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职业能力框架 推动高校资产评估人才培养

2018-08-19 09:26王君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3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王君

摘要:对于评估师职业能力框架的构建,实务界已经有所讨论,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高校中,评估人才培养对职业能力往往界定不清,没有建立起统一、协调、有机的框架体系,人才培养目标显得比较零散,在满足实务需求方面捉襟见肘。本文正是基于这一问题展开分析,提出了构建职业能力框架的大蒜理论,以推动评估人才培养。

关键词:职业能力框架;大蒜理论;人才培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资产评估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不可没灭的贡献。资产评估有三大职能包括管理、咨询和鉴证,服务范围由传统的清产核资、维护资产安全延伸到咨询服务,这一趋势还在继续加深。资产评估在社会经济中扮演着社会中介的角色,与律师、注册会计师、税务师功能相当,成为联系政府、公共投资者与企事业单位的有力的纽带和桥梁。作为社会中介机构,独立、客观、公正是其最重要的社会品质,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促进社会信誉机制的形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进入到关键期,资产评估面临着发展的新常态,有必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另一轮深沉的思考。

资产评估“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汇聚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评估行业人才队伍。培养200名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能够提供综合性高端服务的行业领军人才,培养1000名资产评估机构和行业协会高级管理人才,培养10000名精通传统业务、胜任新兴业务的骨干人才。资产评估师超过5万人,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1]。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评估行业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新兴业务不断涌现,资源性资产评估(包括水资源、森林资源、农村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期权型金融资产评估、文化资产评估、税基评估、抵押评估为评估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作为培养评估人才的主阵地,似乎对这一现实情形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评估人才培养目标方案调整滞后,职业能力框架体系尚未厘清,使得教学显得没有“头绪”,极大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建立评估人才职业能力框架体系作为一项系统性的教改工程已刻不容缓。

一、资产评估人才职业能力的界定

评估人才的职业能力是指为完成评估项目所必須具有相关要素,包括智力、知识、技能、业务协调与理念。由于评估领域广阔,评估对象涉及范围众多,同一项目在不同时间点有不同的价值表现,企业隐性资产往往让人难以察觉和充分考虑,这对资产评估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在评估实务中,评估机构为降低人力成本、提高评估效率,尽力培养独当一面的“通才”,这一类人才在企业中往往更能得到重视,在项目安排、职位晋升、绩效分配占据优势,尤其是在规模稍小的评估机构这种现象更甚。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评估人才综合性、复合性素质的培养,但在实务中几乎不可能让一名评估师高质量、高效率地出色完成每一项评估任务。姜楠(2010)认为职业能力并不只是一个笼统的集合概念,而是一个需要细分的,有着相对界限的概念。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职业能力是按细分的并按不同的评估需求市场为相对界限的职业能力,更需要的是特定的知识、技能和执行力。资产评估师的职业能力的边界,应该与评估对象的专业领域及其细分的评估市场的边界保持匹配。[2]

在资产评估教学中,有必要对职业能力界定引起必要的关注。若高校在评估人才职业能力界定中利用了较为宽泛概念,可能会使得人才培养目标过于笼统,抓不住人才培养的重点,也无法体现各个高校的专业优势和学科特色。职业能力界定的边界应在一个比较清晰的范围内,以学生素质、学科能力、教学资源情况重新考虑职业能力框架,避免“胡子眉毛一起抓”的现象。

二、建立职业能力框架重要意义

(一)厘清人才培养思路

高校在评估人才培养成果方面与现实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原因之一职业能力框架与人才需求的差异度较大。大多数高校尚未建立评估人才职业能力框架体系,人才培养目标尚未清晰明确,培养路径也过度依赖其他学科既有经验,没有充分体现资产评估学科特色。过度重视理论知识,轻视实践,课程实践流于形式,理论与实践大相径庭;轻视工作技能,忽视执行力与协作力,评估工作“社会”属性强调不足;依据职业能力的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体系大而全,缺乏专而深,核心课程不够突出。职业能力框架的建立可以为评估人才培养提供指引,重视能力要求,对人才培养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3]

(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构建职业能力框架,建立能力维度,明确学生能力素质提升的方向。在对人才培养效果进行评价时,职业能力框架作为一项重要评价指标,对人才质量进行有效检验,探索人才培养改进空间。

