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居民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模式的优化

2018-08-18 05:41刘晶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17期
关键词:优化

刘晶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人口老龄化涉及到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的各领域,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与国计民生。现阶段,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农村问题,加上我国居民老龄化问题突出,农村养老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优化农村养老模式,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统筹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对我国居民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模式的优化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居民老龄化;农村养老模式;优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与速度明显高于城市,庞大的农村老年群体对传统的养老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不断变动的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农村养老模式的创新变革。当前我国尚未构建农村养老模式,在农村发展中面临一些问题,因此如何优化选择适合国情的农村养老模式,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的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和各地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的特点包括:一是农村生活条件差。老年人居住的农村环境较差,缺乏医疗卫生服务等基础的公共设施;同时农村土地资源相对有限,不能为超量人口生活提供条件,所以进城务工成为农村年轻劳动力的首选。农村留守的多为老人与孩子,这些老人不仅要照顾孩子,还需依靠耕作维持生活,服务条件不完善,业余生活简单。二是没有收入保障。农民依靠辛勤的劳动来满足自给自足的生活,繁重的劳动带来的经济收入有限,只能维持日常支出,到老年丧失劳动能力后,只能完全依赖政府政策的扶持及外出打工儿女的帮助。由此可见,农村老年人的经济保障能力弱小,缺乏固定收入来保障基本生活。三是思维方式保守。农村老年人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不够了解,排斥新事物的产生,如有些农村老人不愿去养老院,只能依靠儿女养老;或者是不喜欢依赖他人,不认同新型的养老模式。

第二,农村老年人数量的增长情况。当前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长,这表明中国社会开始出现老年人口的高峰期,趋向于人口老龄化发展。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劳动人口与退休人口的比例为5:1,而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13.26%,而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8.87%,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社会与政府的养老工作压力。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人口增速快、基数大、空巢化、失能化、高龄化已经成为明显态势,加上我国小型化家庭结构相互重叠和未富先老的国情,更加突出居民养老的迫切性。我国的很多农村地区都是大部分老年人的居住地,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时,必须要以保障老年人生活为基础,使其有条件能安度晚年,进而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二、我国居民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模式的优化路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前提和基础,党和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农村问题,农村社会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构成部分,加上城市人口养老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如何解决农村人口养老问题显得尤为迫切,挑战着农村传统的养老方式。在我国居民老龄化背景下,需要从如下几点来优化农村养老模式。第一,转变观念。要想优化农村养老模式,必须要消除人们认识层面对农村社会养老问题的错误认识,充分意识到老龄化背景下构建农村养老模式的迫切性。在数量庞大的农村老年人群的趋势下,只有妥善解决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需求,才能防止相关社会问题的出现。同时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与老龄化进程不同步,即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不够发达的前提下提前出现,不能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同步,具有超前性,所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至关重要。

第二,提高养老基金的增值保值。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积累了近百亿,且呈继续加速的发展态势,所以如何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国家制定科学的政策,如为保险基金指定专项的建设项目、由财政发行特种高利率表债券等,为养老保险基金的报纸增值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管理费标准要尽可能降低,采用定额包干制管理养老保险费用,从同级民政部门的事业费用中列支超过定额的开支。二是加强与银行的合作,增强购买国债与储蓄的收益率,并以国家成功经验为依据,在安全的原则下进行多渠道投资;或者是构建科学的投资专营机构,按照市场化的原则运营保险基金。三是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保值方法进行研究,使基金运营逐步走向市场,实现基金的最大增值及合理组合。

第三,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农村社会保障而言,其属于一项制度性、政策性、群众性较强的工作,而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明确规定社会保障的资金使用、覆盖范围,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针对已经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地区,必须要合理处理老农保基金债券问题,使其与新农保制度进行完美契合。在新农保试点地区,未满60周岁且未领取养老金的参保人,在新农保个人账户中纳入原个人账户资金,按照最低缴费标准进行计算,并以新农保的规定继续缴费,符合规定天津后可享受相应的待遇;年满60周岁且参与老农保的参保人可直接享受新农保的基础养老金。

第四,减轻农民负担,实现农民增收。农民收入的增加也是增强个人储存的保障,国家可借助补贴的方式减轻农民负担,如补贴农民农机具和种粮,激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或者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提高农民收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当然要想避免农村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现象,对農村税费制度加以规范,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必须要扩大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实施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与农村义务教育体制的改革。此外,各地应该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对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加以稳定,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或者是加强征地制度的改革,适当落实征地补偿,对征地规模进行严格控制,探索保证农民长期稳定收益和现实利益的方法,有效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就业。

三、结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数量十分庞大,面对不断增加的农村老年人口,社会老龄化趋势愈加明显,如何构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来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当前我国居民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模式的优化属于一项系统工程,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可能整齐划一、一步到位,必须要遵循分层推进、因地制宜的原则,转变观念,提高养老基金的增值保值,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减轻农民负担,实现农民增收。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合理公平分配老年群体和其他年龄群体之间的资源,形成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陶伟.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2]彭希哲,胡湛.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J].中国社会科学,2011(03).

[3]林宝.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影响与应对[J].西部论坛,2015(02).

[4]詹运洲,吴芳芳.老龄化背景下特大城市养老设施规划策略探索——以上海市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4(06).

[5]李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J].经济视角(上旬刊),2015(09).

(作者单位:宁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猜你喜欢
优化
基于NETMAX的基站网络优化
优化问题设计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30)
活用数学公式 优化数学课堂
基于OptiStruct的麦弗逊悬架下控制臂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