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个性力求创意表达

2018-08-27 03:17姚友容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记叙文小车作文

姚友容

高考记叙文写作如何脱颖而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多年担任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的何永康教授在《新华日报》上撰写的《一别十多年,陌生之余的启迪》一文指出:议论文可以“批量生产”“批量指导”,记叙文则篇篇是“个案”,写记叙文容易避免公理、常识、大道理的生硬表述,容易写出“个性”,容易取得好成绩。

尊重写作个性,鼓励多元表达,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原则。这就是说,高考记叙文写作要脱颖而出,必须写出个性,并力求有创意表达。所谓“个性”,是指一篇作文有某种特色,或文章立意,或材料选择,或写作手法,或篇章结构,或感情色彩,或语言风格……实际上,考生在这几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倾向和好恶,正是他个性精神、品格、气质、学问的必然体现。

那么,高考考场上,记叙文写作如何彰显个性,力求创意表达呢?

一、立意——在“平凡的对象”中,着上“我”的色彩,让“我”的感悟与众不同

记叙文“彰显个性”不是钻牛角尖,故作高深,怪异另类,而是在于显示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思考和感悟,发他人之所未发而又言之有理。这就需要用自己的眼光,对生活变换思维作出独到的审视,发出独立且有价值的声音。歌德说过:“诗人之所以是诗人,正在于他有足够的心智,使一件平凡的對象现出一个有兴趣的方面来。”“平凡的对象”是我们平日司空见惯的事物,而“有兴趣的方面”便是我们看问题的新角度。正因为在“平凡的对象”中着“我”之色彩,才能表达出“我”的独特感悟。

我们知道,记叙文不仅仅是展示事物的某种变化,更要紧的是从对事物的记叙中,流露出作者独特的情感判断和审美理想,让读者产生共鸣。巴金先生说:“我的任何一篇文章里面都有我自己。这个‘我是不出场的,然而它无处不在。”这就是说,无论是状物、记事还是写人,都要从中见“我”,即要融入作者自己的感受、认识。清代学者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说的正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记叙文决非纯客观地记叙,而是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它要融入作者自己的主观情思,是作者将自己的经历,以独特的视角,生动、具体、形象地向读者传达,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获得心灵的启迪。

世上万物,由于普通,往往被我们熟视无睹。而善于观察与思考的有心人,却往往关注它们,对它们沉思,从它们身上展开联想,在它们身上融入强烈的思想感情,即在“平凡的对象”中,着“我”之色彩,表达出“我”的独特感悟,这就是彰显个性。

在“平凡的对象”中,着上“我”的色彩,让“我”的感悟与众不同的一般步骤是:

1.根据作文题的需要,选择生活中能想到、谈到、看到、遇到能触动自己情怀的事物作为自己写作的对象;

2.由所写的这个事物对象,联想到自己的身世、经历、遭遇、成长等等,使之“物我”交融;

3.营造出“物我”交融的氛围,由此得到某些启示,从而表达出“我”的独特感悟。

请看2017年高考江苏卷优秀作文《小车摊》的作者是如何“彰显个性”吧:

小车摊

天亮了,小车摊从巷子里推了出来。

车把手是一双龟裂的手,车身上挂着写有“豆腐脑”“赤豆糊”“烤洋芋”等字样的纸板,伴随着小小的轱辘摩擦地面的“辘辘”声,那些小车摊默默地穿过寂静的城市。

他们究竟是几时从那些昏暗的屋檐下出发的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无论我起得多早,小车摊总在那里。那些从小车摊上冒出的腾腾热气,在晨曦微寒的风中携着暖暖雾气,冲破天与路与日光。

我的奶奶喜欢那种放着一格格蒸锅的小车摊,蒸锅里面装着洋山芋片,或者整个烤山芋,还有油炸的土豆片。但我奶奶从来只买烤山芋。在冬天最冷的三九天里,烤山芋可以塞进衣服里,或者直接拿着捂手,不过吃的时候可要当心些,一口咬多了,还是免不了烫得人呲牙咧嘴。

我小时候总想不明白,烤的山芋这么烫,小车摊的铁皮为什么还是那么凉,而卖烤山芋的老爷爷还要裹着肥大的袄子,在热气腾腾的蒸锅旁对着手一个劲地呵气,明明他只要拿一个烤山芋在手上,就不会这么冷了呀!

