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的智慧课堂

2018-08-15 10:12林为忠
学周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智慧课堂小学数学

林为忠

摘 要:如今社会对于教育的关注力度大幅度加强,尤其是对小学教育,因为小学是学习的初级阶段,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都起着关键作用,所以提高小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师们共同的目标。新课改要求在课堂上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积极进行课堂的优化,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优化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智慧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3-007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3.042

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及理解能力还很弱,数学又是一门逻辑思维比较强的学科,极易使学生产生抗拒的心理,所以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质量成为小学教师最关注的问题。因此,优化教学方法,构建小学数学的智慧课堂势在必行。

一、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构建智慧课堂的前提

要改善小学数学课堂质量,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有效、正确的教学观念是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小学教师要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在响应国家号召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式。其次,教师要掌握多种教学方式。教学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每种教学方式都存在优点和缺点,教师应该把握每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并能有效应对其缺点。比如,传统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可以明确清晰地将知识点呈现给学生,但是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采用模型的辅助进行教学,可以将数学方法及原理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但是这种方法又不利于学生的表达。新课改后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从“要我学习”转变成“我要学习”,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耗时太多,等等。所以,教师应该结合真实的课堂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整合与创新,以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

二、全面了解学生,促进小学数学课堂的优化

进行课堂优化主要是希望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课堂的优化与学生紧密相关,所以在进行优化之前一定要对学生进行透彻的了解。想要了解学生,首先应该从其作业的质量来判断,因为从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学习的能力以及学生适合的教学模式;其次要求教师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从其听课的情况、对问题的思考程度及表达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综合两方面的评估确定学生的教育方式。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学生的年龄问题。低年级学生的大脑发育还未完全,思考能力还不是很全面,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情还是有限的,所以对他们的教育要先从直观教学考虑,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对年龄稍大些的学生则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总之,无论最后采取哪种教学方法,都要积极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引导。

(一)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因为小学生刚刚融入学校生活,没有接触太多的学习方法,逻辑思维还不是很完善,所以要先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使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方法是通过学生对实际事物的观察,进行物体的抽象理解。例如,在小学数学中教学对正方形的认识。可以先对正方形进行简单的讲解,然后准备刀片及土豆,让学生自己动手,先指导学生将土豆切成两半,然后运用土豆对学生进行点、面、线特点的讲述,让学生明确正方形的特征,再引导学生切出正方形来。由于学生参与了全部的探讨,在进行学习时就会变得简单,同理,对其他四边形的理解也会轻松。

(二)引导和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因为小学生的年纪偏小,还不具备自我总结的方法,所以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掌握的指导和训练,关键是引导和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小学数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知识的异同点,将知识进行分类,形成知识系统;分析与综合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在解应用题中要经常用到;抽象与概括是思维过程的核心,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有目的、有层次地指导和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以便学生今后能够更好地自主学习。

三、加强教师对于课本的理解,促进课堂的优化

优化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依纲靠本,要在课本基础上进行方法的改善,所以对于课本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在教学方面来理解,是说教师传授的方法大有不同,但是知识却是相同的,所以就要求教师在对课本的研究上下功夫,做到熟练运用课本的知识,了解课本中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掌握教学目标的完整性

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用不同的方法去实现,但绝不是各种方法的简单叠加,巴班斯基指出:“每种教学方法按其本质来说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但妨碍达到另一种目的。”因此,在考虑将教学目标完整实施时,就必须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盲目地叠加教学方法,以使良好的教学方法发挥其最佳功效。如在探究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时,为了突出探究规律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可创设各种“生动”的教学情境,如让学生设计花边、排座位等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的活动,并在教学中不时地加入一些“道德情感教育”,课堂上学生兴趣高涨,气氛热烈,学生的收获自然很大。

(二)掌握数学教学内容的链接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科目,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严格掌握课本内容的连贯性,在新知识与旧知识链接的方面加强研究,才能够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因为数学的知识是一点一点进行深入,只有将旧知识完全消化,才能够保证新知识的有效掌握,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应该对知识有非常明确的了解及掌握,同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直接进行本节课堂的知识讲解,应该先帮助学生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利用旧知与新知间的链接,运用知识的迁移办法进行新知识的引导可以使课堂更加顺利,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更好。相反,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没有遵循数学课的连贯性,会造成学生不能理解数学含义,不利于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所以,教师能否透彻地理解数学教育内容的连贯性,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教师想要做到准确地掌握课堂的走向,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利用概念进行数学教学的强化。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进行分数的学习时,单位“1”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其不仅在分数的学习时有重要的地位,在以后的课程中,关于分数的扩展题及应用题等都要用到单位“1”进行解决。这就体现了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因为只要在最初学习分数的时候就对单位“1”的概念进行全面理解,再进行分数及百分数的应用就显得极其容易。相反,如果开始没有深入了解单位“1”的概念,后面学习分数及百分数的应用就会非常吃力,由此可见,小学数学课本编排是十分合理的,教师应该对教材有充分的了解,掌握其衔接的规律。其次,要对课本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进行整合,摸清教材编排所体现的知识脉络。还以分数的学习为例,在三年级时只是对分数进行简单的理解,但是五年级时的分数是在其基础上进行编排。所以教师要弄清楚各单元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同样也应该对各单元之间的联系进行详细的掌握,把握好知识点连接间的重要内容,以便更好地优化教学方法,构建小学智慧课堂。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育要优化教学方法,构建智慧课堂,需要广大数学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积极深入地了解学生,并且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了解,这样才会使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新课标的改革已经指出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教师打破以往的教学观念,运用合适、有效的方法进行课堂的优化,努力构建小学数学的智慧课堂。

参考文献:

[1] 卢晗.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3(5).

[2] 董建利.新课程理念下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J].学周刊,2012(6).

[3] 付建国.新课程理念下优化数學课堂教学措施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15).

[4] 梁文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7).

[5] 姚远,于仁国.略论微课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7(2).

猜你喜欢
智慧课堂小学数学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关于充满生命活力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构建研究
微课下初中数学智慧教育课堂的教学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