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热”起来

2018-08-22 11:23庄须刚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评价

庄须刚

纵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无论是公开课教学还是优质课竞赛,教学的内容往往是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或是习作教学,很少把关注点放在口语交际教学上。是口语交际教学不重要吗?《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功用以及各学段目标要求的阐释已凸显其重要作用。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口语交际教学却往往被教师忽略。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一、口语交际“遇冷”成因剖析

(一)考试指挥棒在作祟

张志公先生说过:“忽视口头语言, 必然会回过头来削弱书面语言,其结果是两败俱伤,全面降低语言能力。”鉴于口语交际在发展语言、沟通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在各个年段,《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目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当下追求教学质量的潮流中,口语交际内容在试题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少,被不少老师和家长忽略,口语交际似乎成了无技术含量甚至是可有可无的内容。教师在考试指挥棒指引下,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上,忽略了口头语言交际作用和对提升书面语言的促进作用,缺乏对口语交际教学的深入研究。因此,口语交际被逐渐弱化,已成为老师、家长心中的使然。

(二)口语交际实质认识不足

对于口语交际,绝大部分教师认为就是把课本上口语交际要求的内容说一说就行了。实则不然。口语交际实质上是“听、说、读、演”为一体的教学过程,既要训练学生说,还要训练学生听、说、读、演。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最终实现学生口语交际修养和能力的提高。

(三)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理解偏颇

说到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不少教师认为口语交际仅仅就是教学教材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有甚至还存在课时的调换、消减。这些做法都是不妥的。是的,教材上口语交际内容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但并不是全部。它渗透到各个学科,涉及到课堂内外,融汇于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应该说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口语交际。

因此,在教學中,作为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加以改变,要着力加强口语交际教学,多维度探寻破解口语交际教学“遇冷”策略。

二、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重构与突围

(一)立足口语课堂,凸显主体地位

1.趣——让学生兴趣盎然。

儿童的心灵世界充满着幻想和好奇,他们往往对新奇、未知的事物充满着探究的欲望,加之其贪玩好动的心理特点,因此教师导入的时候就要抓住学生猎奇的心理,采用猜谜、音乐、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走进课堂。

如教学部编版一下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上课伊始以谜语导入:“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说个谜语,你能猜一猜是什么动物吗?嘴尖尾巴长,偷油又偷粮,白天洞里躲,夜晚出来忙。”话音刚落,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说是老鼠。接着老师相机出示《老鼠嫁女》的图片,告诉学生老师要讲一个《老鼠嫁女》的故事。在讲故事之前还对学生倾听提出要求:(1)做到不讲话,认真听;(2)边听故事,边看图片;(3)注意听清故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教师讲述故事时,还播放音乐,让学生沉浸其中。

再如教学苏教版三下《聊聊春节》,为了营造交际氛围,在课前把教室布置一新:门上贴起对联,窗上贴上窗花,门两侧挂起大红灯笼,课件背景换成了喜庆的中国红,背景音乐播放的是《恭喜发财》等歌曲。这些氛围的营造很快把学生带进课文的情境中。教师适当提问:你今年春节在哪过的?你看到当地在春节里有哪些习俗?学生在这些氛围影响下分别说出各自的所见所闻。有了氛围的营造,学生兴趣盎然,乐在其中。

2.换——让学生感同身受。

口语交际的过程实际上是倾听者和表达者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言语交际双向互动的过程。互动双方的角色是不断变换的,倾听者可以转换成表达者,表达者也可以转换成倾听者。在角色互换过程中,感受不同角度、不同角色的语言。这样丰富了学生语言,加深感受,确保口语交际训练实效。

如教学部编版一下口语交际《打电话》,在学生了解打电话方法后,就让孩子自由选择话题,同桌相互交换角色进行交流。例如“打电话向老师请假”话题,同时在选择老师和学生不同角色时,教师要提醒孩子不仅要关注自己说的,还应当好倾听者,注意听清对方说的。在角色交换时,要取长补短。

再如苏教版四下口语交际《学会安慰》,在学生选择好话题后,确定角色后,同桌相互练说。在教学时不仅要求学生关注“安慰方”怎样安慰,而且还要引导“被安慰方”“会应对”。安慰结束后,再进行安慰方与被安慰方角色互换,这才是真正的双向互动,学生的感受才更加真切。

3.练——让学生参与其中。

口语交际主要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提升学生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根本途径就是实践。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的情境,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实践活动中。

如教学部编版一下《打电话》,这个口语交际板块重点就是训练学生如何打电话。其中教学关键点就是如何做到有礼貌和讲清楚。我在教学时主要通过“谈话交流——范例引路——选择话题——自由操练——展示评价”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范例引路”环节是打电话方法指导,这是基础;而“展示评价”则是对学生“选择话题”“ 同桌操练”效果的检验。我首先选择一组同学上台展示,再让学生根据范例要求进行评价,教师相机进行点拨总结。然后尽可能多安排几组学生参与展示。学生在反复操练过程中,打电话的方法就得到很好的巩固,参与的兴趣也不断得到提高。

