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健康养殖问答(2)

2018-08-21 02:56高光明陈昌福
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15期
关键词:蜕壳摄食洞穴

高光明 陈昌福

4.小龙虾的营养价值怎样?

小龙虾属于高蛋白、低脂肪水产品,其风味鲜美,营养丰富。小龙虾蛋白质含量在淡水和海水鱼虾中相对较高,脂肪含量则相对较低。一般情况下,小龙虾可食比率为20%-30%左右,虾肉占体重的10%-20%左右(个别最低的仅占5%左右,而最高的也有占25%左右)。有研究认为,100g整肢小龙虾(即带壳全虾 干重)中,含水分8.2%,蛋白质58.5%,脂肪6.0%,几丁质2.1%,灰分16.8%,矿物质6.6%;而100g纯虾肉中,含水分约77%-80%,蛋白质约16%-20%,脂肪0.10%-1.0%,灰分约1.2%。此外,约占小龙虾体重5%左右的肝脏(俗称虾黄)味道异常鲜美,营养丰富,虾黄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和微量元素(铁、锌、硒)等。

从氨基酸组成来看,小龙虾肉的氨基酸组成优于普通肉类,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不仅包括异亮氨酸、色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和苏氨酸,而且还含有脊椎动物体内含量很少的精氨酸和幼儿必需的组氨酸。此外,虾肉中含较多的原肌球蛋白和副肌球蛋白,食用虾肉具有补肾、壮阳、滋阴、健胃的功能,对提高运动耐力也有意义。

从脂肪酸组成来看,小龙虾肉的脂肪含量比畜禽肉类一般要低20%-30%,而且大多是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促使胆固醇酯化,防止胆固醇在体内蓄积,并具有预防冠心病、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

从维生素组成来看,小龙虾也是脂溶性维生素的重要来源之一,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D,并大大超过陆生动物的含量。

从矿物元素组成来看,小龙虾肉含有人体所必需的矿物质成分,含量较多的有钙、钠、钾、磷,比较重要的还有铁、锌、硫、铜和硒等微量元素等,其中钙、磷、钠及铁的含量比一般畜禽肉高,也比对虾高。小龙虾甲壳比其他虾壳更红,可能是由于小龙虾比其他虾类含有更多的铁、钙、锰和胡萝卜素,钙和锰是与机体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兴奋性有关的元素,血清钙量下降可使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增高,锰对中枢神经有调节作用。因此,小龙虾属营养保健、食疗食补的佳品。

5.小龙虾的生长速度如何?

在适宜的温度和有充足饵料供应的条件下,小龙虾的苗种经 2 个多月的饲养,即可达到性成熟,并且达到商品虾的规格,雄虾生长速度快于雌虾。因此,商品雄虾的规格也较雌虾略大一些。

同许多甲壳类动物一样,小龙虾的生长也伴随着蜕壳。

小龙虾幼体阶段一般2-4天蜕壳一次,幼体经3次蜕壳后进入幼虾阶段。在幼虾阶段,每5-8天蜕壳一次,在成虾阶段,一般每8-15天蜕壳一次。小龙虾从幼体阶段养成到商品虾需要蜕壳11-12次,蜕壳是它生长发育、增重和繁殖的重要标志,每蜕一次壳,它的身体就长大一次,蜕壳一般在洞内或草丛中进行,每完成一次蜕壳后,其身体柔软无力,这时是小龙虾最易受到攻击的时期,蜕壳后的新体壳于12-24小时后硬化。小龙虾与其它甲壳动物一样,必须蜕掉体表的甲壳才能完成其突变性生长。据观察,在长江流域,9月中旬脱离母体的幼虾平均全长约1cm,平均重0.04g,年底最大全长达7.4cm,重12.24g。在稻田或池塘中养殖到第二年的5月,平均全长达10.2cm,平均重达34.51g。经过一次蜕壳后最大体重增加量可达95%左右,一般经过11 次蜕壳即可达到性成熟,性成熟个体还可以继续蜕壳生长。小龙虾的生长唯有蜕壳才能增重,否则成为“丁壳虾”。因此适宜的温度、水质、充足饵料是促进小龙虾蜕壳的必需因子。

6.小龙虾有哪些特殊的生活习性?

