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极性程度补语“炸”探析

2018-08-27 08:35李静
报刊荟萃·上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动因

摘 要:“炸”作为极性程度补语正广泛使用。从动词“炸”到补语“炸”,“炸”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作为极性程度补语,与其前成分构成“X+炸”结构在句法和语义上具有独特的功能。此外,“炸”的主观程度义不断得到凸显,并通过已有的认知经验,在语用心理的作用下,对主观心理的认知和体验进行表征,进而形成了“炸”的特定表达。

关键词:“炸”;极性程度补语;语义演变;动因

对程度补语的研究,学术界持有不同的观点。传统的程度补语有“很、极、死”等,但近几年来,网络上不断出现新兴的程度补语,如“爆、翻、毙、瞎、哭”等。在程度补语研究的基础上,出现了程度补语的下位概念:极性程度补语。极性程度补语,实则就是指某种性质、状态等达到了相当高程度的程度补语,属于程度补语的一种。目前,学术界对“极性程度补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特定某个极性程度补语的分析,或探讨其语法化过程、形成动因等。

网络平台的快速发展,使得语言也随之发生一些变化。近年来,出现很多新兴的极性程度补语。如:邢虹(2016)对“爆、翻、斃、瞎、哭”这几个单音节极性程度补语的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刘霄(2016)对新兴程度补语“呆”的多维考察。我们观察到近年来网络上还存在“帅炸了、心情烂炸了、闲到炸”等表达方式,“炸”作为补语的用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那么,“炸”如何发展为极性程度补语?其动因又是什么呢?本文主要以新兴程度补语“炸”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展为极性程度补语的过程,以及作为极性程度补语的特点,并探讨演变的动因。

一、“炸”的语义演变

(一)“炸”的原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对“炸(zhà)”的定义是:“①动词,(物体)突然破裂;②用炸药爆破,用炸弹轰炸”。从这一定义来说,“炸”主要是借助外力使得物体发生破裂的动作,动作义极强。如:这瓶子一灌开水就炸了。因此,“炸”最初作动词使用,充当谓语成分,后可接宾语。如:

一颗炮弹正中车头,整个车头连同几个战士的身体都被炸得零零碎碎了。

怪物们闹腾了半天,除了将原本苍翠繁茂、植被茂密的莲花山炸成了一片焦土外,连一个人影也没见,只得悻悻而去。

从上述的语例来看,“炸”所描述的具体事物或人,并且指具体事物或人发生真实的破裂情况,动作真实发生。换句话说,“炸”在此阶段,词义实在具体,较为客观,不存在其他色彩。

(二)“炸”语义转变

随着使用频率的提高,使用范围的扩大,“炸”的词义不断泛化,抽象程度也进一步提高。由所表示的真正动作到并非发生。

闵四杰想了想,脑袋一下就炸了——外面有个人一直趴在猫眼上!

有股劲风袭来,几乎是在刹那,裴汉庭浑身的汗毛都炸了一下,一股发自骨子里的凉意。

由上述的语例可以看出,“炸”并非表示动作“炸”的发生,“炸”的动作义明显削弱,而强调的是主体发生了类似“炸”动作所产生的状态,“炸”的意义相对抽象,表达形象。

(三)“炸”语义新解

“炸”在表示实在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泛化且语义不断抽象化。在语义泛化的基础上,“炸”的句法位置也发生了变化,由谓语转变为补语。作为补语的“炸”所指不再是实体的对象,而具有程度义。其实,“炸”在现代汉语中早就可以作为补语使用,不过,仅限于几个动词,如:

……生平哪受过这种闲气,华原美幸差点气炸了。

他一听就气炸了。

“炸”作为补语,具有程度义。但近年来,网络、口语中所出现的程度补语“炸”前面的成分不再限于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如:

刚才回顾了一下WHOYOU的现场,觉得可爱炸了。

中秋过后第一天,劼哥带来贴心小礼物,整个人开心炸了!

蓝蓝的天空白云飘,清澈的湖水能看见好多可爱的小石头,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山花小草,牦牛处处可见,天然的画卷,美炸了!

