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有效提升舆论引导力

2018-08-23 11:11李丰华
东方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舆论引导

李丰华

摘要: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产生的科学基础、基本内涵,以及在当下社会转型期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中国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提升当下中国新闻的舆论引导力,关键就在于牢牢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舆论引导;舆论控制

舆论引导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内容,被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策略。新的历史时期重温马克思运筹帷幄的“舆论观”,对我们当前如何做好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有效提升舆论引导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舆论引导力的界定与关键变量

1.舆论引导力的内涵

舆论是在人们对公共事务的不断讨论、观点碰撞、意见整合中形成的。因此,这其中不免会有个体或组织力图对舆论的形成和发展施加影响、进行干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舆论引导。

2.舆论引导力的关键变量

由于舆论引导包含着对舆论进程进行某种“控制”的含义,所以有人就会认为它和现代民主的基本准则相冲突,甚至把它和文化专制联系起来。其实这是对舆论引导的一个极大的误解。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第一,舆论本身是在引导中形成的,没有引导就没有舆论。任何社会舆论的形成,都会大致经过以下阶段:由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引发各种议论;个人意见通过沟通与议论圈而得到扩展;偶然事件的激发;意见领袖的引领;个人分散的意见得到整合,一定数量追随者产生,标志着一种社会舆论正式生成。[1]所以,舆论形成过程本身必然会有“意见领袖”对分散、自发的公众议论的引领,而充当“意见领袖”的有时是个人,有时是政党或其他社会组织,很多的时候是被称作“舆论机关”的媒体。舆论本身不可能在不“导”中形成,问题只是谁“导”了舆论。

第二,需要通过舆论引导克服舆论中的非理性因素。舆论常常具有感性化、情绪化的特点和盲从等社会心理机制。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提出,个体一旦进人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湮没了,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这种现象,在舆论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当中确实是可能存在的。

第三,舆论是各种政治力量意识形态较量的一个制高点,各种政治力量不可避免要通过引导舆论实现其政治利益或政治理想。如果说舆论引导必然包含某种意义上的“舆论控制”的话,那么这种“舆论控制”只要不越出其法律和政治伦理的合理边界,就是正当而且必要的。世界上的任何政治力量。不管它是否承认,都会通过形形色色的手段进行这样的“舆论控制”。在任何一个社会时期,对舆论进行引导都是必要的,是对社会进行良性治理的前提之一。

但是,在强调舆论引导必要性的同时,我们也要处理好理性地、正确地引导舆论与尊重民意、保障公民言论自由的关系。舆论引导的合理性也是有其边界的,这个边界包括,第一条是法律的框架,不能赤裸裸地搞文化暴政。第二条是媒体在充当“意见领袖”引导舆论时,首先要真正了解民情,掌握民愿,为人民代言。第三条是讲舆论引导并不意味着可以剥夺宪法赋予人民的言论自由。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舆论引导力提升的路径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观点与看法,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历代马克思主义者总结概括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实践经验而形成的关于新闻的属性、地位、作用、方针、原则和新闻传播规律的科学理论。[2]

1.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3]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舆论是一种“普遍的、隐蔽的和强制的力量”。[4]因此,影响舆论的工作具有革命的意义。他们强调,必须懂得,“争夺对德国舆论的统治地位即争夺对德国本身的统治地位”。[5]

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也是总结多年来国内外新闻舆论工作经验教训的科学结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是这样,在一百多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新闻舆论工作的基础上起步、发展、创新。它总结、吸收了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甚至个别社会主义国家亡党亡国的现实教训。所以,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灵魂,指导和把握今天中国新的传播格局下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升舆论引导力,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2.坚持在舆论引导提升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做好中国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遵循。

立场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极其重要,新闻工作者要明确“为了谁”的问题。在新闻工作实践中,“为了多数人”和“为了自己”“为了少数人”的新闻选择是不一样的,坚持前者才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但指出了新闻舆论工作的立场,更提供了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在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期,面对复杂的舆论环境,舆论工作者要凭借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立足实践,把握大局,成为社会思潮和舆论的引领者。

3.坚持在舆论引导提升中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内涵

越是复杂的社会环境,提升舆论引导力就越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也越会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的历史阶段,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内涵,既要坚持基本观点,又要反映当代变化,做到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这里借鉴胡钰曾经提出的五个观念[6]:第一,提升舆论引导力要有使命观。第二,提升舆论引导力要有政治观。第三,提升舆论引导力要有人民观。第四,提升舆论引导力要有真实观。第五,提升舆论引导力要有创新观。也许只有做到这五点,才能有效提升现实生活中的舆论引导力。

参考文献:

[1]刘建明著.社会舆论原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38-48.

[2]夏赞君,卿明星.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

[3]童兵. 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J]. 新闻爱好者,2016,(04):4-7.

[4]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5.

[5]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97.

[6]胡钰.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内涵[J]. 思想教育研究,2016,(03):26-30.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舆论引导
广电工作者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
大数据时代社会群体心理行为和舆论引导范式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下的我国媒介审判现象
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实践看记者道德修养的五个层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