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会否破7

2018-08-16 06:49
新民周刊 2018年31期
关键词:日元汇率波动

中国人民银行8月3日晚间宣布,从8月6日开始,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到20%。当时还在交易的离岸市场人民币随即一改颓势,迅速拉升500个基点。8月6日,新政实施第一天,人民币中间价报6.8513,相对于3日晚离岸市场的下跌,已基本稳定,比3日当天中间价6.8322,下调191点,为2017年5月31日以来最低点。

4月中旬以来,人民币汇率从6.3左右,下跌到6.8以下,这是近几年较低的一个位置。业内人士注意到,在这几个月的波动当中,中国央行可能更多出于市场自由调节因素,并未进行明显干预,这使得汇率走势更显扑朔迷离。由于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有人甚至提出,人民币会不会破7?

判断汇率变动方向,既要考虑即期因素,更得放远目光,从宏观经济运行趋势来把握。

事实上,从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总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从当时的8.28,一直上升至今年4月的6.3左右,这也是近年汇率的高点区域。这样一种走势,既是中国经济稳步发展、人民币价值上升的写照,也是人民币越来越受世界青睐的注解。

但是,汇率形成机制既然是市场行为,那么即使在长期趋升的态势下,并不表明不会有短期波动。这样的波动体现在每天变动的价格上,就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一个较为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这就是通常所称的波动空间。最近五年间,人民币汇率最高点在2013年下半年的6.04,最低点在2016年上半年的6.96。再往前推,自从人民币升破7以来,汇率始终在6与7之间波动。也即是说,人民币汇率在最近的十来年间,是相当稳定的,基本就是在1元人民币这样一个小空间内波动。

与此同一个时间段,美元与另两种主要货币欧元与日元的汇率变动,要远大于人民币。1欧元兑美元波动空间在1.6至1.1之间,1美元兑日元约在80至115之间,幅度均数倍于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既说明现有的形成机制是合理有效的,又给各相关经济体带来了良性的汇率环境,也说明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是正确的。相对于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些案例,中国的汇率政策相当出色。

历史上,货币政策失误带来的汇率急剧波动,曾经给有关国家带来了惨痛教训。

二战后日本经济开始恢复时,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存在,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日元的价格被确定在360日元对1美元。當时很多人认为,日元的实际价格应该在450:1,考虑到经济恢复带来的溢价,360:1是可以接受的。到了上世纪60年代初期,借助东京奥运会带来的经济发展契机,日元的含金量基本能平衡对应360:1的价格。

转折出现在1971年。8月15日,被越战搅得天昏地暗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放弃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再固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实行自由浮动,美元随即大幅贬值。8月16日至27日的10多天里,仍固定在360:1汇率的日本,外汇储备急剧增加了50%,令人叹为观止。27日开始,日本也不得不放弃固定汇率,允许日元升值。至年底,升值到308:1。此后,由于美国经济进入滞涨,加上石油危机影响,通胀率上升到13%,美联储不得不连续加息,造成美元持续升值,汇率被高估,贸易逆差加大。1985年,美国使出终极手段,在纽约广场饭店与一干小兄弟签订广场协议,逼迫它们的货币相对美元大幅升值,以改善美国的贸易处境。

至1991年,日元兑美元上升到140:1。之后的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在日元汇率上升40%的过程中,日本经济急剧泡沫化,在随后的破灭中留下一地鸡毛,带来“失去的二十年”。

日本的故事给全世界都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以至于讲到汇率变动,最多被提及的“坏小子”就是日本。

汇率波动涉及因素很多,应对策略与手法令人眼花缭乱。能在汇率形成机制变革之后,既有效促进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发展,又确保在一个普遍能够接受的空间内相对自由地运行,这或许才是真正“交易的艺术”。

二十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长文,记录下1998年夏秋之交在中央政府全力支持下,香港打赢的“港股保卫战”。那里面有句话是这么写的:在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的探索中,这是一道令人瞩目的曙光。

比它更加耀眼的,是有目共睹的人民币汇率长期稳定。

猜你喜欢
日元汇率波动
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日元走势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羊肉价回稳 后期不会大幅波动
微风里优美地波动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干湿法SO2排放波动对比及分析
日元贬值,日企倒闭猛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