在我们家小区门口,有一个推着小车摊卖鸡蛋煎饼的老板娘,我的奶奶特别喜欢她。有时候一大早买早餐,奶奶就会提着小马扎,坐在小区门口和老板娘聊天,而我就在一边盯着小车摊,看着老板娘熟练地打蛋、摊饼,当橙黄的鸡蛋在“滋滋”溅着油的铁板上慢慢凝固后,老板娘便会把先前摊好的煎饼覆盖上去,再用小铲子一压,一张鸡蛋煎饼就煎好了。在那样的清晨,满头白发的奶奶和老板娘隔着小车摊说笑。而要上学的我则拿着鸡蛋煎饼走下路牙,走过非机动车道,一头扎进川流不息的车流,成为忙碌的芸芸众生中的一个。

可惜,后来的早晨,我就没机会去小车摊了。父母怕耽误我学习,每天都会从小车摊那买好了早餐,等我起床时,美味早就已经在餐桌上了。从此,小车摊成了我上学路上的掠影。

再后来,父母开车送我上学,我发现车窗外的风景在时间挪移中慢慢变了,小车摊前的人从老板娘换成了老爷爷,从老爷爷换成了中年人……而从来不变的是那些小车摊。

不管时间怎么流,车流怎么走,小车摊就是静静悄悄地、日复一日地坚守在晨曦之中。

有多少车,总被利益耽搁,被困在一座城中,最后死在报废的车队里,但小车摊,它们是晨曦之子,是属于劳动者的,永恒的生活。

2017年高考江苏卷作文以“车”为话题,考生可以选择各式各样的车来写,《小车摊》的作者选择了不起眼的“小车摊”的“车”来写,聚焦于卖早点的小车摊,富有生活气息,这是因为“小车摊成了我上学路上的掠影”,见证了“我”的成长,见证了人世沧桑,代表“永恒的生活”。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从自己的视角观察、思考,在“平凡的对象——小车摊”中,着上“我”的色彩,处处散发着“我”的气息,营造了物我交融的氛围,由此表达了“我”独特的感悟——“小车摊”是晨曦之子,是属于劳动者的,永恒的生活。这是作者独特的感悟,也正是作者彰显个性魅力所在。

二、选材——在“素材的选用”上,展示“我”的优势,让“我”的材料独具特色

创新是作文的灵魂,尤其是作文材料,因为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文章的成败主要在于材料的选取。要使文章有新意,就必须选择新颖的材料。如果选材没有个性化(独特性)和感人点,写的自认为是感动的事,但所写事件是众人有过的类似经历,那么就无法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试想:写父爱母爱的文章,离不开下雨天送雨衣,深夜背“我”上医院的情节;写同学之间闹误会,总是自己心爱的一件物品不见了,往往又恰恰是他到我家玩过之后,于是确定是他偷走的,直到在某一个角落找到之后,我感到很难过,他却不计前嫌……这些陈旧的材料,给人千人一面的感觉,令人读而生厌。

其实,生活看似相似,但是,个人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成长历程,不同的生活圈子,所以,个人都会有独特的可写材料。也就是说,学生的思想不同、个性不同、经历不同,兴趣也千差万别。有的学生喜欢电视主持人或其他明星,说起他们的情况来如数家珍;有的学生爱好打篮球,对NBA异常着迷,熟悉每一个球星的打法和特点,说起他们的防守或者进攻方式来头头是道,娓娓动听。因此,要彰显个性,写出让人感觉耳目一新的作文,就要有针对性地搜集各类写作素材以备应考之需,在“素材的选用”上,展示“我”的优势,选取:①自己最熟悉恰好又是别人不太注意的材料;②人们熟知的、自己却有了新认识或新体验的材料;③有新鲜的时代感(反映新思想、新风尚、新特点)的材料。

考场上,从某种意义上讲,作文就是一门调动材料的艺术,我们所看到的优秀作文决非考场上刹那的灵光乍现,它们往往是瞬时的感触加上对“素材的选用”上展示出“我”的优势且灵活运用的成果。

在“素材的选用”上,展示“我”的优势,让“我”的材料独具特色的一般步骤是:

1.根据作文题的需要,在自己的“素材储备库(大脑)”中搜索能与主旨一致的材料;

2.选取材料时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奇”,展示出“我”选材之优势;

3.灵活运用自己独有的材料,将其演绎成引人入胜的故事,写出“别样”的文章。

请看:江苏一考生《我家的车志》这篇满分作文,就是源于考生在“素材的选用”上,展示“我”之优势,让素材在众多考生的文章中独具特色。

我家的车志

很难想象,我的生活与车的关系如此紧密。

很小时,我在农村生活,每次进城,都是母亲用自行车载着我。要坐车了,我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欢快。在自行车的后车座上又唱又哼,双腿还不住地晃以迎合自己的愉快的心情。為此,母亲不止一次的呵斥我,但是我总“屡教不改”。这算是我关于坐车的最早的记忆了。