小龙虾栖息在湖泊、河流、水库、沼泽、池塘及沟渠中,有时也见于稻田。但是,在食物较为丰富的静水沟渠、池塘和浅水草型湖泊中较多,栖息地多为土质,特别是腐殖质较多的泥质,有较多的水草、树根或石块等隐蔽物。栖息地水体水位较为稳定的,则该虾分布较多。

(1)广栖性 小龙虾的生命力很强,在自然条件下,不论在江河、湖泊、水库、沟渠、塘堰、稻田、池塘等水源充足的环境中,还是在沼泽、湿地等少水的陆地,只要不受严重污染,小龙虾就能生存和繁衍,形成自己的种群。小龙虾对水环境要求不是特别严格,在pH5.8-8.2的范围内,温度为0-37℃,溶氧量不低于1.5mg/L的水体中都能生存,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自然越冬。最适宜小龙虾生长水体的条件为pH7.5-8.2之间,溶氧量为3mg/L,水温为20-30℃。

(2)穴居性 小龙虾喜欢打洞穴居,方向是笔直向下或稍倾斜。夏季洞穴深度一般为30cm左右,冬季达80-100cm,小龙虾白天入洞潜伏或守在洞口,夜间出洞活动,春季喜欢活动在浅水中,夏季喜欢活动在较深一点的水域,秋季喜欢在有水的堤边、坡边、埂边和曾经有水、秋天干涸的湿润地带营造洞穴,冬季喜欢藏身于洞穴深处越冬。

小龙虾掘洞时间多在夜间,可持续掘洞6-8小时,成虾一夜挖掘深度可达40cm,幼虾可达25cm。成虾的洞穴深度大部分在50-80cm之间,少部分可以达到80-150cm;幼虾洞穴的深度在10-25cm之间;体长1.2cm的稚虾已经具备掘洞的能力,洞穴深度在10-20cm。洞穴分为简单洞穴和复杂洞穴两种:85%的洞穴是简单的,即只有一条隧道,位于水面上、下10cm;15%较复杂,即有2条以上的隧道,位于水面以上20cm处。繁殖季节每个洞穴中一般有1-2只虾,但冬季也常发现一个洞中有3-5只虾。小龙虾在繁殖季节掘洞强度增大,在寒冷的冬季和初春,掘洞强度微弱。

(3)迁徙性 从生活习性来看,小龙虾是介于水栖动物和两栖动物之间的一种动物,它能适应恶劣的环境。它利用空气中氧气的本领很高,离开水体之后只要保持湿润,它可以安然存活2-3天。当遇陡降暴雨天气时,小龙虾喜欢集群到流水处活动,并趁雨夜之机上岸寻找食物和转移到新的栖息地;当遇到水中溶氧降至1mg/L时,它也会离开水面爬上岸或侧卧在水面上进行特殊呼吸。

(4)药敏性 小龙虾对目前广泛使用的农药和渔药反应敏感,其耐药能力比鱼类要差得多,对有机磷农药,超过0.7g/m3就会中毒,对于除虫菊酯类渔药或农药,只要水体中有药物含量,就有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对于漂白粉、生石灰等消毒药物,如果剂量偏大,也会产生中毒。而对植物酮和茶碱则不敏感,如鱼藤精、茶籽饼汁等。

(5)喜温性 小龙虾属变温动物,喜温暖、怕炎热、畏寒冷,适宜水温18-33℃,最适水温22-30℃之间,当水温上升到33℃以上时,小龙虾进入半摄食或打洞越夏状态,当水温下降到15℃以下时,小龙虾进入不摄食的打洞状态;当水温下降到12℃以下时,小龙虾进入不摄食的越冬状态。

(6)格斗性 小龙虾严重饥饿时,会以强凌弱,相互格斗,弱肉强食,但在食物比较充足时,能和睦相处。另外如果放养密度过大、隐蔽物不足、雌雄比例失调、饵料营养不全时,也会出现相互撕咬残杀,最终以各自螯足有无决胜负。

(7)避光性 小龙虾喜温怕光,有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现象,光线强烈时即沉入水体或躲藏到洞穴中,光线微弱或黑暗时开始活动,通常抱住水体中的水草或悬浮物将身体侧卧于水面。

(8)以动物性料为主的杂食性 小龙虾食性广,动物类如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虾、动物内脏、蚕蛹、蚯蚓、蝇蛆等都是它喜爱的食物,也喜爱配合饲料。植物类如豆类、谷类、各种渣类、蔬菜类、多种水生植物、陆生草类都是它的食物。

7.小龙虾掘洞能力如何?

