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发病特点与五运六气关系研究*
——广东地区52960例病例调查

2018-08-25 02:50陈景利何明丰李旷怡张英俭蔡海荣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8期
关键词:内经登革热客气

陈景利 袁 康 何明丰△ 李旷怡 张英俭 蔡海荣

李莹莹1 刘宝华1 邝敏华1 雷俊娜1 彭嘉健1

(1.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1]。临床表现为突起发热,全身肌肉、关节、骨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的广东省是登革热流行区[2],主要发生于成年人[3]。广东省地处岭南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蚊媒密度高[4],增加了登革热的防控难度。每年登革热的发病主要集中于9至11月份,以10月份的发病人数最多[5]。中医学认为,登革热乃湿热疫[6]。基于此,笔者调查了2011年至2017年广东省52960例登革热患者病例资料,利用中医学五运六气理论,探讨登革热发病规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7]中登革热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登革热的诊断标准;广东省本地感染。本地感染病例指的是发病前15 d内未离开过居住所在地市,或未到过有登革热疫情报告的地区,其感染地点属于本地[8]。排除标准:输入性病例,即本地居民或外来人员在发病前15 d内来自或到过其他登革热流行的国家和地区被感染登革热后在本地发病的病例[9];不符合登革热的诊断标准者。

1.2 临床资料 本研究病例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直报管理系统中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东省登革热的监测数据库。总登记登革热患者52960例,其中2011年51例,2012年476例,2013年2900例,2014年 45634例,2015年 1690例,2016年544例,2017年1665例。

1.3 研究方法 五运六气演算。根据唐·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六气更替时间的推算方法,所有病例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初之气(1月21日至3月21日)、二之气(3月22日至5月21日)、三之气(5月22日至7月22日)、四之气(7月23日至9月22日)、五之气(9月23日至11月22日)、终之气(11月23日至次年1月20日)。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计算资料利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广东省登革热发病时间分布 见表1,图1~图2。2011年至2017年广东省登革热发病时间见表1所示,从年份来看,2014年是登革热爆发年,从各个月份发病情况来看,每年登革热的发病主要集中于9至11月份,以10月份的发病人数最多。

图1 广东省2011年至2017年登革热发病情况

图2 广东省2011年至2017年各月份登革热发病情况

2.2 从五运六气角度推算 2011年至2017年五运六气分布情况见表2。从表中结果分析,2011年辛卯年,《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云“丙辛之岁,水运统之”。辛为阴水,主岁运之不及,本年中运为水运不及。《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岁水不及,湿乃大行……民病腹满身重,濡泄寒疡流水,腰股痛发,腘腨股膝不便,烦冤,足痿,清厥,脚下痛,甚则跗肿,藏气不政,肾气不衡”。水不及则全年表现均以寒甚为主。《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巳亥之岁,上见厥阴”。辛年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全年寒湿偏重,加之上半年燥气偏盛,则在上半年表现为寒燥为主,不易发湿热之病。下半年少阴君火在泉。四之气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太阳寒水,从六气角度分析大暑至秋分之时气候偏寒湿。五之气客气厥阴风木,主气阳明燥金,在秋凉之时出现风、火,风胜湿,火生土,亦不易出现湿热病。故在2011年从运气角度推不易发登革热,与实际情况相符。

2012 年壬辰年,《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云“丁壬之岁,木运统之”。壬为阴木,主岁运之不及,本年中运为木运不及。《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岁木不及,燥乃大行,生气失应,草木晚荣,肃杀而甚,则刚木辟著,柔萎苍干,民病中清,胠胁痛,少腹痛,肠鸣溏泄”。木不及则全年表现均以生发不足,燥邪偏盛为主。太阳寒水司天,中运木运不及,则上半年偏凉燥,可见热象,不易发湿热病变。四之气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厥阴风木,加之太阴湿土在泉,而成湿象,五之气主气阳明燥金,客气少阴君火,本该秋凉之时却显热象,配合四之气之湿象基础,使得在五之气时湿热较甚,且以湿为主,而出现登革热疫情。但由于全年中运燥气偏盛,理论上推测其可发生登革热疫情,但程度较轻,这与实际相符。

2013 年癸巳年,《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云“戊癸之岁,火运统之”。癸为阴火,主岁运之不及,本年中运为火运不及。《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岁火不及,寒乃大行,长政不用,物荣而下,凝惨而甚,则阳气不化,乃折荣美。民病胸中痛,胁支满,两胁痛,膺背肩胛间及两臂内痛,郁冒朦昧,心痛暴喑,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屈不能伸,髋髀如别”。火运不足之年,易出现寒盛现象。癸巳年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上半年以寒、燥为主,不易产生湿热病变。四之气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少阴君火,可出现湿热之象,五之气主气阳明燥金,客气太阴湿土,秋凉之时,出现湿盛,加之少阳相火在泉之气,更增热象,湿热交争,加之四之气湿热基础,亦易出现湿热疫情,但由于全年寒盛明显,且少阳相火之力较弱,从五运六气分析其会有登革热疫情,但疫情较轻。这与实际情况相符。

