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2018-08-15 10:12刘海军王淑梅
学周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

刘海军 王淑梅

摘 要:语言应用技能训练包括阅读技能训练和表达技能训练,而表达技能训练则包括提炼作文题目、选择材料、完成构思、运用表达方式和锤炼语言等。文章从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谈起,提出提高中学作文课堂教学的方法和对策,明确提高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提高学生表达技能训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3-01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3.084

随着课程改革和语文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但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缺少对生活的认识,缺乏积累,不会独立思考。从而对作文写作心存畏惧。因此,探索实用的作文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主体意识,以人为本,激发写作热情,构建高效的作文教学课堂成了当务之急。

一、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作文教材缺乏系统性、连贯性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以“主题单元”的编排模式为主,这种模式很好的凸显了教材的“人文性”特点,从作文教学的角度看,却忽略了其系统性。从学生层面看,虽然有些主题单元贴近学生生活,但数量少且较为零散,对学生不能起到系统训练的效果。从教师层面看,这样的教材编排给了教师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却也导致了作文教学无章可循。除此之外,主题单元的编排模式,不能很好地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各个单元的作文教学跳跃性很大,写作自身之间的关联性体现得比较松散,对作文教学的难度和梯度考虑的不周全。因此,作为语文学习目标重点之一的作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在教材编排体系上定位准确,不能只强调阅读教学,而应该让阅读和写作并重,达到作文教学的整体提高,切实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作文教学存在功利化现象,学生缺乏情感的表达

作为学生对周围生活情感的流露,写作重在“求真”,是一种对学生人格的教育。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碰到这样的现象:阅读题是教师复习和考试的重点,因此,在平时上课时,课文的语段要认真分析,不厌其烦地讲解。只有这样,学生考试做阅读题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如果教师讲解不认真,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肯定不会好。作文题对学生来说就不同了,不管是啥类型、啥题目,学生总能把卷子写满,由于阅卷时的主观随意性很大,作文之间几乎不会拉开距离。所以很多教师对作文教学的积极性也消减了,重点放在了阅读教学上。很多教师没有作文教学的详细教案,没有全面、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序列,所以学生在写作的时候缺乏提高的渐进梯度。除此之外,大多数教师平时由于工作忙,只是迫于评职称的压力才写作文,教师的写作水平也不高。

(三)学生阅读积累少,缺乏对生活的感悟

大部分学生平时喜欢读的漫画、小说之类的书,而不是名著。有一些喜欢读書的学生,但由于各种考试的压力,课业负担比较重,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静下心来读书。作文是一门生活的艺术,包含了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体验、感悟,学生阅读面窄,量少,必然造成写作时情感虚假,内容浮浅,不能厚积薄发。除此之外,在家长、学生中间普遍存在重理轻文的现象,作文大多是老调重弹,缺乏新意。

二、提高中学作文课堂教学的方法和对策

(一)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建立系统、科学的作文教学训练体系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毕业生的写作要求:能写通顺、流利的文字,熟悉并掌握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会写日常应用文,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教材的编写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教材要做到系统、有序、操作性强,体现教学的坡度,写作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深度和广度。在教材把握上,让阅读和写作齐头并进,共同提高。

(二)树立大作文的教学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作文教学要杜绝功利化,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写作文。在语文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爱读书,读好书,着眼于学生的将来,传授知识,发展能力。

教师的身教大于言传,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个人自身修养,通过阅读经典,提高自身修养,成为一个视野开阔,思维广博,充满爱的人,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名篇佳作,在平时的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作文课上针对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重点讲解,及时训练,将口头表达与书面训练,课堂和课后结合起来。作家的生平志趣、写作风格、作品的思想、社会价值都可以与写作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作文命题应贴近学生生活

初中学生的作文题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认知水平,不能脱离生活。要把握学生思想的脉搏,把作文题出在学生熟悉的生活上,在作文中写出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只有作文题目与学生实际相联系,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作文题目富有生活气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素材,打开心扉,畅所欲言,呈现丰富多彩的人生。

(五)坚持多元化评价,让学生在激励中不断成长

作文评语是师生交流的桥梁,教师在评价时应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以引导、鼓励为主,给予学生真切的关怀和帮助。让学生从中既能认识到不足,还能改正、进步。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学生互评、自评、师生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重读、反思、学习、借鉴、交流中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 曾毅.新课程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与特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1).

[2] 钱慧群.常规+细节+过程=奇迹 [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8).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
微课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浙江省台州中学语文组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
美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中学语文四美赏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