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时代正在降临

2018-08-29 09:07盛冬春田野
中国石油企业 2018年7期
关键词:页岩油气天然气

□ 文/盛冬春 田野

作者单位:* 吉林乾源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天然气市场迎来“美国时刻”

“2017年,我们60年来首次实现天然气净出口,向五大洲的30个国家出口液化天然气。今年,我们将创造天然气产量纪录,平均每天生产82亿立方英尺,明年还将打破这一纪录。”美国能源部部长里克·佩里在第27届世界天然气大会LWG(2018)开幕式致辞中踌躇满志地表示。

这是30年来世界天然气大会再度回到美国华盛顿召开。与30年前相比,世界能源版图发生巨变,美国不仅是世界第一大天然气消费国,也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推动这种转变的关键在于创新,正是水平井技术与水力压裂技术的创新,孕育了页岩气革命。根据EIA最新能源展望报告,2017年,美国60年来首次实现天然气净出口,向五大洲的30个国家出口液化天然气。能源独立不仅保障了美国能源安全,而且降低了制造成本,促进业务扩张和增加了就业。

经历了10年页岩繁荣之后,世界天然气市场迎来“美国时刻”,2017年每日平均净出口4亿立方英尺天然气,为1957年以来首次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计,2018年美国国内天然气产量将增加9.3%,2019年将增加3.2%。2018年美国天然气净出口量将日增至23亿立方英尺,2019年日出口增至46亿立方英尺。EIA驻华盛顿分析师Victoria Zaretskaya表示,随着输往墨西哥天然气管道中的气量显著增加,以及越来越多的液化天然气(LNG)运往世界各地,美国天然气商必将进一步提高产能。

美国目前有一个位于路易斯安那州的Cheniere能源公司Sabine Pass码头,主要用于液化天然气出口,另外两个将在今年开始运行。Victoria Zaretskaya称,全球液化天然气(LNG)供应未来3年将大规模增加,这一态势也将由美国主导,世界油气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美国成为天然气市场最大的增量。

随着越来越多管道投入使用,输往墨西哥的天然气数量一直在增长。2017年,从美国输往墨西哥的天然气激增12%,至15430亿立方英尺。

美国有代表性的页岩油气田有两个:巴肯(Bakken)页岩油气田和马塞勒斯(Marcellus)页岩气田。巴肯页岩油生产位于美国中北部的蒙大拿州、北达科他州,以及加拿大的萨斯喀彻温省和马尼托巴省;马塞勒斯位于美国中北部阿巴拉契亚盆地,主要产地包括宾夕法尼亚州、俄亥俄州和西弗吉尼亚州,在相邻的马里兰州、新泽西州和纽约州也有少量分布,区域内以生产页岩气为主,但部分页岩气生产中也伴随天然气液和页岩油。根据美国北达科他州能矿管理部门数据,巴肯页岩区2015年6月油气产量达到125.3万桶/日的峰值后,开始出现下降趋势,至2016年底产量已降至103万桶/日。EIA统计显示,马塞勒斯页岩区2012年1月的新钻生产井平均产量为320万立方英尺/日,全区天然气产量63亿立方英尺/日,到2015年7月,这两个数据已分别增至830万立方英尺/日和165亿立方英尺/日;尤蒂卡页岩区2012年1月的新钻井和全区平均产量分别为31万立方英尺/日和1.5亿立方英尺/日,2016年7月已分别增至690万立方英尺/日和38亿立方英尺/日。在精密和高效水平钻井与压裂作业的推动下,马塞勒斯和尤蒂卡页岩区的天然气产量2012年来一直快速增长,目前已经超过巴肯页岩气区,占美国天然气产量增量的75%。

