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8-08-27 02:40叶少锋
天津农林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测报病虫植保

张 硕,叶少锋

(天津市植保植检站,天津 300061)

1 引 言

近年来,受农业产业布局逐步调整、农村劳动力结构的不断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涌现、新型病虫监测预警手段的不断应用以及气候条件变化、农产品贸易增加、外来生物入侵等诸多因素影响,天津市病虫监测预警工作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1]。为进一步做好天津市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为政府决策、农民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全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现状进行了调研,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措施。

2 当前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现状

2.1 组织结构及运作方式

天津市植保植检站作为天津市病虫害监测的主管部门,在天津市农村工作委员和天津市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全市目前共有10个涉农区,每个区均设有植保植检站(科),其在市植保植检站和区农技中心的双重领导下开展工作。在国家和天津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深入调研,合理布局,精心筛选,我站目前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62个农作物病虫害基层监测点,拥有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预警与控制区域站8个,保证了全市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的顺利进行。当前,监测体系的运作方式主要以区站和基层测报点为核心,在市站的统筹督导下开展监测预警工作。

2.2 人员构成

当前,天津市62个基层监测点测报员主要以农民、种植大户、园区技术员、农资经营人员为主,各类人员职业、年龄构成及文化程度详见图1~图3。

图1 测报员职业构成

图2 测报员年龄构成

图3 测报员文化程度构成

2.3 仪器设备配置

天津市目前基层监测点用于病虫监测预警的仪器设备主要为:太阳能/接电式虫情测报灯36台、高空测报灯1台、智能化性诱自动计数监测系统26套、孢子捕捉仪2台、农林物联网系统2套。其中,性能最稳定,应用范围最广的设备为虫情测报灯,基层监测点装备率为58.06%。此外,市站每年会为各基层监测点补充一批病虫监测用基本工具,如标本采集类工具,劳动防护用品,放大镜、记录本、调查表格等。

2.4 监测任务

目前,各基层监测点监测对象主要为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蔬菜上的病、虫、草害以及多食性害虫东亚飞蝗等。重点监测的病害有: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玉米褐斑病、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稻瘟病、水稻纹枯病、水稻恶苗病,蔬菜病毒病、霜霉病、疫病等20余种;虫害主要为:东亚飞蝗、蚜虫、麦叶蜂、吸浆虫、玉米螟、粘虫、二点委夜蛾、蓟马、棉铃虫、甜菜夜蛾、菜青虫、小菜蛾、桃小食心虫等20余种。

3 当前监测预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人力不足

全市病虫监测预警体系人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3.1.1 测报人员数量偏少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等诸多因素影响,愿意投身农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同时,老一辈测报员已经退休或即将退休,存在断层、断档现象,全市从事测报行业人员不足百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仅有30余人,其余测报人员大多由农民、种植大户、农资经营者、园区技术员等兼任。

3.1.2 基层测报人员专业知识欠缺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布局调整、气候变化以及农产品流通增速等诸多原因影响,病虫害监测预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病虫草害种类不断增多,现有知识已不能很好满足现代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需要;此外,继续教育与专业培训严重缺乏,导致测报人员的理论知识欠缺,技能明显老化。80%的市、区测报技术人员,对小麦、玉米、棉花、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测报技术掌握较为熟练,而掌握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病虫害测报的技术人员不足10%,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生产实际的需要。

3.1.3 测报人员结构布局不合理 全市测报人员中从植保专业毕业的占30%左右,30岁以下人员仅占8%,年龄结构老化;此外,刚毕业的大学生多数不愿意前往区级植保站,但市级植保站名额有限,农村青年劳动力因为待遇低也不愿意从事监测预警工作,这些都导致新生力量注入不足。而年轻人经验欠缺,有经验的老同志逐渐退休,镇(乡)级测报网络组织建设停滞,都使得测报队伍极不稳定,人员结构布局不合理。

3.2 监测资金及其他投入不足

天津市目前虽然每年可申请到农业部和天津市财政资金,但资金投入仍有所欠缺,且资金使用受限较多。同时,区级以下监测机构设备和人员工资方面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的正常开展。

