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员日常管理监督的方式方法研究

2018-08-23 08:56钱璐宜李萌
东方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入党监督党员

钱璐宜 李萌

摘要: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和有效途径。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重要讲话向青年传递了强烈的信号,党和国家的宏伟大业向青年发出了深情的召唤。高校大学生党员,作为青年中的先进群体,理应第一时间响应党的号召,以实际行动坚定信仰、储备知识、提升能力,并在广大青年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作为在高校中直接接触学生的辅导员,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党建工作,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思考在新形势下如何对高校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和管理。通过分析现阶段大学生党员日常管理监督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日常工作经验,探索加强大学生党员日常管理监督的方式方法,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可以确保大学生党员正确行使自身权利,认真履行党员义务,从而更好地发挥先进群体的先锋模范作用。针对出现的问题,新时期90后大学生党员日常教育、监督与管理可以从完善制度建设、改进教育方式、创新教育载体、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管理监督

受全球化冲击、社会转型的矛盾、信息网络的碰撞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体制转型和各种价值观念碰撞的时期,在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西方主流价值观和思想文化的渗透,部分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出现差异、道德价值观趋向多元化、人生价值观缺乏目标、职业价值观追求实际。而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党的事业的后备力量和生力军。由于入党时间不长,受党性教育和接受锻炼的时间较短,组织观念和团队精神较为单薄。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多元化的价值观,大学生党建工作日趋严峻。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党员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党员日常教育、监督与管理薄弱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集中表现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存在系统性缺陷、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意识薄弱。

一、大学生党员监督与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大学生日常管理与监督中,存在保障制度不足、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

从保障制度上来看,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党建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大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的专项经费不足,特别是在活动经费上,一些高校存在从学生活动经费中划拨一部分用于学生党建,没有形成专项的经费支持。除此之外,大部分学生党建工作缺乏独立的办公室和必备设施,影响学生党建日常监督和管理工作形成体系。在党支部建设方面,现有支部也存在设置不合理的现象。由于年龄小,低年级正式党员较少,因此形成了跨年级、跨专业的学生党支部,导致支部中学生党员人数众多且规模过大,以预备党员为主。仅有的少数正式党员主要精力都用于整理制作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材料、预备党员的培养材料,党支部职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

在监督机制方面,大学生党员日常的监督与管理标准、过程和实施措施往往是内部制定、内部实施以及内部反馈,缺乏公开透明,党内外群众也无法全面行使监督权。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不利于大学生党员认真履行义务,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也会受到影响。

在考核机制上,大学生党员的考核机制缺少民主评议、量化考核等主要内容,未能结合学生党员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对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情况、义务履行情况、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自我教育学习的自觉性等全方位综合评价的考核体系。容易出现党员管理缺乏有力依据、问题反映不全面、民主评议缺乏有效性等问题从而导致考核结果不准确,不利于大学生党员从日常的监督管理中发现问题,改正缺点,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在激励机制上,由于考核机制不完善,大学生党员的考评往往以学习成绩为主,忽略了政治素养、工作能力、行为规范、党性修养、群众基础等方面,导致党内评优考查不全面,激励机制运行不具备有效性,推举的先进不典型等问题。

二、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存在系统性缺陷

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和教育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有连续性。而当前部分高校在对学生党员进行培养、监督和管理时存在方法上的欠缺。

一是重视入党前教育而忽略入党后教育。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通过举办积极分子培训班、先进党员报告会和思想交流会等,提高入黨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素质,端正入党动机。但部分同学考察合格后,开始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出现“入党前积极,入党后消极”的现象,不利于自身党性的提高,也有损学生党员作为先锋模范的形象。