2014年国际油价出现大幅下跌,很多机构都认为这是沙特等产油国为了市场份额而进行的增产压价,但现在看来美国的页岩油气神话并没有因此破灭。Victoria Zaretskaya称,美国页岩油气生产商一直致力于降低成本。因为只有当页岩油气生产成本低于国际油价时,产量才会缩减,油价下滑才会遭遇明显阻力。马塞勒斯页岩气开采成本介于0.03美元-1.33美元/千立方英尺,生产税一般不高于0.30美元/千立方英尺。除此之外,页岩气的收集、压缩和加工成本比重要远大于页岩油。这些成本项的绝对值也往往高于开采成本。按照2016年的开采成本数据由低到高进行排名,2016年仅有两家生产商的开采成本高于1美元/千立方英尺,Rex Energy最高达1.25美元/千立方英尺,最低的开采成本仅为0.05美元/千立方英尺。如果考虑2009—2016年的开采成本变化,除2009年均值为0.87美元/千立方英尺之外,2010—2017年的开采成本均在0.4美元-0.52美元/千立方英尺,比较稳定,且低成本生产商的数量也很稳定。如果剔除2009年的数据,可以观察到页岩气开采成本数值呈下降趋势,从2010年的0.53美元/千立方英尺降至2016年的0.28美元/千立方英尺。对单一生产商而言,剔除Southwestern Energy和Rex Energy两家外,其余生产商开采成本在2009—2016年也表现出下降趋势。

美国页岩油气开采成功,也为中国非常规油气开采提供了范例。一直以来,我国页岩油气开采等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不但引入成本高企,由于对技术掌握不成熟导致未知因素出现,更是耗费了巨大成本。同样钻探一口单井,美国成本仅需3000万元左右,而我国动辄上亿元。经过不间断探索研究,目前我国页岩油气开采已进入自主技术阶段,初步形成了长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压裂试气工程技术、废液与油基钻屑处理技术,以及桥塞技术等一系列自主技术和规范。这为我国页岩油气商业开发描绘了广阔蓝图,意味着我国将成为继美国和加拿大后,第三个能够使用自主技术装备进行页岩气商业开采的国家。

LNG重构全球能源格局

当前世界已进入传统油气向新能源转换的第三次能源转换重大时期,其中天然气成为不可逾越的桥梁。全球天然气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还可以开采50—60年。第27届世界天然气大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天然气探明剩余可采储量186.6万亿立方米,年产量3.55万亿立方米,储采比52.5。其中,非常规气可采资源量是常规气的8倍多,探明可采储量17万亿立方米,尚有95%未探明。而全球LNG则已形成了10000亿级市场,发展势头惊人。

过去10年,天然气是增长最快的碳氢能源。2000年以来,天然气需求量以每年2%的速度持续增长,而同期全球LNG需求量年均增长率则高达6%。根据壳牌“2017壳牌液化天然气(LNG)前景报告”。2016年,全球LNG需求量与新增供应量的强劲增长保持同步,亚洲和中东地区的需求增长超过预期,帮助消化了澳大利亚LNG的供应量增长。到2020年,全球LNG贸易的规模预计比2014年增长50%。根据BP“2017年能源展望”,全球LNG贸易量预计比管道天然气贸易增长快7倍。LNG占全球天然气贸易总量中的市场份额将从2017年的32%升至2035年的50%。

LNG贸易量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新建LNG液化项目集中投产,澳大利亚数个项目,以及美国墨西哥湾萨宾帕斯LNG出口项目开始运营,2017年新增产能3600万吨/年,全球名义产能达到3.4亿吨/年。而需求增长主要来自中国、印度、埃及和巴基斯坦等国,合计增加1300万吨。2017年,中国LNG进口3789万吨,同比猛增48.4%。同期,韩国进口LNG共3651万吨,同比增长10.81%。