(二)加强学科融合,实现多元互动

口语交际教学不是一个独立教学板块,需要多学科协同配合。跨学科学习,实现多元互动,是当前学习的主流趋势。作为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学科——语文,在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担当尤为重要的角色。因此,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应该时时处处渗透着口语交际教学。

1.凭借词句,训练语言。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一篇课文。这首小诗节奏明快,语言活泼清新,适合孩子模仿,是孩子训练语言表达的一篇优秀范文。“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引导孩子说话:“歌声还会带您去哪里,你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呢?”有了范句的对照,孩子个个跃跃欲试,一些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如泉水汩汩涌出。

此外,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内容文质兼美,是丰富学生语言,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绝佳素材。如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青蛙看海》时,我挑本班表演相当出色的徐浩翔等同学上来诵读表演,他们模仿青蛙、苍鹰、松鼠的对话,惟妙惟肖。学生在复述模仿的基础上,还再创了对话内容,无形中课文走进了学生的心里,学生语言也得到提升。

2.利用图片,丰富语言。

课本上的插图,多媒体呈现的画面,无不可以将我们的孩子带入生动的交际场景,为他们的口语交际创设条件。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夕阳真美》时,多媒体向孩子们呈现了夕阳照耀下的大地绝美画面,我让学生说说此刻的美景。有的学生说:“夕阳真像红红的气球,它把整个天空映红了。”有的学生说:“我站在夕阳照耀下的田野里,用画笔画下这迷人的风景,把它留在我的心里。”

3.角色转换,内化语言。

适当转换学生角色,让学生置身于文本情境中,学生便会全身心投入,这些课文内容也就成为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素材。像《黄果树瀑布》《烟台的海》《庐山的云雾》等一些写景的文章,在学完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当小导游介绍一下这些景区的风景,评出最佳小导游。介绍时可以借用课文的语句,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和表情。由于介绍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宽泛,学生发言特别踊跃。课堂气氛和表演效果不言而喻。

(三)走进生活实际,加深自我体验

口語交际训练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能够实现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它运用于生活实践,训练的着眼点也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口语交际话题不能仅仅局限在课本上几个口语交际的内容,要放眼生活,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捕捉口语交际的话题。

1.走进校园。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阵地。校园处处都有口语交际的场景,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在校园里会出现诸如请假、矛盾、协助等状况,这些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是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最好的素材。例如学生向教师请假,教师可以让学生当面说出请假的理由。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交代清楚请假的原因及回校的时间,做到文明、有序、条理清晰。长此以往,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自然得到提升。

2.走进家庭。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孩子与父母增进感情,加强沟通的共同的纽带。借力家长资源,可以时刻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例如爸爸在家中喜欢抽烟,可以让学生学会劝阻,让学生讲清抽烟的危害以及戒烟的方法。当然这需要教师对家长进行适当的培训,让家长形成口语交际的意识。这样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口语交际能力不断得到增强。

3.走进社会。

社会是孩子接触生活,与人沟通的重要桥梁,也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锻炼和检验。这里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适当引导,让学生明白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如学生在马路上看到行人闯红灯的行为,教育孩子正确劝阻的方法,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孩子与人交流才是有效的。再如外出购物,教师要教给学生与营业员沟通交流的方法,这样在无形中课堂交给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运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场景,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四)搭建评价平台,提高交际水平

对于小学生而言,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与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同学之间和学生自身评价,适时的评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口语交际水平。

1.教师评价。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评价对于他们来讲至关重要。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都对学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起到极大的激励作用。因此,对小学低年级孩子的口语交际的评价,除了对孩子表达有错误的地方及时纠错外,孩子们只要乐于参与,认真倾听,勇于表达,都应受到教师肯定。

2.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口语评价的要求,也是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提升自我评价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教师要适当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如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口语表达进行评价。当然教师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口语交际时是否做到大方合理,是否条理清晰,意思表达是否清楚,语言表达是否流畅自然等等。这样学生就能明确自己在交际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为下一次口语交际更加完美奠定基础。

3.生生互评。

学生间的互评,如训练高年级学生互相批改作文一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进一步明确口语交际的目标。同时,因为感觉自己俨然是个小老师,自信心会更强,更能提高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积极性。同时,评价要关注主体的发展。是“看谁说得最好”,还是“看谁比以前说得好”?我们当然选择后者。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对一些有失偏颇的评价,教师要能和学生商量纠正,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把握标准,又能保护学生评价的积极性,最终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口语交际训练对于提高学生文明态度、语言修养,促进书面语言水平提升,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口语交际发展的情态,充分激发学生口语交际潜能,把口语交际训练与课内外学习与生活有效对接起来,学生口语交际水平才能得到切实提高。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评价
两块磁的交际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看影视学口语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