再到前室,根据上文中所提出的“疏散安全分区”的理念,这样的疏散方式等于说是“第二安全区”到“第一安全区”,再随后进入到“第二安全区”,这样的处理方式,实际上就是违背了安全疏散的相关操作原则,为此,并不建议使用。除此之外,在对高层住宅防火设计期间,还必须重视起室外起火因素,无论是室内发生火灾还是室外发生火灾,都会使得连廊受到侵袭,与连廊相对的门窗在火的作用下就会迅速导致其隔热性和完整性受到影响,不仅不利于进行安全疏散,甚至可能经由该连廊导致火势蔓延到相邻单元的通道内。为此,在建筑安全消防疏散设计中应当尽量避免采取连廊形式。

3.户门开向“三合一”前室

根据“建规”中第5.5.27条相关规定了解到,若疏散的难度较大的情况,每层开向相同的前室门则不应当超过3樘,并且应当实施乙级防火门。即三户及以下的户门能够直接开向“三合一”的前室。在对工程进行审核期间,针对每层达到3户以上的楼层,应当为其配置相应的防火门,并且尽量将其设置在部分户门与合用前室之间的部位。通过该方式来实施处理后,尽管开向“三合一”前室户门并未达到3樘以上,但当其余的用户在疏散期间,通常需要经过短走道才能够进入到相应的前室,但就违背了一些操作原则,故这种方案应当尽量避免、

4.利用户内阳台作为安全出口

针对部分户型较大或者相对较为高档的住宅建筑,在其公共走道通常不是安全出口的设置点。例如:针对两户一个单元的建筑,通常每户都配置了两个相应的户门,其中一个户门通常开口方向保持在剪力楼梯之间,即形成了与消防电梯共同使用前室的情况,而另一户则通常位于阳台或者厨房,而被视为是第二个出口。

上述处理方法,能够实现户型面积的最大化利用,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两个住户之间的私密性。但当该建筑在出现火灾时,人员在疏散期间必须会经过户内再进入到共同使用的前室,或者经由该楼层再到达公共的区域,但若安全出口受到火势的侵袭,那么住户不得不进入到内部,才能够借助第二出口获救,那么这两个安全出口本身的意义就随之丧失。为此,并不建议采取这种设计方案。

四、改进措施及建议

1.户门开向“三合一”前室

结合“建规”中第5.5.28条中相关要求来看,当两个部分剪力楼梯之间联合运用相同的前室时,档期在进入到了剪力楼梯间前室的入口后,应当处于各种不同的方位,不能经由相同的入口来进入到共用前室,入口之间的距离也应当控制在5m以内。为此,针对3户以上门开向“三合一”前室、前室互相连通等设计方法,建议通过以下措施改善:一是针对已经完成建立的建筑,将每个单元每层楼的户数控制在3户及以下,户门能够采取与前室对开合用。

二是对设计进行合理调整,通过对“房间+走道”的设计处理方式,在共用前室的周围需要对其U形或者回形的公共走廊进行设置,这样一来,在楼层中的每一户均能够借助走道对不同的方向进行选择,确保其能够充分满足“双向疏散”的实施原则。总而言之,在住宅建筑消防安全出口设计中,不建议采取前室相互连通与利用户内阳台这两种设计方法。

2.两个安全出口之间设置连廊

针对该类型住宅必须进行非常严格的审核,针对与安全疏散要求不相符合的情况,必须在审核的过程中给出不合格的决定,针对未施工的建筑则需要对其设计方案做出相应调整。针对已经施工无法进行调整的情况,则必须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相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罚,再要求建设单位提出相应的书面请求,再通过以下解决措施来进行处理:一是在与连廊靠近的内天井一侧中,设置一个高度在1.3m以上,且耐火极限在1h以上的防火玻璃或者防火隔离墙来实现分隔处理,确保连廊所对应的房间,在发生火灾并危及到连廊时,人员能够经过该通道实现安全疏散,同时也能够实现对施工难度和连廊自重的控制。

二是在与内天井相对的住宅一侧,所有的门窗均运用具有较高防火性能的门窗,并对其自动关闭功能进行设置,保证连廊相互对应的房间不会出现火灾,并且能够在1h以内不会对连廊的安全造成威胁。三是设计的连廊应当尽量远离高层建筑外墙,促使其防火间距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大。通过上述措施的处理后,连廊被设计成为“第二安全区”,在出现火灾时,可促使人员疏散时间得以延长,而提升疏散安全性。

五、结语

总而言之,住宅建筑消防疏散安全设计可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民生课题,在对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除了保障套内面积实现增加,功能布局得到有效规划,公共空间合理布置之外,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期间,还必须应当根据“双向疏散”以及“疏散安全分区”的操作原则来处理,促使其交通核设计得到更好的控制,更好的提升其安全隐患效果。

参考文献:

贾月春,李化明.高层住宅的消防疏散设计[J].消防界(电子版),2016,(12):45.

郑秀平.高层住宅建筑消防疏散设计研究[J].江西建材,2016,(22):57-58.

范明安.关于住宅建筑消防设计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6,(19):45-46.

钟惠芬,陈开谋.浅析建筑消防设施的设计与使用[J].低温建筑技术,2013,(08):151-152.

猜你喜欢
连廊前室住宅
Jaffa住宅
高层建筑大跨度钢结构连廊设计分析
大跨度复杂钢结构连廊的设计探讨
建筑首层扩大前室防排烟设计探讨
多塔连廊人行荷载TMD 舒适度减振控制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对于一类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的影响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防烟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