在上述例子中,“炸”前面是形容词成分,用“炸”强调状态的程度极高。“可爱炸了”表明“可爱到极致”、“开心炸了”表明“开心极了”,这里的“炸”与前人研究的“爆、极、毙”等词相似。因此,我们将此出的“炸”归为极性程度补语,表达状态发挥到极致,程度极高。

通过“炸”的语义分析,我们可以将“炸”的语义演变过程描述如下:

图1:“炸”的语义演变过程

二、极性程度结构“X+炸”的句法-语义分析

作为极性程度补语,“炸”的前面成分“X”可由形容词、动词、名词(活用)、一些字母或英语单词。“X”与“炸”组成的“X+炸”结构在句法与语义上具有一定的特点。

“X+炸”作为中补结构,主要的句法功能是充当谓语。如:

《倒不了的塔》第四集UP主:倒不了的塔小兵萌炸了。

给耳朵预预热,编曲都美炸了。

除了充当谓语之外,“X+炸”的结构在句法上还可以充当宾语、定语、主语,没有搜索到充当补语、状语的语例。

刚才回顾了一下WHOYOU的现场。觉得可爱炸了。

这一路人在囧途真是好玩炸了。

小伙伴们,想去看看吗?帅炸了的gd。

快来看朴灿烈今天的机场图,帅炸了好吗!

从语例来看,“X+炸”结构充当谓语、宾语、主语的用例较多。充当定语时,一般是“X+炸+了”形式,并且用结构助词“的”字连接;充当宾语时,前面的动词大多数是“是、觉得、显得、叫”等词。

“X+炸”结构的句法功能较为丰富,同样,“X+炸”结构的语义也呈现出自身的特点。通过具体分析可知,“X+炸”结构具有主客观评价义。主观评价是人们自我认知上对某一事物或状态的衡量,带有感情色彩,武断性和片面性较强;客观评价是在某一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的,相对公正并且有据可依。其中,“X”可以是“美、帅、好、烂、可爱”等词,本身具有一定的评价义,但当“X”与“炸”结合使用时,“X+炸”结构则带有主观性,对事物/人物的评价的程度较高,给人的感觉是已经突破一定的极限。因此,“X+炸”结构则具有了主观程度义。相对于一些程度副词、程度补语来说,“炸”的使用可以更好地突出极性之义。

以“帅”为例,在常义表达式(帅)中,含有评价义,无程度义;而用程度副词修饰(很帅),赋予程度义;而在“炸”的作用下(帅炸了),更加凸显出了主观性极高的程度义,整个表达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带有主观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可以将“X+炸”结构的语义归纳为【+主客观评价义,+主观程度义】。

“X+炸”具有极性程度义,在语言的使用过程发生了一些变体形式。如:

好久没看他弹吉他了帅到炸!为什么没有金唱片的图?

从9点钟上床一直到现在,头痛得炸了。

从近年来所出现的极性程度补语来看,“X+到+极性程度补语”这一结构较为常见。张谊生先生(2014)将“A到X”结构中“到”称为新兴的补语标记,这里的“到”实则可以省略,“帅到炸”在语义上等于“帅炸了”。除了“到”以外,“X+炸”结构中间还可插入“得”,这与传统的加“得”补语结构相似。此外,由“炸”组成的“爆炸”、“炸裂”等词/词组也可以作为补语使用。

三、极性程度补语“炸”的形成动因

网络流行语的形成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既受社会语言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受语言系统内部因素的制约,在语言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相互影响下,使得语言处于不断发展与演变之中,形形色色的流行语也应运而生。总的来说,“炸”作为极性程度补语的显现在语言使用者的交际过程中,通过已有的认知经验,在语用心理的作用下,对主观心理的认知和体验进行表征,进而形成了“炸”特定表达的句法——语义功能。

(一)主观程度义凸显

“炸”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逐渐显现出程度义,并带有主观情感。“炸”表现出对事物/人物的状态超出一定范围的极性表达,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实则就是对主观量的评价。罗荣华(2010)提到语言的主观量是在量范畴上的具体体现,是一种带有主观的感受、态度和评价意义的量。“X+炸”结构基于言者的主观情绪对句中的主观大量进行评价。

