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伙伴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2018-08-15 10:12冯延平
学周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教学运用信息技术

冯延平

摘 要:在小学阶段开设的所有学科中,信息技术因其特殊性,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很大的差别性和一定的技术性,经过长期的实验发现,“伙伴教学”在多种多样的教學方法中是值得借鉴的。现就“伙伴教学”的具体定义和作用、教学策略以及在这一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加以探讨。

关键词:伙伴教学;信息技术;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3-009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3.060

小学是教育教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阶段,是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认知度、熟练度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各方面知识把握度还不够强,认识机能还不够成熟,所以一种简单而高效的“伙伴教学”方式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教师在这一模式的推动下,在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中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一、“伙伴教学”的定义和作用

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教学与学习大多是师生“一对一”的模式,而“伙伴教学”是一种比较活跃且多类型化的高效教学模式。“伙伴教学”即是一种学习活动,是学生在课堂之中或者课堂之外进行的一种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这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无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仅如此,在“伙伴教学”模式下,学生之间的交流没有距离感,“小老师”儿童化的语言也便于理解、消化,还能增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无形中也能增加学习的乐趣。

信息技术中的“伙伴教学”是在这些小学生之间建立起来的一个特殊的学习模式。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学生中的“小老师”是那些对信息技术掌握较好的学生,也就是“小高手”。他们利用课外空闲时间,帮助知识掌握薄弱、操作技能欠佳的同学提高。这种既存在伙伴关系,又带有师生色彩的友好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了教师授课压力,也有效改善了班级这个小团体间的友谊,对小学生今后的人格形成,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伙伴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在学习进程相对紧张的小学生群体,时间非常宝贵。“小老师”在接受培训及对其他同学进行辅导时,必然会花费一定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想掌握一些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本身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自己进一步学习提高的机会也会被占用,“小老师”在辅导他人的过程中的收获并不是很大。小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不成熟性,学习经验也比较欠缺,在辅导其他同学时,会出现对疑难问题难以解决或者理解不深刻的情况,尤其是在比较困难的信息技术教学上。

三、“伙伴教学”教学策略

(一)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前提

学生的学习是基于基础知识的。在进行“伙伴教学”之前,应注意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效是不一致的,但是基础知识的把握可以在同一起点上。所以应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授,比如《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甘教版)》相关的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的认识、Windows窗口操作、文字处理、电脑绘画等最基本的知识和相关操作技能。只有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操作技能相对娴熟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展开“伙伴教学”的模式。

(二) 注意观察,精心培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注意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在平时教学中,应仔细观察,通过平时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上机操作表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的处理等方面发现并挑选适合进行学习辅导的学生(小高手)。在确定好“小老师”之后,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培训和辅导,并不定期对他们进行考察,确保挑选出来的学生能够完成辅导的任务。例如,可以在课堂上设计教学互动,让这些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教学演示、作业点评,或者利用广播教学软件在教师机上进行教学任务完成过程的演示讲解。以培养这些“小高手”帮扶其他同学的能力。

(三) 完善辅导机制、增加辅导内容

因为学生之间的学习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各自擅长的知识点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所以改变辅导机制很有必要。比如,张三同学擅长Windows操作,可以专门培训Windows模块;李四同学擅长word文档编辑或者表格制作,可以专门培训这方面的知识点;王五同学在电脑绘画方面有独到的悟性和天赋,可以在电脑绘画方面进行专门培养。在实施“伙伴教学”活动中可以分别安排他们辅导相关部分的知识点。此外,还应注意到在推进这一模式时注重整体发展、共同学习、成果共享。在这些学生中,可以尝试进行高一级的“伙伴教学”。知识点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只有确立一个整体的、科学的、兼容并包的辅导机制,才能有效提高班级这个团体学习的整体效果。

(四) 明确学习目标及任务

在教学中,如果没有一个共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很容易出现混乱、散漫、无的放矢的现象。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该确立一个明确的中心和相应的教学任务,这就是共同的“目标”。比如,在“伙伴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能够正确把握并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知识点是共同的辅导目标,所以在不同的教学中,都应该贯彻“基础掌握—高级知识学习—实际操作训练—再高级学习”这一主线,如Windows基础知识学习到计算机实际操作再到进一步拓展课外知识这一过程。

总之,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无处不在,各个领域都要自己去了解掌握相关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小学教学具有性质不同于其他领域的独特性,这是一种大规模的学习活动而非单一的学习群体。学习目的不具备单一性和利益化,但又是十分必要的学习活动,是受益终生的学习过程。“伙伴教学”在现今教学中的运用还未完全普及或趋于成熟,存在的一些问题急需信息技术教师研究解决,如果在这一策略实施过程中,能够设计一个比较全面的、可行性较强的教学策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将会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张丽霞,张立新.“伙伴教学”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3(1).

[2] 陈德镖.小学信息技术课同桌互助式学习的研究方案[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3).

猜你喜欢
教学运用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先学后教”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积极运用
电子白板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小提琴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词块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