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2018-08-24 10:20刘建莲
新一代 2018年9期
关键词:数学美渗透教育小学数学教学

刘建莲

摘 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提高思维活跃度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学生只有对数学感兴趣,才能提高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数学知识本身是高深枯燥的,渗透数学美可以减轻学生对数学的抵触感,从内心接纳枯燥的数学知识。久而久之,学生会因为数学美的渗透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无形中提高自身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因此本文主要就数学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一些个人观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美;小学数学教学;渗透教育

“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注目的……”,华罗庚先生的这句话自我从事数学教师以来,就深深印刻在脑海里。我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数学作为理性学科的代表,其知识体系本身是及其明确和严谨的,不许有任何含糊之处,但它温涵于其中的数学美,则是十分含蓄和隐晦的,只有反复认真地进行品味,才能有所领悟。有的人说,数学是枯燥无味,我想他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没有体会到数学的内在美。而在此篇文章下笔时,我想阐述自身对于数学美的理解,并且根据教学实例,讲述数学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性和重要性。

一、数学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数学知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具体事实和具体问题中抽出来的,只有学好了数学知识,才能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良好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能提出一些切合实际的数学问题,这样的安排既可以复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又给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机会。既培养了他们创新意识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运用所学知识等解决实际问题。对于数学美的认识,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重视的理解能力。那么,如何把数学中的简洁美、有序美、统一美与实际生活中的美相应的联系在一起如何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我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教师立足于教改探索,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引导他们欣赏整本书的编写新颖有创意,数学的和谐美、抽象美以及答案的准确美,在这里是英姿尽展,它美如诗、美如画、美如音乐。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他们捕捉美的视点,从而使他们领悟到数学中的千变万化,并在美的气氛中体验美的乐趣,享受美的快乐,在美的陶冶中主动学习,只要教师细心挖掘,巧妙运用,在数学课堂里,就能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享受到数学的妙趣横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内在美。

二、数学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实际方法

(一)利用数学课本里的图画,仔细讲解渗透美育

课本中的插图,虽然这种本质的美不像艺术美那样外显和鲜明,但能给人们直观的感受,是进行美育的重要因素,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带有较大的具体形象性。如在《混合运算》一节课中,因为学生已经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脱式过程、脱式方法,可以说有了知识迁移的基础,因此可以设计这样两组口算题。

第一组:(1)17+15 (2)46-29 (3)20-12

第二组:(1)3x5-8 (2)56-6x7 (3)36÷2-10

口算之后,让学生观察这两组题目有什么联系?学生找到第一组题中的每题的其中一个数用一个乘法或除法算式来代替,就变成第二组题,老师继续让学生把每题中的第2个数也用一个乘法或除法算式来代替,算式会变成什么样的呢?这些算式又有什么共同点呢?这时学生纷纷举手编题,如:2×8+9×2、2×8+36÷2......等,学生既找到了一步题与多步题联系,也发现了多步题的计算方法。在课后的练习中则可以设计安排这样两道题□×□+□÷□、□×□-□÷□,说出题目的运算顺序,并试在□中填上数字并考考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再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可先让学生利用竖式计算10÷3= 70÷33= ,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余数和商中有关数字闪动或用彩色粉笔突显出来,让学生观察。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又可在这些无限循环的数字中感受到数字的有序美。简写循环小数的教学,则可使学生感受到数字的简洁美。

(二)拓展学生解题思路,重视发散思维美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受一定的解题模式的束缚,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问题个性中探求共性,寻求变异,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猜想、延伸、开拓。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题技巧,而且可以发挥学生的独特见解,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性思维品质。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由于在课堂上更多地进行没有固定答案的研讨,就会使更多的学生在集体的争论中体验到思维的碰撞,感受到教学的美感。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有较大的“自由度”,这样,既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培养,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增强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我們还经常发现一部分学生只习惯于顺向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对此,应用题教学在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时,一方面可以从问题入手,推导出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

(三)创造数学生活美,从课本走向实际生活

数学的内容包括概念、思想、方法,都来源于现实,它的美是现实世界与生俱来的。在新课堂中,学生不断感受、经历数学美的发现过程,亲眼看见数学知识怎样从身边生动中诞生并大显神通,自然体会到数学的美,引起对数学的兴趣和挚爱。如学生从探究“兔子繁殖问题”抽象出这样一个数列1,2,3,5,8,13,21……探究此数列的奥妙,并将探究活动延续到课下.通过电脑网络查找此数列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中的现象,深深感受到这个数列在自然、生活中的应用达到了完美的地步。松果、树叶的排列,向日葵、百合花的花瓣,蜂巢、蜻蜓翅膀等等都构成了这一数列。在学习“图形变换”一课中,学生欣赏了花鸟纹锦、瓷器、铜镜等物体中美丽的图案,感受到对称、平移、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几何图形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课下,有的小组结合美术知识利用剪纸创作出美轮美奂的轴对称图形;有的小组利用平移创造出美丽的图案装扮教室。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再去创造,在欣赏漂亮图案的同时与同伴分享“创造美”的喜悦。

(四)启迪数学兴趣,促进视觉创新发展

现代教学媒体可以使人的内隐思维活动外显,帮助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和归纳的推理形式认识和理解数学概念,它也可使“做数学”“数学化”等数学思想得到充分落实。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典型的、数量足够的实际事例的观察、分析、概括等来理解抽象的符号语言,让学生有充分独立思考探究的时间和机会,如,在教学角的定义时,通过举例展示实物或图片,如,分开的圆规、天线、金字塔图片、建筑物图片等,确认实物或图片中线段构形间的关系,然后探讨作出推理形成概念,再演示雨刮器刮动的过程、时钟的分针运动与时针形成的角强化概念,最后归纳总结引申定义。由此可进一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数学本身的兴趣,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教师立足于教改探索,以美育为己任,充分利用教材、资料,以及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地展示数学美,诱发学生审美情趣,让美在数学课中如花绽放,不仅可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变得更加生动、愉快,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习惯,并在美的气氛中体验美的乐趣,享受美的快乐,在美的陶冶中主动、生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芳琴.利用数学“美”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揭示数学美的教学策略[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1):116-118.

[2]文卫星.引导学生欣赏与发现数学美——以极限教学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12(2).

[3]付柳林.论数学美与数学教学的整合[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汉文版),2005,26(3):94-95.

[4]莫江文,肖春梅.数学美在中学数学问题解决中的应用[J].河池学院学报,2005,25(2):77-80.

猜你喜欢
数学美渗透教育小学数学教学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探索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探究中学数学的美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心得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