“炸”前面所接的成分,如:“帅、可爱、萌、烂”等,最初都是有一定的程度,但并不凸显,具有隐形的可量性。而将“炸”作为这些成分的补语时,程度义和主观性凸显,表达对极性的主观量的评价。如果用“量”来衡量“炸”前面的成分“X”,那么最初的客观量投射到人们主观心理上,形成主观认知的主观量,不可计量而超过预期值。如图2:

从简单的客观描述及评价,到使用“炸”表达主观程度义及评价义。使用这种以超出人们心理预期的表达方式来体现“炸”的主观程度义凸显,更好地表达主观情感与态度。

(二)语用心理

从上述分析,“炸”作为极性程度补语,表现极性程度义,也就是言者主观上对某一状态/性状超出预期评价,一是主观性强烈,二是主观程度义凸显。在现代汉语中,表达程度义的形式丰富多样,那么为什么“炸”成为极性程度补语中的一员呢?

对于网络语言的表述,往往伴随着求新求异的心理和跟风的现象,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出现会有一大批追随者。但是在同一社会语境下,一些新兴词、句式等形式产生不久就会逐渐消亡,而有些新兴词、句式则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使用过程中融入了语言系统之中。事实证明,极性程度补语“炸”已通过类推的方式在网络用语中大量涌现,满足了人们主观情感表达的诉求,丰富了极性程度义的表达方式。

目前,网络上除“炸”外,还有许多表达极性程度义的新兴词或句式,如:“炸裂”、“爆炸”、“X+(到/得)+逆天”等;不同于传统极性义的表达,如:“A+极了”、“A+坏了”、“A+死了”、“A+透了”等。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前后两者都具有“反常”义,但“炸”作为单音节,充当其他单音节成分的补语,符合汉语双音节趋势,同样符合省力原则;此外,“X+炸”结构在句法和语义上都具有一定的特色,并产生一定的变体形式,呈现出形式新颖多变的态势。这既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的创新,更是符合网络日常交际的需求。

四、结语

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语言出现很多新兴表达的方式。“炸”最初作为动词,具有动作义;而随着使用频率的提高,“炸”的语义发生泛化,动作义消减,并不表示真实的动作。近年来,网络上出现“炸”的新用法和新意义。“炸”的句法位置发生变化,由谓语转变为补语;作为补语的“炸”所指不再是实体的对象,而具有程度义。作为极性程度补语,“炸”的前面成分“X”可由形容词、动词、名词(活用)、一些字母或英语单词。“X”与“炸”组成的“X+炸”结构在句法与语义上具有一定的特点。句法上,“X+炸”结构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主语,语义上具有主观程度义和主客观评价义。

总的来说,“炸”作为极性程度补语的显现在语言使用者的交际过程中,其主观程度义不断得到凸显,并通过已有的认知经验,在语用心理的作用下,对主观心理的认知和体验进行表征,进而形成了“炸”的特定表达。

参考文献:

[1]方芳.现代汉语极限性程度补语的多维考察[D].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黄维军.“爆”作极性程度补语的多维考察[J].现代语文,2015,(9).

[3]刘兰民.现代汉语极性程度补语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6).

[4]邢虹.现代汉语新兴单音节极性程度补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5]吴继峰.现代汉语新兴极性程度补语试析[J].海外华文教育,2014,(1).

[6]张谊生.试论当代汉语新兴的补语标记“到”[J].当代语言学,2014,(1).

[7]周红兵.极性程度补语的语法化及其启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6,(2).

[8]周丫.现代汉语“形容词+极限性程度补语”结构分析[J].现代语文,2015,(4).

[9]张秀萍.语义演变认知动因探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

作者简介:李静(1993—),女,汉族,江苏淮安人,2016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语言动态观下语法和修辞界面的同形结构研究”(15YJA740044);上海外国语大学重大资助项目“主要生源国学习者汉语学习与认知的多角度研究”(KX161076);上海外国语大学导师引领研究项目“现代汉语非常规句法结构的浮现和演化”(201601045)。

猜你喜欢
动因
课程思政的动因、理路以及堵点治理
当前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探究
小微企业成长面临的困境与动因分析
谈《音乐作品的诠释学分析与文化性解读》理念
航空公司联盟问题分析
企业反向收购上市动因分析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浅谈齐白石的衰年变法
我国互联网企业并购问题研究
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