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灿如星辰,文学即是自传

2018-08-28 04:45胡平
知音(月末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汉正街高中同学星星点点

胡平

2018年6月30日下午2点30分,在武汉兰陵书院,由《知音》杂志、兰陵书院、昭明读书会、武汉文化产业协会等共同举办的冯森作品读书会,吸引了50多位来宾和读者,包括华中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蔡礼鸿教授、《汉正街》作者王仁昌先生、湖北经济学院张军教授、中南民族学院詹俐敏教授、原武汉市电大汉阳分校校长姚荣国先生和冯森的高中同学、武钢津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左步陶女士等,美女作家周胜子受邀主持了本次读书会。

冯森女士(原名冯庆英),1947年出生于重庆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母亲毕业于国立女中。由于家庭的熏陶,她从小怀揣一颗文学梦。她曾作为知识青年下放农村,后病退回城,为生存干过很多工作。她与相知相爱的丈夫结婚后,生下可爱的女儿,谁知她25岁那年,丈夫意外早逝,她历经辛苦将女儿培养成人,并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阅尽沧桑,情懷不改。冯森将半个世纪来的辛酸悲苦、欢乐忧愁,“星星点点”地记录于笔端,使生命得到了释放。冯森在发表了多篇小说后,又把她平时所写的一些散发着激情和思想的文字,结集成《星星点点》一书,真实记录了她的所思所悟,以极富生命力的笔触,诠释了“卑微的生命也有人生意义”,展示了她开朗、坚强、率真、善良的人生态度,充满了正能。

冯森介绍了《星星点点》的创作缘由,感谢亲人和朋友们的帮助。好友姚荣国先生在发言中说:冯森在这本书中,真实记录了她人生的悲欢离合,还有一群草根民众的生活实录,这些书里躺着的灵魂活灵活现,他们面对命运的变迁不改初心,用善良与爱、用信念与顽强托起生活之重,获得了生命和灵魂的超越。

多年文友、《汉正街》作者王仁昌先生在发言中说:冯森的命运十分坎坷,干过很多行当,正因为这样,她熟悉底层生活,有厚实的积淀,写出的作品接地气,拥有深厚的底蕴。她曾经发表在《长江文艺》上的一篇小说,描写汉阳的民风民俗、市井风情,淳朴而鲜活,为后代乃至民俗学家保留了堪称资料性的画面,弥足珍贵。冯森发表的几部中篇小说,皆以青年女性为主角,展示了她们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作品典雅、飘逸、高洁,就像司空图形容的:落花无言、人淡如菊,那种雅致又“如不可执,如将有闻”,十分耐读,耐人寻味。

冯森的高中同学左步陶女士深情回忆:当年,她和冯森等四个最要好的女同学都热爱文学,她们在校园里、在琴台,争相朗诵着那个时代最优美的文学作品,使她们的青春染上了浪漫的色彩,书中浸润着一代人的芳华,也是一种珍贵的文学和人生记忆。

冯森在北京工作的女儿,通过视频向母亲和这次读书会表示祝贺,感谢母亲的培养和教诲,她所流露的敬母、爱母之情,让来宾为之动容。

文学即是自传。冯森以自己的经历体验,创造了鲜活的艺术形象。由于身体的原因,她一度搁笔,为生计奔波,如今这部《星星点点》问世,又是一次新的出发。文学就像点点星辰一样,点亮了冯森的人生道路,弥补了她生命中的缺憾,让她找到了生活的真谛和希望。

编辑/胡 平

猜你喜欢
汉正街高中同学星星点点
绿迷宫
绿迷宫
Helping get kidney from parents?? former high school classmate 孩子患奇病,父母的前高中同学献爱心
Revival of Hanzheng Street
笑一个吧(2则)1
山草
汉正街转型:不破不立
如何让汉正街市场在整治搬迁中保持繁荣
城市公共政策逻辑下的旧城更新机制演变——以武汉市汉正街为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