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儿童的“幼小衔接”教育

2018-08-15 10:12郝春英
学周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小学教育幼儿园

郝春英

摘 要: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顺利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教育过程中的重大转折点。如何让幼儿园的幼儿愉快地步入小学,与小学自然接轨,是幼儿园、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为了帮助幼儿顺利地渡过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的过渡期,教师要做好“幼小衔接”教育,要培养幼儿上小学的积极情趣,培养幼儿适应小学教育的良好习惯和与他人相处的能力,进行小学课程改革,做好幼小衔接。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教育;幼小衔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3-018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3.115

幼小銜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顺利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教育过程中的重大转折点。如何让幼儿园的幼儿愉快地步入小学,与小学自然接轨,是幼儿园、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为了帮助幼儿顺利地渡过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的过渡期,做好“幼小衔接”教育,意义重大。

一、培养幼儿上小学的积极情趣

年满6周岁的幼儿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具备了上小学的条件,这时幼儿园教师可以给幼儿讲一些小学生的有趣的事,观看一些小学生趣味活动的图片和音像资料,激发幼儿对小学的羡慕和向往。

家长们要特别关注幼儿的身心特点,时常以积极鼓励的语言 ,激发他们对小学的渴望,同时让幼儿对于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充满期待,也感到光荣和自豪。

幼儿园也要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参观小学校园的活动,走进小学课堂、图书馆,让幼儿提前感受和熟悉小学的校园和氛围。尤其是幼儿园有目的地组织大班幼儿参加附近小学的升国旗仪式,感受奏国歌、国旗下讲话等等一系列激动人心的场面,使幼儿产生羡慕心理。教师再抓住时机进行教育,激励幼儿向往小学生活。

二、培养幼儿适应小学教育的良好习惯

幼儿园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如吃饭、穿衣、喝水、如厕、游戏、学习等等,教师都会时刻监护,及时给予帮助,而且幼儿园大班集中教育活动时间一般都在20-25分钟,幼儿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但是进入小学后,小学教师对幼儿生活上照顾相对减少,更多的是幼儿独立的生活,因而幼儿必须养成自己照顾自己的良好生活习惯,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小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小学生也要遵守小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幼儿需要学会集中注意力,坚持每节课40分钟的集中学习,学会自我控制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要溺爱幼儿,教育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试着做的良好习惯。幼儿一旦遇到困难,家长们也不要包办代替,而是引导幼儿,让他们自己动脑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天长日久,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就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中,教师也要制定一些小规则和奖罚制度,让幼儿自觉遵守,训练幼儿懂规矩、守规则的素养,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顺利地适应小学教育。

三、培养幼儿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小学生需要自己去处理遇到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问题,所以在幼儿园教育阶段,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与他人沟通能力的培养,通过日常游戏、区域活动等方式教育幼儿学会与小朋友分享食物和玩具,学会与小朋友一起合作,学会自己化解小矛盾,学会等待等一系列良好的品性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帮助幼儿顺利、成功地过渡到小学生活,努力实现幼小衔接和谐自然,促进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

培养幼儿与他人和睦相处的能力,家长们可以多让幼儿参加户外活动,一方面教给幼儿与陌生人接触的正确方法,消除幼儿对陌生人的畏怯心理;另一方面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与不同年龄的幼儿一起玩耍,这样有利于幼儿的与人友好合作能力、与人和睦相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增强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家长还可以让幼儿邀请他们的小伙伴到家里做客,让幼儿以小主人的身份招待小伙伴。

四、做好幼小衔接教育,进行小学课程改革

(一)小学放慢教学进度

目前的幼小衔接是幼儿园迎合小学的需求,开设拼音、识字等学习内容,但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来看,幼儿园不应该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小学低年级应该放慢教学速度,循序渐进,自然地跟幼儿园进行衔接。“拼音教学可以从一个月放宽到一学期,甚至一年。识字教育也应该慢慢来。”该在小学学习的内容,不应该在幼儿园过早地让幼儿接受,占用幼儿快乐的童年时光。

(二)小学课程从单一走向多样,丰富学生的个性体验

为了让幼儿园的幼儿自然而然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在一二年级,应该增加阅读、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促进幼儿口语表达、审美、体智能的全面发展。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小学应着重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同时在音、体、美教学中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探索、感受、体验和欣赏,陶冶情操,增强审美和鉴赏能力,还给幼儿们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能最大限度地吸引他们自主参与到小学学习中,轻松地掌握各种知识,享受学习的乐趣,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

(三)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醒小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让学生理解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他们最喜欢的句子,配上他们喜欢的图片进行朗读。如果产生疑问或是感兴趣的内容,鼓励他们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途径,收集素材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多角度多侧面地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这种方式比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更有意义,更有兴趣,更有学习效率。

幼儿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学习,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教师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自然规律,帮助幼儿愉快地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顺利地渡过幼小衔接的坡度,开启幼儿人生发展的新起点。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出版社,2002.

[2] 栾萍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1(9).

[3] 谢广田.幼小衔接:突变·减坡[J].幼儿教育,2003(2).

[4] 邬春芹.西方发达国家促进幼小衔接的国际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2013(2).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小学教育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