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2018-08-24 10:51刘媛媛刘佩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4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国学人文

刘媛媛 刘佩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根据学生语文认知能力和人文素养水平,最新编入适合学生的国学经典文章,引导学生进一步对我国历史文化和传统美德了解和掌握,整体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教师采取科学合理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国学经典文章进行诵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充分调动学生对国学经典文章学习的动力,进而滋养学生的心灵和情感,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拓展学生语文知识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国学经典文章是教学的重难点,其具有深奥、蕴含深意的特点,学生难以把握文章中的主旨,以及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意境。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将自身对文章的理解全盘传输给学生,忽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掌握,抑制了学生语文理解能力发展。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对国学经典文章进行多次诵读,让学生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观点,逐渐了解文章中的本质和内涵,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如果学生只是对经典文学进行简单的阅读,即便教师将其中的内容和精神讲解的非常详细,学生仍然无法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合理性的分组,引导学生逐次完成国学经典的诵读,形成积极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逐渐加深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在语文诵读小组内,积极发表自身对国学经典内涵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考方向和语文思维。另外,教师可以参与到国学经典朗读小组的讨论中,向学生介绍具体的朗读方法,引导学生把握国学经典的结构,拓展学生语文知识的认知面,整体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二、陶冶学生思想情操

国学经典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入,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和提高,避免培养出只会解答语文习题、思维死板的人才,不断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发展。比如,在古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从理解的角度上对课文进行多次的诵读,逐渐掌握国学经典中的主要内容。然后,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课文中所描写的壮观景色,创设形象的课文意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意境中亲身感受到赤壁的雄壮,促进学生对国学经典内涵的分析。同时,教师通过互联网对苏轼主要的人生经历,以及课文写作的背景进行筛选和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确定作者主要表达的情感。最后,教师对国学经典的词风和作者的情怀进行详细的分析,结合课文中的词句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学生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体会作者豪迈的写作风格,以及作者功业未成、壮志难酬的感慨,不断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另外,教师在课文内涵的讲解中,向学生提供具体的思考方向,引导学生通过多次的诵读进行推测、领会和分析,整体性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发展。

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如今,在社会中经常出现不文明的现象,呈现出中华传统美德的丢失,没有重视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扬光大,进而降低我国社会的素质水平。国学经典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的方式,逐渐掌握中华传统美德,比如“仁、义、礼、智、信”等方面,培养学生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培養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让学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促进社会素质水平的提高。比如,在高中语文课文《论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完成国学经典的诵读,掌握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同时教师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促进学生运用到自身生活过程中,逐渐将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另外,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大学》国学经典,鼓励学生课下完成相关篇章的诵读,拓展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积累和掌握程度,以文化和思想不断滋养学生的内心,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提升。最后,教师向学生提供具体的事例,让学生结合中华传统美德进行分析,促进学生思辨意识的发展,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有自身的判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结合历史事迹和现实事件进行综合性分析,提高自身人文素养水平。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国学经典文章进行诵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以教材国学经典为中心,向学生介绍相同领域的文章,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面,促进学生掌握多样化的思想,不断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刘媛媛,刘佩,山东淄博市临淄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国学人文
身边的传统美德
“垂”改成“掉”,好不好?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人文绍兴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人文社科
《弟子规》与传统美德研究中心简介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