3.2.1 仪器设备欠缺 天津市目前建有62个病虫害基层监测点,拥有太阳能/接电式虫情测报灯36台、高空探照灯1台、智能化性诱自动计数监测系统26套、孢子捕捉仪2台、农林物联网系统2套,相对于基层监测点的数量来说,各种硬件设备的数量相对较少,很多监测点缺乏基础的监测设备,同时很多设备已使用多年,长期暴露在野外环境导致部分设备老化损坏,急需更新换代;此外,天津市硬件监测设备还不够先进,缺乏一批自动化、智能化的监测预警系统。测报工具箱、解剖镜、显微镜、照相机、恒温培养箱、专业书籍等必需工具的配备还有所不足。

3.2.2 人员工资待遇不高 监测预警工作需要经常下乡调查,近则十几公里,远则数十公里,公车改革后,不许随意使用车辆,很多时候只能租车或公共交通出行,测报人员下乡交通工具不能得到保证,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此外,技术人员下乡就餐费用、外出补助费等都得不到很好的保证;基层监测点测报员工资水平低下,补贴费用少,而且下发手续繁杂,严重影响了测报人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以及病虫害监测的范围和对象,不利于测报工作的良性发展。

3.2.3 工作条件较差 全市各区植保站中均没有独立的病虫害鉴别检验室,标本室和病虫档案室,病虫资料数据遗失严重;各单位办公场所较为拥挤,办公用具较为陈旧,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基本办公设备仍然缺乏;基层监测点调查人员缺少专用的交通和通讯工具。

3.3 监测任务繁重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任务非常繁重,测报员长期从事大量的野外调查、观察以及信息发布、传递的工作,尤其是在病虫害发生高峰期,测报员需要每天下地调查,收集整理资料,发布情报,非常辛苦。在监测任务上,市级植保站人员分工相对明确,但区级植保站人员工作一把抓现象严重,不但要负责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同时还要负责植物检疫、农药检定管理等其他工作,再加上各区植保站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其放在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上的精力和时间较为不足,导致部分监测预警工作没能很好地开展,许多病虫害调查任务无法按照测报规范要求进行,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质量不高[2]。

3.4 监测方法有待改进完善

病虫害监测预警作为植保工作的基础,其专业技术性强,要求标准高。近年来,随着天津市种植业结构的深入调整,区域性特色产业迅速发展,病虫害种类也随之增多,现行实施中的测报调查技术规范、资料整理办法、测报工具很多都是多年以前的,明显滞后,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监测预警工作。

3.5 监测结果利用率不高,传播范围小,监测范围窄

3.5.1 监测结果利用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监测结果的行文不严谨,逻辑不清晰,调查方法不规范,导致监测结果准确率低,与实际发生情况相差甚远;监测结果的措词过于书面化,让文化程度不高的测报员很难理解透彻;防治指导意见过时,有些多年前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很多药剂早已产生抗性,或对环境影响较大。

3.5.2 当前监测结果主要通过天津植保信息网(已迁移到天津市农委网站)、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传播,然而由于年纪大的农民不会上网,而且访问网站的人大部分为植保站人员,其未能及时、有效地传播给真正需要监测结果的农民、种粮大户、园区技术人员等。天津市植保植检站不久前申请了微信公众号,虽然其传播速度快、信息多、范围广,但目前还处于试运行阶段,关注人数较少,亦未能很好的起到传播作用。

3.5.3 目前的监测范围主要以大田作物小麦、玉米、棉花、水稻为主,对蔬菜、果树等作物的监测力量投入还比较薄弱。

4 监测体系改革方向

4.1 加强测报网络及人员队伍建设

病虫测报是植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基层病虫监测网点是全面获取病虫发生动态信息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加强基层测报网络建设,完整的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应包括市、区、镇(乡)、村四级,以市级为统领,以区级测报站为主体,以镇(乡)级测报点为基础,以村级测报点为补充,不断扩大基层测报点数量,根据各镇(乡)的农作物种植种类与面积等具体情况,优化人力资源配制,在全市各区所辖镇(乡)农技中心确定至少一名技术人员,负责病虫测报点的病虫信息调查、汇总、上报、下传工作,保证病虫害发生信息的及时上报、接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治、早隔离、早扑灭[3]。