二是教育内容缺乏连贯性。在对党员进行教育时,往往根据上一级党组织的统一安排,某一时间节点集中学习党的新理论知识,而忽视了理论之间的关联度,导致很多大学生党员并没有很好地将党内理论联系在一起,缺乏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更谈不上将已有的理论知识结合新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三是学生党员教育未能充分利用学校教育平台。目前许多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是独立的一项工作,未能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团建工作有机的融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集中安排在低年级,低年级学生党员人数较少。而大学生党员教育多由学院党委负责,一般以集中培训、组织生活会和党员日常活动为主。由于实施部门和安排时间不同,两者不能很好地相互配合,大学生党员教育不能很好利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教学资源丰富、教育系统性强、理论知识连贯性好等优势。虽然,团内推优是党员发展的重要环节,但很多高校里入党联系人工作和团支部工作没有进行有效关联,团内推优容易流于形式,缺少与日常团员教育、团员先进意识培养结合起来。虽然团建活动受众面广、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丰富,但与学生党建工作没能有机结合。

三、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意识薄弱

通过对大学生党员日常的观察和谈话,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党员入党前后表现有差距、自我教育、自我学习意识不强。

首先,入党前后表现有差距。入党后积极性不高,对自身认识不足。究其原因在于个别大学生入党前动机并不纯正,受一些社会思维的影响,认为入党后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为以后考公务员和研究生做准备。除此之外,一些大学生党员在入党前的考察期不够,对于党员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入党之后对于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感到茫然,不知道应该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

其次,大学生党员在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方面意识比较薄弱。当前社会,大量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获取,对于大学生党员而言,自主学习的动机较弱,养成凡事都从网上照搬的习惯,而缺少自我消化、学习和领悟的过程。个别大学生甚至认为,入党之后考察期就已经结束,没有对下一步的发展进行打算。但网络上的信息纷繁复杂,很多大学生包括一些大学生党员在内,都容易因为猎奇心理而受影响。

第三,高校对于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存在缺陷。由于大学生党员本身在高校学生中占比较少,一些高校对于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大学生党员转正后仅对重大事件进行学习和撰写心得体会,未能在日常管理教育的过程中融入生活所感,挖掘当前时政背后的深意。教育内容缺乏现实性,更多的局限在党的基本理论层面,缺少与国内形势政策相结合,与大学生党员日常生活相距甚远,不能满足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的自身发展。同时,教育方式上,多以说教、单向灌输为主,个别教育少,集中说教多。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主要依赖于学校党校和各学院分党校,教育教学侧重于理论分析,缺乏与实际联系的个案研究。缺乏创新的授课方式容易使大学生党员失去学习的兴趣,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党员的需求。

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教育、监督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完善制度建设、改进教育方式、创新教育载体、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

一、完善大学生党员日常监督与管理的制度建设

从保障制度来看,高校应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学生党建,同时提供独立的办公室和必备设施用于学生党支部日常管理和活动。基层学生党支部是我国高校党组织的细胞,支部管理以及支部内部的各项事务的管理运行是否到位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高低以及党组织对普通同学的吸引力。回顾高校学生党建的历程,针对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支部管理制度和方法,做到因时因地制宜。在学生党支部建设上,高校应结合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的发展培养以及党员日常监督管理等工作是否能够有效开展来设立学生党支部。同时,注重党建班子的配备。在选拔学生党支部书记、党支部委员、党小组组长以及联络员时,要充分听取广大学生的意见,选拔政治素质过硬、成绩优秀、工作能力突出的学生党员来担任。充分发挥先进群体的辐射作用,发挥自身工作优势,积极开展学生党支部日常管理和党建活动,为学生党支部内部的制度建设和教育模式建言献策,真正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在监督方面,大学生党员日常的监督往往是内部制定、内部实施以及内部反馈,缺乏公开透明的机制。因此,从形式上来看,必须实行直接有效的直观监督,采用群众监督、活动记录、活动总结、民主生活会、述职答辩等方式,使考察有据可循,使监督落实到位,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党员监督约束体系。

在考核制度上,加入民主评议、量化考核等内容,建立操作性强、实际可量化的考评指标,综合运用自我评价、群众评价、支部评价等方法。同时,对大学生党员的党性和党性教育开展效果进行评估并及时反馈到日常的党性教育中,使其与评奖评优相挂钩。由于大学生党员存在“学生”和“党员”的双重身份,考评内容同时应加入高校学生行为规范准则,将党章对党员的规定和高校对学生的规范结合起来开展对学生党员的考评。