(三)扩大评估行业影响力,树立行业优良形象

资产评估专业在我国21世纪初才开设,创办时间较短,专业认可度和知名度还比较低。在实务中,资产评估的晚起步也使得社会公众对评估行业不甚了解,业务规模与审计、税务、诉讼行业相比捉襟见肘。加之行业曝出的评估丑闻事件(如东方资产评估公司造假丑闻)令人瞠目结舌,公众对评估行业的信心和认可度减弱。在此不利情况下,建立评估人才职业能力框架,强化评估人员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社会意识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三、职业能力框架构建思路

我国关于高校评估人才职业能力框架的研究尚不完善,但国内外学者提出有关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职业能力框架。邓传洲(2004),熊凤山(2004),陈小悦(2004),王红敏(2008),姜楠(2010)提出了构建职业能力的两种方法:功能法和投入法。

功能法是把资产评估工作分解独立开来,以时间先后顺序和内在逻辑为线索把各个独立活动串联起来,评估师通过分步履行各个环节活动,最终确保整个项目与任务达成。对各分步活动设立评判标准,编制职业胜任能力表,以此评价履职情况。投入法指评估师为出色完成评估项目所需投入的各种要素,包括知识、品质、技能等。这些要素因人而异,具有可再造性和变异性。[4]

以上两种方法虽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显得比较片面,投入法忽视了评估活动的整体性,功能法难以准确界定评估人员必备技能,有必要对两种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复合型、综合型人才是高校评估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这点已达成广泛共识,职业能力必须体现复合性与综合性。姜楠(2010)认为,评估涉及领域众多、广阔,但由于业务之间关联属性使得细分出来的能力边界太过“分明”;不同评估对象、不同评估基准日或不同评估人员容易引致对能力结构需求的变化,能力要求是动态变化并不断发展的。职业能力框架是对其应当所具备的与执业层级、执业边界、执业方向相适应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工作技能、执行力、道德素质的综合性概括。[2]因此,评估人员能力既不是严格泾渭分明的,也不是笼统而模糊的,应该建立相应的职业能力框架。当行业环境、竞争情况、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高校的评估人才职业能力框架也要作相应调整,既要对框架进行加固,也要使框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柔性,实现“刚柔并济”。比如评估行业新兴业务出现,高校作出的学科能力调整其实就是在这种框架下做出的动态反应。

四、职业能力框架构建:大蒜理论

通过前面分析,单纯通过投入法或功能法构建职业能力框架存在设计上的缺陷,评估人员职业能力既不是笼统模糊又不是泾渭分明的,应设法在这兩者之间找到平衡,本文据此利用大蒜理论重新构建评估人才职业能力框架。

在大蒜理论中,本文提出了两个重要的维度:茎秆与蒜瓣。蒜瓣外拥茎秆而生,茎秆衬起蒜瓣簇拥生长,蒜瓣茎秆相互依存,大蒜理论正是基于蒜瓣茎秆的紧密关系而提出来的。

在该理论中,茎秆是指在职业能力框架中处于基础地位的能力群,这部分能力群是评估人员培养的核心能力,是为完成一般型评估任务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对评估师个体差异要求较小,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职业道德。基础知识是指评估工作的理论功底,如财务会计、经济法、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等;基本技能是指为完成评估任务所必须的工作技巧,如沟通、协调、执行力、组织管理等;职业道德是评估工作的品质要求,审慎、公平、公正的评估工作的核心理念。蒜瓣是指在能力框架中处于主体地位的能力群。高校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性进行的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兴趣和独立性。借鉴实务工作经验,高校尽量满足学生的独特化需求,可开设机器设备评估类、房地产评估类、珠宝评估类、资金评估类(即以上三种类别之外的资产评估)课程。学生在大一大二学习了基础能力群课程后,在大三大四可自主选择主攻方向,建立自己的独特优势,真正成为某一类资产评估的资深专家。为评估行业培养高端、国际化的人才,为我国评估行业做大做强、走向国际提供专业化基础。

但大蒜理论中也存在缺点:这一理论对部分高校可能不太适用性,部分高校没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来支撑基础能力群与主体能力群的共同发展。当行业环境、市场需求快速变化时,主体能力群划分得过细可能使得人才培养缺乏效率和活力。高校在运用这一理论时必须考虑现实情况,防止陷入过于“激进”的境地。

参考文献:

[1]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十三五”时期资产评估行业发展规划[Z].2017-6-19.

[2]姜楠.关于评估师职业能力和职业能力框架的界定[J].国有资产管理,2010(7).

[3]王红敏.注册资产评估师职业能力框架探讨[J].会计之友,2008(6).

[4]构建资产评估师职业能力框架—以T型人才培养为目标[J].中国资产评估,2015(1).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