要做好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必须建设一支理论水平高、专业性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队伍,否则很难开展工作。第一,要加强基层测报员思想教育工作,使其充分认识到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能力,端正工作态度,恪守职业道德。第二,要加强基层测报员专业技能培训,根据各测报点实际工作需要和病虫发生特点,经常性举办测报技术培训班,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授课,加大提供与周边省市参观、交流、考察机会,吸取先进省市在监测预警工作中的宝贵经验,将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此外,要为基层监测点多补充专业书籍和期刊杂志,制作病虫测报历,印发病虫害简易识别手册,使基层测报员多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了解植保新动态、新技术。第三,选拔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植保专业学生以各种形式加入测报队伍,同时要加强对年轻测报员培训力度,充分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

4.2 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不足与使用限制是制约本市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是一项政府公益性事业,每年都需要一定数量的经费开支才能确保业务工作正常开展,同时监测预警工作作为一个业务综合体,涉及方方面面事情,而资金使用的限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监测预警工作的正常开展。针对以上情况,可采取如下措施加以保障:一是各级财政将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范围;二是区财政划出专项经费加以补贴;三是任何单位、团体、个人禁止挤占、挪用监测预警工作经费;四是在制度允许条件下,适度放宽对补贴下发的限制,以保证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监测预警经费大力投入的积极作用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天津市硬软件水平。购置现代化新型病虫测报工具,是丰富监测手段,提升病虫监测预警水平和准确率的有效举措,也是推进全市农作物病虫害自动化监测预警的重要途径;(2)提升基层测报员工作积极性。经费的投入可保证用于测报工作的交通、用餐、通讯等基本工作经费,此外可适当下发测报调查补贴以及提高兼职测报员工资,以激发测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3)改善工作环境。对陈旧办公用具的更新以及必需办公仪器设备的补充对于提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4.3 改进、完善监测调查方法,精简监测任务

病虫害监测预警是一件复杂而又细致的科学工作,要保证调查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和可比性,大家应按照统一的测报规范进行调查。应以国家现行测报调查规范为基础,通过邀请知名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一线测报员共同会商,依据本市病虫发生实际情况不断对其进行改进、完善。同时,还可通过举办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测报调查规范培训班等方式,加大测报调查规范的普及力度,不断提高测报调查数据规范化程度。现行监测任务比较繁重,需填报表格数量众多,需要我们对监测任务进行科学化梳理,抓住重点,精简监测任务与表格填报内容,减轻工作压力,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4.4 拓宽监测与结果传播范围,加大监测结果利用率

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因素影响,植保部门要及时转变病虫测报发展思路,拓宽测报服务领域,在全面抓好小麦、玉米、棉花、水稻等农作物病虫以及东亚飞蝗测报的基础上,兼顾蔬菜、果树等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警,以拓宽监测预警范围,发挥其公益性服务的职能。在已有传统情报传递方式基础上,还需要拓展其他先进传播途径,例如引入电视预报,建立基层测报员微信工作群,大力宣传推广天津市植保植检站微信公众号等措施来加大传播范围。不断规范调查方法,提高预报准确率,及时更新推荐药剂与科学先进的防治指导意见,以此来提高监测结果利用率。

4.5 建立考核与奖励机制

一套完善的考核制度与奖励机制的建立将有助于提高基层测报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考核指标的建立对测报员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通过与相关标准的对照,让测报员认识到自己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从而明确了改进和提高的方向。

市、区2级植保机构要尽快出台《天津市基层测报员绩效考核与奖励办法》,可从任务完成率,有无迟报、漏报,工作主动性等多方面设立考核指标,对先进测报员进行表彰奖励,以此调动基层测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推动监测预警工作有效开展。

猜你喜欢
测报病虫植保
综合流量法在金沙江下段水文测报中的应用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山西省果树中后期病虫预报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孝义市草地贪夜蛾高空测报灯投入使用
植保机
无怨无悔四十载 植保战线展芳华——访山西省太原市植保植检站副站长何淑青
无人机技术在农业植保中的应用与实践
夸夸咱们的测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