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富民
——产业革命誓啃脱贫攻坚“硬骨头”

2018-08-19 03:36罗亮亮
当代贵州 2018年45期
关键词:韭黄硬骨头农业产业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罗亮亮

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开展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以来,全省各地迅速行动,深入落实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全面推广“五步工作法”,狠抓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全力推进产业扶贫工作。

截至10月底,全省完成玉米调减替代经济作物种植785万亩,超额完成目标任务57%,通过产业扶贫带动153.2万贫困人口增收,占年初贫困人口总数的54.7%,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

科学规划产业扶贫顶层设计

在大扶贫战略行动中,产业扶贫是重中之重。只有针对当地要素资源打下产业根基,才能持续而有效地增加贫困人群收入,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精神面貌。

贫困地区只有通过发展产业,才能实现长效脱贫。

当前,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脱贫攻坚“四场硬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说:“每一场硬仗都是很不容易的,但最难的是产业扶贫。”

面对这一最难啃的“硬骨头”,贵州印发《贵州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行动方案》,明确把“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列入“第一硬仗”,从顶层设计上科学推进产业扶贫。

今年以来,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先后印发《农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2018年工作要点》《2018年贵州省农业产业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工作方案》《贵州省2018年农业产业脱贫攻坚夏秋攻势工作方案》《贵州省农业产业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贵州省农业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将产业扶贫各项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各地。

通过制定《精准扶贫 农业产业发展“八要素”工作通则》《精准扶贫 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指南》,指导各级农业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对照“八要素”找差距,强弱项补短板,结合实际按标准科学扶贫,精准扶贫。

到2020年,全省将实现特色主导产业覆盖所有贫困村。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一县一业”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提高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深耕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

“有专家手把手来教我们种植技术,再也不用种便宜的玉米了。”初冬,记者走进六枝特区关寨镇西克村村民周秀云家,性格开朗的她马上打开了话匣子,“以前6亩土地全部用来种植玉米,每年的收入只有2000元。”

今年,周秀云把自家的6亩土地全种上了马铃薯,还套种了刺梨。马铃薯总收入最低也在24000元。刺梨3年见效益后,预计收入将有54000多元。“以前不懂套种,现在总算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了。”

周秀云家的“希望”源于今年以来在贵州大地上火热进行的农村产业革命,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参与到扶贫产业中去,向着新生活奋进。

在这场革命当中,选择产业、培训农民、技术服务、筹措资金、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八要素”是“施工图”,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紧扣这“八要素”,深耕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

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省农业农村厅通过各相关方案和指导意见,抓好产业规划布局,确保产业选择科学合理,今年全省玉米调减地已替代种蔬菜171万亩,茶叶37万亩,食用菌5万亩,中药材91万亩,水果170万亩,其他作物311万亩;

截至10月底,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434万亩,产量9.45万吨、产值10.10亿元。图为龙里县洗马镇金溪村金丝皇菊种植基地菊花采摘现场。(赖青 / 摄)

通过建设完善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方式等,全省累计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8000余人;

组织基层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贫困乡村,上门为群众提供种养技术、疫病防治技术等服务,实现了每个扶贫产业技术服务全覆盖;

抓好资金渠道建设,确保资金筹措足额到位,2018年安排产业脱贫方面的财政资金48.87亿元,产业发展资金向贫困地区、贫困县倾斜;

通过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抓好主体培育壮大,确保组织方式带动有效,全省各地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把大市场与小农户紧密联系起来;

通过开辟销售渠道、培育农产品品牌、开展农产品展销活动、建立产销调度机制等措施,抓好内外市场开拓,确保产销对接上下畅通;

抓好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利益联结更加紧密:以“三变”改革为统揽,进一步明确企业、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环节和份额,帮助贫困户稳定获得各类收益;

抓好基层队伍建设,确保基层党建不断夯实。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村级基层党组织25792个,5164个基层党组织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上,1651个基层党组织建在农业企业上。

长效增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普定县化处镇白果村,山头种满了韭黄。“自从去年村里发展韭黄产业,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村民回到村里发展了。”白果村村主任李世金高兴地说。

普定县农业局蔬菜站站长伍朝友介绍,普定把特色蔬菜韭黄作为支柱产业发展,2018年韭黄高产高效核心示范区投产后,韭黄种植户人均增收4057元,覆盖贫困人口2000余人。

“普定韭黄供不应求。强化产销对接在目前市场环境下尤为重要。我们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扩大种植规模,主动适应市场。”伍朝友说。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也是贵州农业优势产业不断壮大的过程。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企业制定的“低于市场价按保底价收购,市场价高于保底价就按市场价收购”的规则,不仅能让农民增收“短、平、快”,劳动力务工收入、入股分红等长效受益也能让农民在发展产业时无后顾之忧。

“长短结合”的增收方式,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让农民满怀信心和决心。

“别人努力,我也努力,但苦干了一辈子,到头来还戴着贫困户的帽子,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熬下去了。”石阡县坪地场乡毛家营村66岁的贫困户毛元海看着村里搞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的成效,再也坐不住,准备把家里剩下的两亩旱地租给村合作社种植黄花菜。

毛家营村今年共加工干黄花菜5000余斤,直接带动41户贫困户118人实现增收。“盛产期的黄花菜亩产可达5000斤鲜花,每亩毛收入可达2.5万元。”坪地场乡黄花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覃礼勇说。

将“为吃而生产”转变为“为卖而生产”,贵州将调减玉米种植面积作为产业扶贫中的“重头戏”,就是要彻底改变祖祖辈辈养成的习惯,革除小农经济等落后观念,选准适合当地发展的优势产业,什么赚钱种什么、什么赚钱养什么。

猜你喜欢
韭黄硬骨头农业产业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为民办实事,要敢于挑硬骨头啃
普定韭黄 香飘海外
韭黄春卷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农业产业基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韭黄高产栽培的研究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农业产业发展的电子商务契合度分析
2014深改元年
韭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