长大了,到镇上读小学。每天步行上学,虽然路程并不很远,但看到那在身边飞驶而过的自行车,心里就别提有多羡慕。那时做梦都想,我要能骑一辆自行车在街上飞奔,那该多么神气啊!我常常会呆立良久,不肯离去。于是我开始悄悄攒钱,除了应该缴给父母的,一年里我省吃俭用,硬是存到了100多元钱,买了一辆自行车。每天一早我满脸春风地骑着它离家上学,傍晚,我迎着落日余晖下学回家,心里总充溢着那种满满的幸福和快乐。一空下来,我会用白纱团一遍又一遍地把车擦得乌黑锃亮,一尘不染。

一转眼上中学了,时代和社会正在飞速地发展和变迁。起初那辆自行车也破落了。很多同学都开始骑电瓶车,或坐轿车上学。父亲作为奖赏,在初三一次模拟考时给我买了辆平板电动车。我那辆自行车也自然而然地进了旧仓库,最初我想把它当废品处理了,可是父亲不答应,说它是我们家庭生活改善的见证。

高二的时候,我们家添置了小汽车。可不知为什么,当我们一家市场购买这些车时,虽然心里还会有渴望和期待,也会在心里有那么一阵小小的快慰和激动,但说实话,却再也没有了我当初买自行车时的激动,看车和买车时的那样一种激情就像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奇,有时甚至会觉得在买一件与自己似乎不怎么相关的物件。可当年,这些是怎样像潮水一样引起我心灵的澎湃和激荡啊!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以前的岁月永远不会再回返,可真不知道为什么,我的脑海里依然会常常想起我买的第一辆自行车的情景,依然会闪现出那辆乌黑锃亮时髦的时尚赛车。

这就是我家的车志,是平实清淡了一些,却或多或少地传递了时代给予我们整个家庭的福音。

这篇文章立意深刻,选材独到,情感真切。作者以时间为线索叙写了家庭历经的巨大变化——家庭车辆的变换,以此来折射社会和时代的沧桑巨变,以小见大,颇具匠心,可谓“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一粒沙可以展显大地的沧桑”。而只有对家庭车辆流转的自然而然的过程如数家珍,才能信手拈来,以车志来描绘时事变化,通过过去与今事的映照,隐喻的时代变迁的人生感慨,进而揭示出“在这个过程中看似流水记账,其实每一次轮转就是一次发展的震荡,而这震荡就是人情的全面传递”的深刻主旨。考生正因为掌握第一手独有的材料——车志记录,才能够在考场上写得如此挥洒自如,如此真切,如此动人。可以说,“独有”是记叙文题材的生命活力所在。该考生独具慧眼,言他人所未言,选他人所未选,描写感人至深的人和事,展示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抒发真挚纯洁的情感,表达了与众不同的见解。正因为这些看似日常琐事,实为时事流转,人事更迭的时代印记的第一手丰富材料,让考生在“素材的选用”上,展示了“我”之优势,从而写出了这篇独具特色的优秀记叙文。

三、谋篇——在“故事的演绎”时,彰显“我”的机智,让“我”的构思独具匠心

“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优秀的记叙文正如优秀的电视剧,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有波澜,能引人入胜。每年出现的记叙类佳作,都有一两处“拿”人的地方,闪光的地方,令阅卷老师拍案叫好的地方,就不时有“火花”爆发,让我们眼睛为之一亮。然而,800字左右的考场作文,因篇幅有限,怎么使故事情节具有吸引力、文章内涵丰富呢?大海能容下皎洁的明月,半碗水里也能容下皎洁的明月啊!这就必须在构思时彰显“我”的“机智”,“机智”者,即王蒙先生所说的“亏他想得出来”。也就是说,在演绎故事时,要想方设法彰显“我”的“机智”,巧意营造出文章的波澜起伏,学会半碗水里造漩涡的本领,运用“抑扬相生”“设置悬念”“一波三折”等为“曲”之法来演绎精彩故事,在方寸之地,蕴含江海恣肆之势,一波三折之态,让读者在有限空间中,观赏无限风光。

在“故事的演绎”时,彰显“我”之机智,让“我”的构思独具匠心的一般步骤是:

①根据作文题及确立的主旨,选用恰当的材料谋篇布局;

②构思时,根据演绎故事的需要,从“抑扬相生”“设置悬念”“一波三折”等为“曲”之法中选用能彰显“我”机智的方法,这种方法尽可能做到“亏他能想得出来”;