图1-2 小龙虾正在掘洞的情景(仿 Dr. Huner J V)

小龙虾的洞穴位于池塘水面以上20cm左右,洞穴内有少量积水,以保持湿度,洞口一般以泥帽封住,以减少水分散失(图1-2)。由于小龙虾喜荫怕光,大多在光线微弱或黑暗时才爬出洞穴活动,即使出洞后也是常抱住水体中的水草或悬浮物,呈“睡觉”状。在光线比较强烈的地方小龙虾大多沉入水底或躲藏于洞穴中,呈现出明显的昼伏夜出的活动现象。

小龙虾掘洞能力较强,在无石块、杂草及洞穴可供躲藏的水体,常在堤岸处掘穴。洞穴的深浅、走向与水体水位的波动、堤岸的土质以及小龙虾的生活周期有关。在水位升降幅度较大的水体和繁殖期,所掘洞穴较深;在水位稳定的水体和越冬期,所掘洞穴较浅;在生长期,小龙虾基本不掘洞。1-2cm的个体即具有掘洞能力,3cm的虾24小时即可掘洞10-20cm。成虾的洞穴深度大部分在50-80cm之间,少部分可以到80-150cm;幼虾洞穴的深度在10-25cm之间。实验观察表明,小龙虾能利用人工洞穴和水体内原有的洞穴及其他隐蔽物,其掘穴行为多出现在繁殖期。因而在养殖池中适当增放人工巢穴,并辅以技术措施,能大大减轻小龙虾对池埂、堤岸的破坏性。

图1-3 从自然环境中捕获小龙虾的食性组成(仿 Richardson W B. )

关于小龙虾的掘洞习性,争议颇多,有不少国家至今仍将它作为外来有害入侵生物加以限制,包括严禁活体进口等,国内也曾有学者为此呼吁禁止发展小龙虾养殖。

8.小龙虾的食性如何?

小龙虾的食性很杂,植物性饵料和动物性饵料均可食用,各种鲜嫩的水草、水体中的底栖动物、大型浮游动物、各种鱼虾的尸体及同类尸体都是小龙虾喜食的饲料,对人工投喂的各种植物、动物下脚料及人工配合饲料也喜食(图1-3)。

在小龙虾的生长旺季,在池塘下风处浮游植物很多的水面,能观察到小龙虾将口器置于水平面处用两只大螯不停划动水流将水面藻类送入口中的现象,表明小龙虾甚至能够利用水中的藻类。小龙虾的食性在不同的发育阶段稍有差异。刚孵出的幼虾以其自身存留的卵黄为营养,之后不久便摄食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随着个体不断增大,摄食较大的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植物碎屑。成虾兼食动植物饵料,主食植物碎屑、动物尸体,也摄食水蚯蚓、摇蚊幼虫、小型甲壳类及一些水生昆虫。

表1-1 克氏原螯虾的食物组成(仿舒新亚等,2008)

小龙虾摄食方式是用螯足捕获大型食物,撕碎后再送给第二、第三步足抱食。小型食物则直接用第二、第三步足抱住啃食。小龙虾猎取食物后,常常会迅速躲藏或用螯足保护,以防其他虾类来抢食。

小龙虾的摄食能力很强,且具有贪食、争食的习性,饲料不足或群体过大时,会有相互残杀的现象,尤其会出现硬壳虾残杀并吞食软壳虾的现象。小龙虾摄食多在傍晚或黎明,尤以黄昏为多。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经过一定的驯化,白天也会出来觅食。小龙虾耐饥饿能力很强,十几天不进食仍能正常生活。小龙虾摄食强度在适温范围内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摄食的最适水温为25-30℃,水温低于8℃或超过35℃时,摄食明显减少,甚至不摄食。

在20-25℃条件下,小龙虾摄食的马来眼子菜每昼夜可达体重的3.2%,摄食竹叶菜可达2.6%,摄食水花生达1.1%,摄食豆饼达1.2%,摄食人工配合饲料达2.8%,摄食鱼肉达4.9%,而摄食丝蚯蚓高达14.8%,可见小龙虾是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天然水体中,其主要食物有高等水生植物、丝状藻类、植物种子、底栖动物、小鱼、沉水昆虫及有机碎屑。由于小龙虾游泳能力较差,在自然条件下对动物性饲料捕获的机会少,所以在食物组成中植物性食物占98.0%以上(表1-1)。

(未完待续)

(通联:1.438000,湖北省黄冈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黄州区望月堤路98号 电话:18120338356;2.430070,华中农业大学)

猜你喜欢
蜕壳摄食洞穴
蜕壳的歌唱家
蜕壳的歌唱家
两种不同投喂策略对加州鲈摄食量和生长的影响
“川山×蜀水”小蚕人工饲料摄食性改良研究进展
螃蟹
洞穴传奇
动物知识猜猜猜
蜘蛛蟹:我的蜕壳“苦”旅
轻则摄食减慢,重则大量死鱼!加州鲈养殖亚硝酸盐超标,预防处理如何做好?
泥鳅幼鱼昼夜摄食节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