LNG之所以重构全球能源版图,美国巨大的低成本天然气资源及LNG产能和出口量猛增是其决定性因素。根据统计,从2017年下半年到2019年年底,全球将有20个LNG装置投产,其中有12个在美国,导致全球LNG产能猛增。美国成为新的LNG出口来源,无疑将使全球天然气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同时,由于国内天然气产量充裕导致美国气价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这使得美国LNG在全球市场上更具成本优势,从而会挤占其他天然气出口国的市场份额。分析认为,从目前到2020年,全球将增加1.5亿吨/年的LNG液化能力,而同一时期比较确定的LNG需求增长为8000万吨/年至1亿吨/年。这意味着全球LNG产能将过剩5000万吨/年至7000万吨/年。如果不能快速创造新的需求,大量过剩LNG将涌向现货市场,LNG现货价格将被大大压低。这将导致全球以长期贸易协议为主的LNG贸易体系和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首先,LNG贸易价格与油价脱钩趋势明显。在美国市场,LNG出口价格与亨利中心价格挂钩,预计2020年将在3美元/百万英热单位(MMBtu)。在欧洲市场,随着欧洲天然气产量逐渐下降,进口LNG市场份额将增加,美国LNG出口至欧洲成本将在4美元/百万英热单位至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俄罗斯管道气出口至欧洲成本预计在3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以下,俄气将力争维护其在欧洲市场份额,从而引发同美国LNG的竞争。而在东亚市场,以往由于气源可选择性小、与其他市场连接性差,LNG定价以与油价挂钩为主。但随着美国LNG出口至东亚市场,已初现LNG价格与油价脱钩趋势,目前主要表现在长贸合同更新、价格复议或重新谈判、仲裁、目的地限制放开等方面。其次,LNG贸易方式和策略将发生重大变化。随着全球LNG供应日益充裕、可选择性增加,LNG贸易关注的焦点由供应安全向需求安全转移,LNG贸易方式和策略正发生重大变化。一是将有更多短线交易。目前LNG现货与短期(短于3年)交易市场规模约为7000万吨/年至8000万吨/年,预计2020年达到1.6亿吨/年,将占全球LNG销售量的40%。目前繁琐的交易模式,包括招标、围绕合同条款开展双边谈判等,将难以适应新趋势和新要求,需要新的标准化合同、价格指数和风险管理机制发挥作用。卖家必须适应买家的需求,包括小规模、不稳定的提货量、离岸价、无目的地限制等。二是传统的买家和卖家角色将日益模糊。LNG供应过剩将促进企业间开展合作和角色互换,卖家投资LNG进口基础设施和天然气发电项目将成为重要的合作方式。

对我国而言,应加强对全球LNG市场形势的跟踪与研判,重点跟踪美国、澳大利亚LNG供应能力建设和投产情况,以及对全球LNG市场供需平衡、区域市场LNG价格的影响。作为一个进口量已位居世界前列、而且还在持续快速增长的进口国,我国完全可以兼顾进口规模效益和进口来源、方式多样化。这样,在巴拿马运河扩建工程已投入使用、美国原油和液化气能够以有竞争力成本进入东亚市场的情况下,增加从美国这个新供应方的进口,毫无疑问有助于遏制传统供应方的要价。特别是天然气贸易,目前在我国等东亚经济体天然气进口贸易中,液化气所占地位已大大高于其在全球天然气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如果能够从美国这个国际天然气市场的价格洼地中大量进口液化气,一方面有助于压低包括中国在内东亚市场天然气价格,另一方面将有助于抬高美国内市场过低的天然气价格,中美能源价差缩小、甚至消除,既能减轻、消除中国制造业的能源成本劣势,又能削弱中国制造业向美转移产能以获取其廉价油气能源、原料供给的动机。

此外,中美间大宗石油和天然气贸易是平衡两国贸易不平衡的最大筹码,美国原油+天然气+乙烯出口中国,大概价值1200亿美元。对比特朗普减少1000亿中美贸易逆差目标,似乎还有盈余,这还不包括去年特朗普访华期间签署的一系列能源大单。2016年中国进口原油38101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3.6%;进口金额达1164.69亿美元,可见石油贸易巨大的进口额是平衡贸易不平衡的巨大力量。

天然气大发展为我国敞开机会窗口

2017年以来,我国天然气消费呈现爆发式增长。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237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3%,全年进口量大增3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达39%。预计2018年,我国天然气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消费量将超过2500亿立方米,进口量有望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对外依存度升至40.6%。

从需求侧而言,相比石油,天然气更加具有不可替代性,而且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面对市场失灵的抗风险能力更弱。而从供给侧来看,全球天然气市场气源丰富,我国天然气储量潜力还很大,因而在加大自采量的同时,增加进口气源多元化才是保障我国天然气长期供应安全的双保险。本届天然气大会特设分论坛,专题研讨亚太天然气市场未来发展问题。作为亚太天然气消费市场增长的引领者,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是主要探讨问题之一。

