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设计

2018-08-15 10:12李莉
学周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设计理念教学情境初中数学

李莉

摘 要:新课标的实施使初中数学教学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点之一就是数学情境的创设。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有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也能使数学知识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从而使知识的针对性更强,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优秀的问题情境设计,是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情境;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3-009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3.054

新课改下的学科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在此背景下,新的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其中情境式教学法的应用非常普遍。情境式教学法是以学生现实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切入点,密切联系实际,不仅能够吸引学生,还能够给学生提供思考问题的背景。在情境体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够逐渐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知识内容广泛且抽象性强,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要想真正学懂、学会必须要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给学生分析、理解抽象的问题提供助力。恰当的情境创设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恰当的情境创设则会起反作用。在具体的操作中,应该如何设计教学情境呢?

一、趣味性,促进学生参与数学学习

数学知识大部分都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也是学生经历过并有一定认知的。因此当数学情境所呈现的内容与学生的经历或感兴趣的内容相联系时,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易被激发出来,其参与意识也会增强,使他们建立持续的学习愿望。

数学情境作为激发因素时,应注意:(1)对于情境内容的选择最好是选受众面较大的,尽量符合多数人的需求。(2)为了学生学习和理解的方便,可以针对同一主题创设多个情境,这样能够优化学习和探究效果。

例如,教学“镶嵌”一课,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镶嵌现象虽然日常见到过,但是缺乏对于其数学本质的思考。为使其简单化,在情境设计上就可以创设铺地板的情境,让学生尝试除了正方形地砖,是否还可以用正三角形、正五边形等其他形状进行镶嵌,这些问题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又能回到生活中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将数学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经验之中,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于课上所学的具体数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关联性,便于学生理解数学问题

从初中数学的特点来看,它通过概念、法则、关系等来反映数学的本质和特征。但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因为其知识储备的局限性和抽象思维所限,对于有些知识的理解需要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这样才能够深刻地理解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例如,教学“平移”一课,可以创设观光电梯的垂直上升与下降、跳高运动员的横栏的上升与下降、飞机在天空中平稳的飞行、动车在笔直的铁轨上匀速运行等现实情境,使学生通过具体事物的差异,来理解共同的数学本质——平移。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这些情境为依托,鼓励学生寻找每一个具体的情境所体现出的数学本质,这样就能够逐渐概括出其共同之处,进而使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平移这一数学知识,也能够加深学生对平移定义的理解。

三、启迪性,引导学生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

问题意识是学生对自身观察、收集和处理情境中的相关信息时形成的认知冲突的反应,数学情境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源泉”。情境不仅可以营造一种宜于学习的场景,还可以提供一个能够原创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场景。在“情境—问题”教学中,数学情境是提出数学问题的前提。

例如,探索“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在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上”,可以创设:夏季天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户人家合伙打井,要使井到三户人家的距离相等,井打在哪里最合适?围绕“对于这个打井问题,首先考虑什么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并抽象出数学问题,揭示本质。

四、引领性,要前后呼应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个别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只出现在课前几分钟,在之后的教学中则置之不顾,忽视问题情境的“全程性”。理想的情境不应该只在新课发生前起作用,不应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还应当在教学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它应该贯串数学教学的始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能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态度。

例如,针对平面直角坐标系,可以创设情境:学校要开家长会了,家长怎样找到自己的孩子的座位?学校组织在电影院看电影,怎样找到自己的座位?

五、真实性,不能失真,与生活脱节甚至矛盾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服务于生活。因此情境创设可以虚拟但不可以虚假,不能忽略现实情境存在的可能性和其存在的意义,导致数学因情节失真而与生活断层、脱节甚至矛盾。

总之,教学设计是一种学习、提升的过程,是一种力图完善、精益求精的过程,它需要每位教师用心、用情、用力去打造。所谓用心,就是要静下心来潜心进行教学设计;所谓用情,就是要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行教学设计;所谓用力,就是要施展自己的能力和实力进行教学设计。问题情境的创设体现出的是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只有教师不断更新理念,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出发,才能够创设出引人入胜、回味无穷的问题情境。

参考文献:

[1] 汪元兴.动起来,更有效——例谈初中有效数学课堂的构建[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6).

[2] 王林忠.初中数学課堂教学改革存在的误区及解决方法[J].新课程学习(下),2011(6).

[3] 张广有.学案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4).

[4] 陈瑜君.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社会效益和教学效率[J].新课程(下),2011(5).

[5] 龙启锦.关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24).

猜你喜欢
设计理念教学情境初中数学
茶叶包装设计研究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