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为什么强调中庸

2018-08-18 01:35周颖
益寿宝典 2018年16期
关键词:身体状况中庸体质

文/周颖

学过周易和中医的人,都知道中庸非常重要。阴阳和五行,都要中庸。养生和保健,都提倡中庸,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体质,简单地说,就是每个人自有的身体素质,包括了这个人特有的生理、心理以及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按照传统中医的说法,人体体质大约可以分为九种。除了身体的阴阳、气血、寒热、虚实都达到一种平衡状态的平和质外,其他的还有八种,分别为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

体质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先天禀赋,二是后天因素。人生下来就由父母遗传获得了一些体质特征,这种先天获得的体质特征,就决定了人体质的基础条件。比如,有些人一出生就比较强壮;父母患有糖尿病的人,后代患糖尿病的几率就比较高。

在现实生活中,属于平和质的人数比较少,多数人体质会有所偏颇,但并不是说体质特征就不能改变了。人体体质还与后天因素有关,如自然环境对体质有重要影响。广东岭南地区湿热体质的人特别多,这是因为这些地方常年气温偏高,下雨多,潮湿闷热。而北京昼夜温差大,说冷就冷、说热就热,气候干燥,特别到了秋冬季,燥热体质比较明显。此外,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是体质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先天条件较好,如果后天失节,如日常饮食膏粱厚味,经常大鱼大肉,喜喝酒,不运动等,体质就会发生偏颇,出现痰湿、血瘀等问题。

先天禀赋我们往往无能为力,但是通过后天调节,改变身体素质,确实可以让自己更健康,不易被疾病侵扰。以糖尿病为例,少吃甜食,控制自己的饮食,血糖就不会高,就会延缓糖尿病的发病时间或者不发病。

适度最重要

养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要适应四季,饮食起居有节。就拿冬季养生来讲,大自然生机收敛,与此相应,人体也应当养精蓄锐,注重“藏”字。在具体行为上,应保持规律作息,早睡晚起,不要过早外出锻炼,否则有损阳气。锻炼时适当减少活动强度,不要出现大汗淋漓的现象。如果平时没有时间,在空气好的前提下,周末最好进行一些户外锻炼,如爬山、散步等。饮食方面,坚持五谷杂粮、粗茶淡饭,多吃蔬菜水果。

养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生活中有不少人喜欢定期找医生开些中药,调节身体状况。找专家沟通,详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确定自己的调养方法,是不错的习惯。但是否需要吃中药调理,就要看身体的具体状况。吃中药也是以药治病,如果有乏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消瘦、头疼头晕、失眠、健忘、耳鸣、腰酸腿痛等症状时,可以考虑通过医生的指导,借助药物的力量,给机体扶正。除此以外,坚持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规律作息、良好的日常锻炼才是养生的根本。

养生是个费工夫的活儿。在知道自己健康状态、了解不健康症状的基础上,长期坚持正确的饮食、锻炼等,才能使得身体保持健康。养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跟人的惰性、跟享乐的天性作斗争的过程。

专家给出了一个简单的衡量人体状态的指标:体重指数。体重是人体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参数,肥胖可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诸多疾病。因此,要想养生,首要一条就是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体重指数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18.5~25之间为正常,低于18.5是过轻,高于25是超重,高于28是肥胖。

秉持中庸之道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有良好的自愈作用。就拿普通感冒来讲,从发病到痊愈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体能够自行恢复。但有些人觉得一发烧就一定要降下来,忽视了发烧是人体抵御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入侵的一种本能反应。体温不超过38.5摄氏度不需要用退热药,此时,多休息,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是正确的做法。还有些人感冒了觉得身体可以自动修复,不仅不好好休息,还外出运动、喝酒等,这样做容易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引发急性肾炎、病毒性心肌炎等。这正是中医中常说的“太过不及皆为病”。

日常生活中,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辅以科学的行为方式,注重非药物干预,保证体质基本平衡。遇到身体不适,及时与专家交流,采取适当的干预方式,不加剧身体的不适反应,给身体足够的自我恢复时间,这是养生的“中庸之道”。平时不管不顾,饮食不节制,不锻炼,生了病才看医生,这是“不及”:看了养生讲座,一知半解,把症状与自己对比,动不动就吃药,这是“太过”。养生过程中,切记“太过不及皆为病”,秉持中庸之道才有助于身体健康。

猜你喜欢
身体状况中庸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人的伟大
中庸自明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论医学护理过程中的人文心理关怀研究
人文关怀教学方法在《医学生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应用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
感觉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