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贡献内容:从传统媒体时代到Web2.0时代

2018-08-29 17:05潘琼
科技传播 2018年16期
关键词:贡献使用者传统媒体

潘琼

摘 要 Web2.0时代,用户贡献内容在社会各领域迅速应用发展,也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从传统媒体时代的个人媒体发展到Web2.0时代的自媒体,对用户贡献内容的历史进行了梳理,为他人展开相关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用户贡献内容;个人媒体;Web2.0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7-0007-02

21世纪初开始,网络的发展进入了Web2.0时代,其与Web1.0的最大差异为“使用者贡献价值”“使用者交互”“使用者的参与和开放”[1-2]。在此背景下,2005年,摩根斯坦利首席分析师Mary Meeker提出了用户贡献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简称UGC)这个新术语,特指非专业的使用者在网络公开发表具有创新性努力的内容的行为。这种Web2.0环境下新兴的网络信息资源创作与组织模式,成为Web2.0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3],同时也是推动大数据(Big Date)时代来临的重要驱动力之一[4]。

但是,国际学术界和业界对于用户贡献内容的关注远高于国内学术界[5]。因此,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用户贡献内容的历史和现状的文献进行梳理,探讨用户贡献内容的发展过程,为展开后续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1 植根于个人媒体的发展

用户贡献内容看似是一个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新名词,但是回到传统媒体领域,非专业用户参与创造媒体内容已经有了一段相当长的历史。

18世纪,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以“一个英国人”名义发表了《常识》(《Common Sense》,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重要纲领,其思想被随后的《独立宣言》所吸收[6]。这正是非专业用户生产媒体内容的早期案例。

按照生产媒体内容的主体不同,媒体可分为大众专业媒休和个人媒体。大众专业媒体作为一种大规模生产和传播信息的工具,内容由专业人士和机构产生;而个人媒体即“人际关系的工具通信和个人表达”,由专业机构之外的业余爱好者制作[7]。业余爱好者杂志是个人媒体早期的代表,是一种最普通的小发行量的业余爱者的自我出版物,一般通过复印机印刷,发行量小于1 000份甚至更少,利润不是出版的目的[8]。这些非主流的个人媒体在美国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弱势群体发声,影响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社会变革。同时,个人媒体通过与主流媒体之间展开互动,不仅提供思路改变社会,很多观点也被逐渐完善,不断被主流文化所吸收。所有“另类”和“独立”媒体可以作为在线用户贡献内容媒体在传统媒体的历史[6]。

除此以外,传统的大众传媒机构,也鼓励用户参与,如读者来信或电话参与,在媒体机构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专业机构与用户合作生产内容,也可以理解为传统媒体时代的用户贡献内容。

总的来说,用户贡献内容的历史显示了用户贡献内容时尚不仅仅是目前的数字媒体时尚,应被理解为整体个人媒体的发展的一部分。包括在第十八世纪的《常识》,在第十九世纪的期刊、车库的电影院,在20世纪爱好者杂志文化和家庭视频[9],以及在传统的大众传媒中的用户参与。

2 Web2.0的核心价值

如果说古登堡造就了“读者”,广播与电视造就了新闻现场的观察者,复印机造就了“出版人”,互联网则使人人都成为记者、广播人、专栏作家、评论员和批评家[10]。而John Brockman,这位被称为“世界上精英智慧的沙龙”的网站,也是互联网上最具启发性的网站之一Edge的创办人,也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互联网络把所有人都变成了出版发行人,这是革命性的转变。

与Web1.0时代单向的推动式网络被静态的内容如文本和图片等所占据不同,Web2.0时代是一个双向的时代,一个不仅“可读”,而且“可写”和“可交互”的互联网时代。Mussert&Reilly;[2]指出Web2.0是由一系列经济、社会、技术趋势所共同形成的网络基础,是一个更成熟且特殊的媒介,其特征为使用者的参与、开放以及网络效应,也就是Schauer[ 1 ]所谓的“使用者贡献价值”“去中心化”“共同创造”。

在此背景下,互联网进入新的历史时期。Blogs、wikis、MySpace、Facebook、Flickr、YouTube等社会化网络和社区型网站的出现,成功改变了人们利用网络的方式,使人们不再局限于阅读专业渠道提供的信息,而是转向生成个性化内容,分享照片、视频、博客等,这正是目前意义上所謂的用户贡献内容,这些热衷于创造用户贡献内容的网民被称为“C(Content)一代”。

而博客、播客、维客、新闻聚合、论坛、即时通讯等新媒体为载体的个人媒体,则被称为基于自媒体,即“We Media”。自媒体正是Web2.0时代用户贡献内容的典例代表。

从以上用户贡献内容的历史可以看出,用户贡献内容虽然是随着网络时代出现的新名词,但是用户参与生产并传播内容,在传统媒体时代已经存在,并与传统媒体交融,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时代的用户贡献内容,无论是从数量、质量、形式、形成机理和影响上都与传统媒体时代有了本质的区别,更具研究价值,因此,本文的用户贡献内容特指网络时代的用户贡献内容。

3 结论

用户贡献内容虽然是一个新名词,但其形式已出现在传统媒体时代,与主流媒体互相作用,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网络技术给用户贡献内容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使其成为Web2.0环境下新兴的网络信息资源创作与组织模式。自媒体作为用户贡献内容的代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形成了重要影响。未来可以对Web2.0背景下用户贡献内容的动因、作用过程和作用效果进行实证研究。此外,自媒体对传统媒体形成的挑战,以及如何与传统媒体融合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參考文献

[1]Schauer B. Experience Attributes: crucial DNA of web 2.0[EB/OL].http://www.adaptivepath.com/ideas/ essays/archives /000547.php, 2005-11.

[2]Musser J., O.Reilly T. Web2.0 Principles and best Practices[M]. NewYork: Oreilly&Associates; Inc,2006.

[3]Gheorghe D. The Impact of Progres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on Distribution and Logistic Activities[J]. Metalurgia International,2011,16(9):39-42.

[4]熊茵,韩志严.UGC语境下知识传播的困境与出路[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36(9):71-74.

[5]赵宇翔.社会化媒体中用户生成内容的动因与激励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1.

[6]Armstrong D. A trumpet to arms: Alternative media in America. Boston[M], MA: Houghton Mifflin,1981.

[7]Lüders,Conceptualizing personal media. New Media & Society, 10(5), 683-702,2008.

[8]Jin K. User-generated content (UGC) revolution?:critique of the promise of YouTube[J]. University of Iowa,2010.

[9]Davis M. Garage cinema and the future of media technology[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50th Anniversary Edition Invited Article, 1997,40(2):42-48.

[10]Grossman K. L. From Marconi to Murrow to Drudge?[J].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1999,38(2):17-18.

猜你喜欢
贡献使用者传统媒体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贡献
为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作出人大新贡献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贡献榜
海洋贡献2500亿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抓拍神器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传统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