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把语文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

2018-08-22 11:24黄香竹
东方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语文教育传统美德结合

黄香竹

摘要: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非常重视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工作。本人结合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情况,开展读书活动,向英雄人物学习,利用语文综合活动和评选“美德标兵”,展示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关键词:语文教育;传统美德;结合

1、细节成大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传统美德教育时时刻刻都发生在我们身边,而我们却没有及时去鼓励和弘扬,以至于让跬步成为寸步难行,让小流成为干涸湖水,让小小梦想都变成空想。这样的责任会该谁来承担呢!在校园里面经常发生一些很细微的事,却往往不引起人们的注意。如学生不仅不乱丢垃圾,还会拾起别人乱丢的垃圾;如学生除了不挑食,还实行“光盘行动”;如学生除了不说不文明的话,还非常有礼貌,遇见老师就停足问声“老师好”等。这些细节上的礼仪和举止,如果能引起师生的关注,特别是语文教师的细微关注。再通过语文教育,运用课本的文学知识,把学生的传统美德行为作为案例进行教学,一来可以作为表扬,让学生更有动力去做文明之事,二来可以促进一个良好的文明氛围的形成。长期如此,那么语文教育就不止停留在书面教育的形式上,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让“细节”成为风靡全校的“大义潮流”。如语文教學中讲到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就可以把学生的文明道德行为作为一个案例,来说明道德境界,即“正其义不谋其利”,让学生更加深刻明白道德境界的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去力行传统美德行为,从而取到“一箭双雕”的教育目的。

2、以身求创新

如韩愈《师说》所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按其顺序是首先传道,其次授业,最后解惑。三者的顺序是不容错乱的,否则便是“本末倒置”。因为我们知道,教师是一个光荣的职业,承担着“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的重任,更是祖国未来花朵的栽培者和祖国栋梁人才的输送者。首先,在学校里学生以老师马首是瞻。老师的一句话可能胜过家长的十句话,甚至百句话。正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一个经常夸学生聪明的老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一个经常骂学生笨的老师,便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同样一句话可以导致学生一辈子不同的人生。很多学生有偏科现象,除了学生个人原因外,有很大的因素是源于老师。其次,老师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老师的言行举止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习惯,有句话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在学校老师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粗口成章”的老师不仅会让学生厌恶,还会让学生“鹦鹉学舌”;“暴力倾向”的老师不仅不能“严师出高徒”,甚至会让教育“南辕北辙”。最后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把自己的文学知识转化成为力行的理论,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其他老师,用自己的行为去教育孩子。虽然语文老师未必就是全校文学知识最渊博的人,却是在用文学常识去教学,去影响师生最多的人。如孔子《论语》中所言要“不耻下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然后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总是高高在上,相如“学富五车”的感觉,似乎“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先不言可否造成笑话,至少已经违背书中之意,更不要提会不会让其他老师或是学生以此为话题进行对峙。再如讲授刘义庆的《陈太丘与友期》的时候,告诉学生要遵守诚信,然而自己上课时候却偶有迟到现象,先不言学生是否有质问和反问情况,最起码此教育已经失去意义。如是这样,又怎么能“以身作则”。在做好“以身作则”的同时更要不断创新,不要一味用同样的办法教学,只为“应付了事”。因为长期如此对于自身或是学生而言就容易产生烦躁的心理,所以一直重复着同样的事情会变厌烦,好比天天吃包子,吃个一天感觉还行,吃上个十天、一个月,甚至更久日日如此,想必没有谁看到包子不恶心。因此教育要不断更新,更新教学方法,更新教育内容,更新课堂形式,让学生天天品尝不一样的“美食”,就不会有人“厌食”。总而言之,作为语文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有个好的学习榜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时要不断更新自己的学识,才能让学生学习乐趣不间断,正如《论语》所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3、教育改习性

环境对于一个人而言至关重要,因为我们大部分人没办法做到“出淤泥而不染”,那种境界太过高远,所以只能“随波逐流”。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教育分分秒秒都在影响着学生。孟子说过:“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大概意思是说,一个楚国人想要学习齐国的语言,便请了一个齐国人来他家里教他齐国语言,但是他所接触的人都是讲楚国的语言,即使天天鞭打着逼他说齐国话,那他也不可能做到,如果把他带到齐国去住上几年,即使有天天鞭打着逼他说楚国话,那也是不可能。因为周围都是讲齐国话的人,他就习惯成为自然。这告诉我们教育环境是不容忽视,教育环境可以让我们改变之前的习性,成为一种习惯。正是这个原因,才导致有学区房的产生,才有很多家长挤破头也要把孩子送进重点学校。讲讲我学习的实际案例:小时候是在农村学校读书,成绩中等。后来搬到城市里面读书。虽然成绩也是中等,但是跟农村的同学比起来,我就算是村里的尖子生。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用自己的知识力量去把理论力行于教学工作中,为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教育不是要逼着学生去做什么,而是要让学生自己知道做什么,好比如逼着学生去背诵课文,往往结果就像《孟子·滕文公》里面所说的那样“弄巧成拙”。而是要引导学生去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一个宿舍6个人,如果有5个人都在玩“王者荣耀”,那么另外那个人也会加入该队伍,只是时间问题而已。相反,一个宿舍5个人都喜欢看书,那么即使另外一个人不喜欢看书,最后他也会成为喜欢看书的学生。对于语文老师而言,如果早上能亲自带领大家读书,那么长期下去必然养成全班都爱读书的氛围。所以,只要把教育的环境改变好,那么学生的习性也会随之而改变。

结束语:

总之,学生在班集体的各项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学到了中华传统美德,更加懂得了应该做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做人的道理,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加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做好中华传统美德及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为更好地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忠华.党史文苑,2010(8).

[2]王晶.中国教育学刊,2004(9).

[3]吴亚军.思想理论教育:下半月行动版,2005(11).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传统美德结合
让老人幸福 促社会和谐
助人为乐的小牛
做人美德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百善孝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