③独具匠心的构思是为了让故事引人入胜,使读者对主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请看2017年高考天津卷满分作文:

青山依旧在

仲夏夜,月华如水,蝉声片片。

心事就像一盏摇曳的灯火,被轻轻触碰,灯光就已在婆娑里凌乱。我的顽劣早已不是一天两天,父亲为此伤透了脑筋。可这一次,他什么也没说,只是领着我来到山脚下。

“这山,说高也不高,虽不陡峭却也是荆棘遍布。今天,你妈在下面看着,咱俩比比,看谁先到达山顶。”父亲指着眼前的这座山,突兀地说。

“爬山?”我暗自忖度,虽疑惑,却还是答应了。这山,我原先爬过,到达山顶的路也都熟悉。更重要的是,我不相信,我会输给韶华渐逝的父亲。

山就在那里,隐隐约约看得出轮廓。

比赛开始了。我沿着熟悉的路径疾步跑去,一路轻松。父亲也不甘示弱,一直紧跟在我身后,右手紧握着的那个手电筒,泛着微弱的白光。而我只想着如何快速地甩掉父亲,一路下来,不过才几十米,我的胳膊就被荆条划得鲜血直流。脚被凹凸不平的碎石子硌得生疼。每走几步,都有枝杈横在眼前阻挡。我抬头看路,只见光怪陆离的树枝投下斑驳的阴影,一张一合,时静时动,忽明忽暗,这暗影此时竟轻易唤起了我压抑许久的恐惧。是的,我怕了,前方无尽的黑暗一点点吞噬我内心残存的光亮,泪水和泥土混杂在一起,我想放弃了。

彼时月亮退隐,那轮残月,像极了婴儿未长齐的乳牙,龇牙咧嘴地做嚣张状嘲笑着我。我转过身,就在这时,一束白光出现了,光将周围的黑暗扯尽、划破,绽放开来,是父亲!我的眼睛一下子亮了。我顺着灯光回头望去,他还在费力地爬着,我可以望见他大口大口喘着粗气的样子,也可以看到他走走停停的艰辛。我突然想,不如停下来等等他吧。

灯还亮着,一直来到我的背后。

我伸出手,拉了父亲一把。

终点还有多远?谁输谁赢?我想,这已经不重要了。我原来那么拼命地想要甩掉他,在我心中,他虽是沉稳高大的青山,却已是夕阳晚景。我以为我和他需要足够远的距离,我要展翅高飞,扬帆远航,天高地阔,任我驰骋,父亲的牵绊会让我束手束脚。此时此刻,我才恍然觉悟到自己错了。父亲虽老,他在我心中依旧是一座巍峨的青山,无论前路是一马平川,还是荆棘载途,这山从不会因年华消逝而离我而去,他不会挡住我前行的脚步,只会做我背后最坚实的靠山,永远陪伴着我。

登上山顶后,父亲告诉我:“其实,山就那么高。”

是啊!山就那么高,走过最远最难的路后,我才看懂青山的风采!

这是一篇在构思上独具匠心的考场佳作。作者将“我与父亲爬山比赛”的故事演绎得跌宕多姿:开头强调“我的頑劣”,为“我”对父亲的轻视埋下伏笔,这是抑;父亲“什么也没说,只是领着我来到山脚下”,为后文设置了悬念。爬山比赛之前,“我”怀着“必胜”的信念,认为自己不会“输给韶华渐逝的父亲”,再次抑。比赛开始,“我”先是“轻松”领先,但很快就被荆棘“划得鲜血直流”,又产生了“恐惧”,“想放弃”比赛。在关键时刻,父亲的到来给了“我”安全感,并因之开始反思父子关系,认识到父亲依旧是“一座巍峨的青山”。这是扬。最后点题:走过最远最难的路后,自己才看懂青山的风采,读懂父亲这本书。考生很好地彰显了“我”的机智,娴熟地运用“抑扬相生”的手法谋篇布局,通过情节的起伏、情感的波折,激荡起读者心中的波澜,使读者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中深刻感悟到“重读长辈这部书的重要意义”。可以说,巧意营造出文章的波澜起伏之美是该文写作成功的关键,这也正是作者有创意的表达。

彰显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三个方面,只要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展现一个真实的自我,即只要充满浓厚的个性特色,彰显个性思维品质,就有机会让自己的文章脱颖而出。

在高考记叙文写作中体现创新、尊重个性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功夫用在平时,着力于创新,写作注重新意,富有个性色彩,我们就会立于时代的潮头!

[作者通联:福州市闽清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记叙文小车作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大车拉小车
自制小车来比赛
如何写好记叙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两轮自平衡小车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