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动唱”教学方法在初中音乐课堂上的应用

2018-08-28 08:52苏凯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原则教学方法应用

苏凯

【摘要】在教学改革背景下,音乐课堂的有效性以及生动性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为了能够在音乐课堂当中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做好教学方式的研究与应用。就“带动唱”教学方法在初中音乐课堂上的应用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带动唱”教学方法 原则 应用

一、引言

音乐是初中教学中的一门重点课程,而在以往课堂教学当中,经常所使用的一种方式即教师在课堂上示范演唱,由学生跟随模仿。在整个过程当中,学生一直处在一个被动的状态当中,无法对其自身的创新性进行展现。“带动唱”是一种新颖的音乐教学方式,在该方式当中,教师在将歌词进行适当改动后交给学生,使其能够在同歌词相符合动作当中对歌曲形成记忆。“带动唱”的一项主要特点,即通过夸张肢体语言以及简单手势的应用实现对歌词的解释,能够在活跃现场气氛的基础上使学生具有更好的学习主动性。

二、“带动唱”教学原则

在“带动唱”方式当中,其主要教学原则有:第一,综合性原则。在课堂教学当中,一首歌曲的表现形式集合朗诵、表演、演唱以及舞蹈。所有学习内容同音乐文化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包括有不同教学领域同音乐课程间的综合以及音乐同美术、戏剧等门类的综合等;第二,即兴性原则。在该方式实际应用当中,由学生根据当时的实际感受进行演讲或者创作,这不仅能够对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以及表现能力进行充分发挥,且能够帮助教师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尝试、探索,实现对音乐的感知;第三,参与性原则。在音乐课程当中,每个人都是演员或者导演,而没有观众。即倡导学生在完成对歌曲的学习之后,即能够根据自身的独到理解完成对歌曲的动作创编,在对歌曲理解更好诠释的基础上使音乐课程具有更高的感染力;第四,个性化原则。即学生在实际作品创编的过程中,教师不会对学生具体创作具有统一的要求,而是使其能够有感而发。在以该种方式创作获得的作品,即能够具有学生的个性体现,并因此使整堂课程的作品具有更为丰富的特征。

三、“带动唱”教学方法

1.节奏先导

即首先从节奏入手,将歌曲当中的难点、重点节奏进行编排,并将其通过游戏的方式呈现。对于节奏来说,其本身即能够对一定的音乐意义进行独立的表现,同时也是舞蹈、语言以及音乐几者共同的基础。在实际教学当中,通过从节奏角度入手,则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通向语言、音乐或者舞蹈,也能够使几者在贯通在一处的基础上融为一体。

2.熟唱歌曲

對新歌曲进行学唱。在该环节当中,要求学生能够做好歌曲的熟唱是一项关键性内容,即学生只有在做好熟练演唱的基础上,才能够继续进行下一步的带动唱创编过程。该过程也并非即是传统重复、枯燥的学唱。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自己之前已经备好的动作示范给学生,在愉快的交流当中帮助学生更快的完成对歌曲的学习。

3.分组创编

在刚刚开始“带动唱”方式教学的班级当中,对学生在此过程当中的参与度进行提升是一项重点任务。对此,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即需要给予学生大量的鼓励与帮助,教师要将讲授以及示范作为主要教学方式。如教师擅长舞蹈,则可以在实际课堂教学当中通过两种范例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在为教师实际进行示范时,要提示学生歌曲学习具有较为简单、有趣的特征,以此在对学生求知欲进行增强的基础上使其能够更高的参与兴趣。以《你是我的花朵》这堂课程为例,这是一首具有活泼、轻快特征的歌曲,非常适合对“带动唱”教学方式进行使用。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将“啊,你是我的花朵”动作为学生进行示范,其具体动作为双手从胸前交叉,在音乐节奏过程中,两手分别向身体两侧翻花,并进行两次重复。该组动作具有易学以及夸张的特征,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其能够较好的融入到歌曲的情景当中。之后,教师再将该歌曲的区域部分为学生进行“带动唱”示范,在将学生分成一定小组之后使其能够以小组的方式反复练习。如果学生接受的较快,教师则可以将在课上继续进行创编活动,安排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创编并完成展示,以此在进一步对学生创作热情进行激发的基础上同新课标理念相符合。在以该方式进行一定时间的讲授之后,学生则基本已经对该种教学方法具有了一定的认可,之后,教师则可以安排学生以独立的方式对歌曲进行带动创编处理。

4.交流展示

在该内容当中,其主要有两种展示类型。第一,班级内展示。在该展示方式中,单位为基本的学习小组,以小组的方式对创编成果进行展示。在不同小组完成展示之后,教师即需要及时对其进行点评,将优秀的创编作品在班级当中普及,条件允许下可以留下相应的影像资料,以此进一步实现学生创编活动热情的激发;第二,班级间展示。即教师将不同班级创编作品在班级之间进行交流与分享,在不同班级学生比较竞争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四、“带动唱”的带动形式

在实际“带动唱”教学活动开展当中,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带动:第一,手势带动。即根据歌词具体内容对适合的手势动作进行选择。在实际歌曲的演唱当中,歌唱者通过合理手势的应用实现自身情感的表达。如在歌曲的高潮部分,通过高举、张开双手的方式起到较好的情绪调动效果;第二,表情带动。即根据歌词当中的内容与情感做出适当的眼神与表情动作。如在欢快乐曲演唱中,歌唱者需要面带微笑,两眼之间具有喜悦的目光。而在唱到伤心之处时,则需要表现出一定的痛苦、伤心表情。通过恰当肢体语言的应用以及优美歌曲旋律的搭配,以更为完整、生动的方式实现作品的演唱,并通过情感内容的正确表达同观众产生共鸣,该种方式非常适合应用在部分安静、抒情的歌曲当中,如《雪绒花》以及《爱的奉献》等;第三,表演带动。主要即是歌唱当中的动作与姿势。在实际姿势选择时,需要根据歌曲的演唱风格进行确定,而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如有的歌曲为抒情特征,有的则为喜悦、悲伤或者欢快等。在实际演唱当中,即需要能够在充分把握歌曲风格的基础上对最终的姿势进行编排,对于具有明确、强烈节奏的歌曲,还需要加上一定的舞蹈动作;第四,手语带动。该方式适合应用在特定的音乐作品当中,如《爱》以及《感恩的心》等。总体来说,在实际作品创编当中,教师不需要对学生进行过多的提示,对于每种类型作品,可以提供一个简单的范例,之后将空间交给学生,使其在充分发挥个人、小组智慧的情况下完成对作品的创编。

五、结束语

音乐同表演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音乐表演来说,其是一种赋予音乐作品以生命的创造行为。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当中,更需要学生们能够在此过程当中完成良好的创作体验。在上文中,我们对“带动唱”教学方法在初中音乐课堂上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为了能够以该方式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求教师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在形成一定理论基础的基础上在课堂当中做好对学生的带动,避免为了达到一时的目的对错误的肢体动作或者发声方法进行使用。其次,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特点做好“带动唱”教学应用,以多种方式带动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感染力,以此使学生都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当中。

参考文献:

[1]王子娟.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2]范钦佩.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现状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3]张立.关于初中唱歌教学有效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4]李瑞.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D].宁夏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原则教学方法应用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