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我国天然气勘探处于早中期阶段,剩余可采资源量38.5万亿立方米,增储上产潜力很大。此外,我国天然气上游企业还具备增产能力。近年来,上游企业产量持续增长,占近70%产量的中国石油实现历史性跨越,产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值得一提的是,天然气生产在非常规领域也实现了突破,中国石油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2017年页岩气产量超30亿立方米;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超过60亿立方米。但同时,增产挑战也不容小觑。从资源角度看,经过多年高精度、高强度的勘探开发,资源品质劣质化趋势明显。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90%以上来自低渗和特低渗透,新动用储量采收率也呈现快速下降趋势。从技术角度看,天然气勘探向深向难进军已成定局。近几年,埋深大于4500米的天然气储量占比达80%以上,西部有的已经接近8000米。深层复杂的地下地质条件使得工程成本和作业周期持续攀升,成为持续增储上产的重要制约因素。

“当前,全球能源正加快向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转型发展,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中唯一低碳、清洁能源,是最现实可行、最能为消费者接受的能源,具有广阔发展空间。”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王宜林在会议期间表示,本届天然气大会在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举办,具有特殊历史意义,值得全球油气行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高度关注。

会议期间,王宜林分别会晤了中国石油合作伙伴,就深化合作等重大问题与合作伙伴交换意见。与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伍德伦举行会晤时,王宜林指出,中国石油与埃克森美孚公司合作关系良好,双方在中东和非洲地区精诚合作,多个合作项目取得丰硕成果,实现了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伍德伦表示,中国石油是埃克森美孚的重要合作伙伴,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双方发挥优势,紧密合作,保障了合作项目的稳步安全推进。下一个阶段,双方将进一步扩大交流领域,拓展合作范围,开展更为多元的合作。在与美国雪佛龙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迈克·沃斯和雪佛龙公司执行副总裁翟昌盛分别会晤时王宜林指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低碳能源作为支撑,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是中国稳步推进能源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必由之路,也是有效治理大气污染、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现实选择。川东北项目作为双方在中国市场的重点合作项目,为中国绿色能源发展战略和冬季天然气保供发挥了关键作用,希望我们双方继续携手,努力把项目建成优质高效的合作典范。

此外,王宜林还分别会晤了法国道达尔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潘彦磊、美国切尼尔能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杰克·福斯科、英国BP集团首席执行官戴德立,并与伍德伦一道与意大利埃尼集团首席执行官克劳迪奥·德斯卡兹举行了三方会晤。三方就进一步加强在莫桑比克、哈萨克斯坦项目合作深入交换意见。

在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的背景下,如何确保海外进口天然气的稳定供应,需要引起各方重视。国际天然气供应的一个特点就是不够稳定,基于此,我国才强调天然气进口渠道尽可能多元化。此外,天然气进口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贸易问题,需要将上游天然气田储量资源、中间运输管道、下游消费市场有效衔接。所以,中国油气公司走出去,拥有适度的资源掌控力和话语权至关重要。值得一提的是,国内保供压力增大背后的深层原因也不容忽视。从表面上来看,保供压力大、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突出,暴露出的本质则是价格机制弊端,例如储气库能否按市场运作来盈利、进口LNG是否出现价格倒挂等。因此,破解之道是理顺价格机制。在此过程中,考虑到民生因素,政府要做好兜底工作,确保足够供应量的同时,价格也在承受范围内,其余更多的应交给市场来自发调节。

我国经历了多年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许多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突出体现为天然气市场碎片化管理和产业链分散运营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应借助全球天然气大发展契机,持续推进油气市场化改革。我国能源价格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只是时间问题,油气市场化机制有助于国内企业在更广阔的市场配置资源,有助于中国尽快融入全球能源的市场治理体系中,成为全球能源市场的参与者和维护者。

猜你喜欢
页岩油气天然气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中国海上油气》2021年征订启
石油和天然气
天然气:供暖季在即LNG价格持续走高
一种页岩封堵性评价测试方法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页岩气开发降温
加息,压垮美国页岩气的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