2014 年甲午年,《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云“甲己之岁,土运统之”。甲为阳土,主岁运之太过,本年中运为土运太过。《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甚则肌肉萎,足痿不收,行善瘈,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支不举……病腹满溏泄肠鸣”。土运太过之年,全年表现为湿盛之象。甲午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三之气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少阴君火,四之气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太阴湿土,此两气一湿一热。五之气主气阳明燥金,客气少阳相火,五之气本该秋凉之时出现热象,加之三之气、四之气所造成的湿热之季,致使五之气湿热严重如盛夏,则爆发登革热疫情。

2015 年乙未年,《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云“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乙为阳金,主岁运之太过,本年中运为金运太过。《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眦疡,耳无所闻。肃杀而甚,则体重烦冤,胸痛引背,两胁满且痛引少腹……甚则喘咳逆气,肩背痛,尻阴股膝髀腨足皆病……收气峻,生气下,草木敛,苍干凋陨,病反暴痛,胠胁不可反侧,咳逆甚而血溢”。土运太过之年,易出现湿盛表现。乙未年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三之气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太阴湿土,四之气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少阳相火,此两气之时均湿热交加,造成湿热之季。五之气主气阳明燥金,客气阳明燥金,五之气之时当出现秋凉时湿热之象,但由于本气金运太过,加之下半年太阳寒水主气,故此湿热较甲午年同期弱,但仍有爆发登革热之隐患。但实际上发生例数明显降低说明政府对于登革热的防控做的很到位,杜绝了登革热的再度爆发。

2016 年丙申年,“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丙为阳水,主岁运之太过,本年中运为水运太过。《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寒气早至……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寢汗出憎风,大雨至,埃雾朦郁……上临太阳,雨冰雪,霜不时降,湿气变物,病反腹满肠鸣溏泄,食不化,渴而妄冒”。水运太过之年,全年寒盛之象明显,又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上半年整体以湿热为主,但下半年以温为主,又风胜湿,故在四之气、五之气湿热难聚,下半年亦不易出现登革热,故在2016年全年未见登革热明显大爆发征象。

2017 年为丁酉年。《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丁壬之岁,木运统之”。丁为阳木,主岁运之太过,本年中运为木运太过。《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化气不政,生气独治,云物飞动,草木不宁,甚而摇落,反胁痛而吐甚”。木运太过之年,全年天气温和,脾胃虚弱之人,此年应天之气而易加重脾胃寒湿之象。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上半年燥气偏盛,湿热不易聚集,下半年虽少阴君火主气,但四之气、五之气寒气偏重,湿热之象亦不明显,不易爆发登革热疫情。

表2 2011年至2020年各年主客气配对及持续时间

3 讨 论

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崇尚天人相应。“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10]。天时气候变化包括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对人体病理生理以及疾病具有重要的影响。而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学说,是我国古代智慧的结晶,以“天人合一”和“整体观”为指导思想,以五行理论为框架,以天干地支等为工具探讨自然界气候对疾病影响以及防治的一门学科[11]。中医学中的五运六气思想一直为古人防治传染病的重要方法。

2014 年是广东省登革热爆发年,全年登记在案发病人数达到45634例,明显高于前后其余各年,且2014年以后发病人数峰值明显降低,这一方面可能和社会逐步重视登革热传染病防治工作有关,如普及大学生、中小学生的登革热相关知识[12-13],加强灭蚊防蚊处理[14],提升医务人员的登革热防治意识等。登革病毒的传播通常发生在适宜蚊虫繁殖和存活的雨季[15]。广东地区的雨季主要在4月至9月[16],而其中,潮湿炎热并存的天气主要在7月至9月,故在登革热发病主要集中在湿热聚集之后的9月至11月。Liu C的研究发现,广东省登革热发病每4~7年发生一次大流行[17]。基于此及本研究结果,我们推测,2019年四之气少阴君火,五之气太阴湿土,厥阴风木司天,少阴君火在泉,下半年湿热更甚,故可能在2019年将会有一轮新的登革热疫情爆发,需引起政府防疫部门的重视。

古人早已发现疫病与五运六气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从本研究亦可以看出古人经验的准确性与科学性,这提示可以利用中医学五运六气理论去推测未来登革热疫情发生及发展趋势,对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五运六气学说研究传染病由来已久,但由于其理论的神秘性导致难以被学术界所接受,难以广泛应用,还需要进行大量的临床研究对其本质进行深入挖掘研究,如何结合五运六气和现代医学传染病防控之间的协作,以更好地防控传染病和应对新发传染病是接下来要进一步探索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内经登革热客气
登革热流行现状及诊疗进展
《内经》“脾(胃)-脑”神识系统的理论滥觞及内涵延伸
不客气
2018—2019年昆明市191例登革热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览百年《内经》 集研究大成
——读《黄帝内经百年研究大成》
美味巧克力
登革热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探究
不客气
别客气
浅谈“生病起于过用”与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