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呼唤“原生态”

2018-08-24 10:51李蕾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2期
关键词:原生态本真语文课堂

“原生态”是最近几年新生的一个文化名词,主要是指没有经过人们专门雕琢、生存于民间的、原始的一种表现形式。例如,中央电视台的青年歌手大赛就有“原生态”唱法的比赛项目,在社会各界引发强烈的反响。我想: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是超越功利的纯粹的教学,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感应,是来自学生心灵的触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何尝不是“原生态”的呢?

一、原生态的语文课堂教学——本真,自然

所谓的自然就是天性,在单纯追求语文教学成绩的片面目标的误导下,大量的非语文的教学内容不断地涌入自然纯真的小学语文课堂,这些非语文的教学内容正在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迷失方向,失去原本属于自己的纯朴的语文味,多了一些华而不实的作秀课。尽管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不停地探索、追寻,其实语文教学最真实有效的就是最本真、最自然的课堂教学。多年来,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语文教材和课程标准贴近生活、开放真实的内容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促使我对本真、自然的原生态课堂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在教学《去年的树》这篇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时候,我启发学生,让他们自己说说体会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体会到了乱伐树木,破坏环境,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环境,为我们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有的学生谈到“要珍惜朋友们之间美好的情感”等等。他们的体会有的深刻、有的肤浅,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正常的,但可惜的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都是千篇一律的褒奖,却完全忽视了一位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正确的价值引领的责任。因此,教师朴实的教学语言、恰到好处、正确的价值引领,才能使学生真实的领悟文本的含义,品味文字的巧妙。这样的课堂才是最本真、最自然的课堂,才是能够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课堂。

二、原生态的语文教学手段——读书,感悟

我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语文到底在教什么,为什么这么教?怎样教?在听过著名语文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番茄的太阳》,我才找到了答案。于永正老师说:“没有读书声的课堂是语文教学的悲哀,只有读书声的课堂是语文教学的倒退。”在教学过程中,于老师十分注重学生的“读”和学生的“悟”。的确,于老师整堂课就是在读书和感悟交替中进行的,没有过多的图片、没有过多的多媒体技术,简简单单,从从容容,但是课堂效果出奇的好。感觉一节课下來学生收获了不少,进步了不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于老师的朗读训练,于老师很随和亲切,一见面,就问一名学生:“姓什么,叫什么吗?”有的学生说出了老师的姓名,有的学生说不知道,还有的学生说是在大屏幕上看到的,于老师及时给予了表扬,说:“会听会看就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于老师在教给学生知识之前,就有意识的教会学生观察,启发学生会听、会看,这是教育的大智慧。于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自由读,了解文章的大体意思,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再找重点语段让部分学生朗读,让学生的学情及时反馈给老师,看学生是否把握整篇课文的感情基调,很显然,学生因为阅读水平和认知水平的限制,读的不尽人意,于老师给予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之后,以文章的感情基调为基础,进行点拨,再让学生一遍遍的读,效果很明显,进步了不少。在老师的不间断引导下,学生感悟的越来越深,阅读的越来越好。于老师的课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独具创新,浑然天成。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在理解中实践。我们的语文课堂何尝不呼唤这样的教学手段。

三、原生态的课堂氛围——和谐,互动

原生态的小学语文课堂体现在要有鲜活的生命力,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给学生思维足够的空间,引导学生呼吸到自由的空气,享受到喜悦,就需要教师营造一种和谐、民主、互动的氛围。我们的孩子如果在课堂上能够自由的想象,得到老师真诚的关爱,这将是我们追寻的原生态的课堂氛围。例如,教学《假如》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用“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的句式展开想象造句,自由的想象让孩子们的智慧在课堂中得以展现,体现出了和谐、互动的原生态语文课堂氛围。

原生态的语文课堂要抛弃一切杂念,我们的语文课堂能够呼唤出原生态的课堂教学,展现出真实、自然、和谐、互动的常态,那我们的学生就能在鲜活的语文天地里,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所在,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能得到有效提升。

李蕾,山东枣庄市驿城区古邵镇坊上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原生态本真语文课堂
坚守本真做教育 履职尽责显担当
原生态静宁苹果
盈一月相戒指的本真自然与创新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原生态”土榨油存安全隐患
“天籁”般的原生态自然之美——由《庄子·齐物论》观原生态自然之美
论贾宝玉之本真善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