激励是管理职能中关键的一环。为了促进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的有效实施,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对党建工作中表现突出、作风优良的大学生党员,应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同时在考虑物质和精神奖励的情况下,还可以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建立良好的出口机制,让他们工作有干劲、努力有方向。在学生党支部中,定期进行“创优争先”和创建示范性党支部活动表彰评选。通过表彰评选活动,树立典型、学习先进、交流经验,推动学生党建工作层次的提升。

二、改进大学生党员教育方式,加强队伍建设

改进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方式,首先需要建立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从党支部层面上来看,应该形成定期学习的制度,让大学生党员教育形成一个长期具有连续性的过程,而不仅仅就某一时期的热点进行讨论。从教育内容上,应该根据大学生党员不同专业特点以及思想特质进行选择,学习方式上也可以采用专题研讨会、辩论赛等学生党员参与性强、接受度高的方式。同时,教学形式上也可以加入影视资料分享、社会实践教育等现代化的模式。为保证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的,在集体学习之前应该根据每次学习的内容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学习结束之后也应该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总结反馈学习成果,分享经验教训以便以后更好的开展党员教育。同时,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优势,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中,使党员教育理论更加系统化。针对个别教育少、集体说教多的问题,鼓励学生党员根据个人情况制定本学期学习任务、学习计划以及学习目标等,在学期中间阶段和学期结束时,由党员自己和其他党员进行互查,互相帮助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定的可行性建议。根据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改进建议,由党员自己对前一阶段学习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党支部在对党员学习情况进行统计时,根据完成状况和表现情况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三、提高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创新教育载体

从大学生党员层面来看,高校应引导大学生党员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其观念转变,树立正确的思维模式。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党员的先进性上,科学的学习制度有利于提高党员的先进性,从而保持党的先进性。第一,应当建立大学生定期学习党章的制度,并对学习情況进行考评,作为日常考评的一部分。“党章是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是党员进行自我教育、增强党员意识的最好教材。”很多大学生党员入党时间不长,入党前后表现有差距,究其原因在于党性修养不高。党章详细规定了党员的权力、义务,是党员学习、生活、工作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遵守党章的规定是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大学生党员更应该加强学习,将党章的相关内容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提高自己的党员意识和党性修养。第二,针对新形势下互联网、移动手机端的普及,建立多渠道的学习形式。在党员学习制度方面,传统的开会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和领导指示的方式已经失去了对大学生党员的吸引力。因此,结合当代信息传播特点,在学习制度上将网络学习纳入党员教育中。例如,通过易班搭建党建网络工作平台,以易班为抓手,拓宽大学生党员教育新阵地,提高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将线下教育与线上网络学习相结合,提升大学生党员自我学习的效率和学习效果,增强党员意识和党性修养。

结语:

高校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为导向,积极塑造大学生党员群体的核心文化。作为高校青年中的先进者,大学生党员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引领者和示范者,其理想信念、理论素养、道德情操、精神风貌以及行为表现等必将走在广大青年学生前面,因此加强大学生党员日常管理、监督、教育工作尤其重要。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党员群体核心文化的塑造,增进他们在青年学生中的凝聚力、影响力以及先进性,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在开展系统学习教育的基础上,完善制度建设、改进教育方式、创新教育载体、加强队伍建设,使大学生党员的管理符合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睿,张素芬,刘涛,杜丽姿,张冰清.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构想[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14(S2):81-83.

[2]蒙象飞,孙宇伟.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模式的科学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0(08):102-104.

[3]潘秀山.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02):97-99.

[4]王洛忠,周胜斌.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J].思想教育研究,2011(06):60-63.

[5]吴巧慧.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立体化党建平台建设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7):112-115.

猜你喜欢
入党监督党员
党员之家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9514.8万 北京市党员总数:240.8万
申请入党,是否需要多次提交入党申请书?
什么是四个监督?
确定入党介绍人要注意哪些问题?
重温入党誓词
向党旗宣誓
党员标准是什么?
落实依法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
正式党员人数减少至3人以下的党支部是否要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