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2018-08-29 10:17杨平
中文信息 2018年6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

杨平

摘 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涯的必修课之一,因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对于大学生三观的升华至关重要,对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施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此,本文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为切入点,提出了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热情、帮助大学生理解并认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消除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载体。旨在为了不断提升文学作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性的分析质量献力。

关键词:文学作品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6-0-02

引言

文学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是由于自身的文化性与内涵性,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着自成一派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与现实社会中不同的文化冲击。教育学家将这样的冲击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发现文学作品中蕴含的隐喻,能够帮助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1]。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当代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的年轻人,虽然已经成年,但是自我意识过于强烈,并且心灵比较脆弱,经常会表现意识较强,网络依赖严重等问题。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敢于表达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强等优点也不可忽视[2]。

1.政治观

大部分的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政治观,美国某电视台就曾将在节目中指出,中国的年轻人更加具有爱国精神。这也就能够说明大多数大学生能够关心国家与民族命运,拥护政府,关心祖国统一大业。例如,在钓鱼岛问题上,大多数学生能够明辨是非,理智爱国。在台湾问题上,尤其是愈演愈烈的国际网站的“骂战”上,我国的年轻人表现出,理智、冷静的一面,面对恶言恶语,选择了更加平和的对话方式,在国际的交流平台上,展示出了中国人的气度。但是仍然有一小部分大学生,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认为这是国家领导人的事情,与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没有关系[3]。

2.价值观

大部分的大学生都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不仅在校园中踊跃的参与校园活动,而且能够在校园生活中热心帮助同学,展示出青春洋溢的一面。能够让学生在校园的环境中逐渐养成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与人相处,这也是大学教育的任务之一。但是仍有一部分大学生对生活态度消极,每天除了上课的时间,在寝室睡觉、看剧。对学校活动漠不关心,即使团体活动需要参加,这类学生不仅态度消极还会产生极大的不满,埋怨辅导员、同学,不能够积极响应校园活动[4]。

3.道德观

大部分大学生道德观意识还是基本具备,但是由于社会风气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认识分为了三个部分,并且呈梭子形分布。有较少部分的大学生,具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能够在看见不道德行为的时候积极加以制止,坚持传播社会正能量。也有较少部分的大学生道德意识极差,自我意识较强,做事不顾及他人感受,甚至会牺牲他人利益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导致这类大学生会做出有损社会公德的事情。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在道德观上都具有明确的“红线意识”。知道什么事情能够做,什么事情不能够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不做违反社会公德的事,但是这类学生遇到他人不道德行为时,通常会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并不具备道德热情[5]。

4.对思政教育的认同感

当代大学生的思政课堂主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的内容。为了整合教学课时,很多高校才用集体授课的方式,一个或者几个分院的学生集中进行授课。这样的授课方式不仅不能够达到较好的授课效果,还使思政课堂成为学生聊天、玩手机、睡觉等活动的场所。再加之,思政教学中多以讲解理论概念为主,不能够联系实际进行讲解,大学生在上课时对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导致了大部分大学生对思政教学的排斥性较高[6]。

二、文学作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1.激發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热情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显示,学生在学习中如果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就会提升参与学习的参与度。如果在学习中注意力集中,就能够提高其专注力,使反应力得到一定的锻炼,提升学生工作的联想力,与思维的创造能力。反之,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表现出较低的学习欲望,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因此学习效果也就满意展开。尤其是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政治知识的愿望没有学习专业内容的愿望强烈,很多学生甚至在毕业之后才能够逐渐意识到思政知识的重要性。因此,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思政教育至关重要,而学习动机的诱发,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教学环境得以实现。针对大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具体对策。

一方面,对于大学生来说,面对的社会生活较为简单,不能够通过这些理论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所以就不能够感受思政知识的重要性。因此,文学作品的价值就体现在这里。文学作品透过文化的特殊性,利用大量的叙事性文学故事向学生展示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价值观,大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获得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对比生活中出现的事件更加负责、深刻的问题进行思索。而这就解决了另一方面的问题,大学生通常会因为思政学习过于理论导致对思政学习的兴趣不大,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人生的机会,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就仿佛进入另一个生活空间,模拟这文中人物的生存环境,并寻求各种解决办法。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在文学作品中,能够不断的提升验证能力,加强实践性,从而为了解决文学作品中更高难度的问题,愿意在思政知识中寻找理论依据。

2.帮助大学生理解并认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将文学作品深入在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中,主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以人为主体的学习氛围,学生能够根据思想政治知识从创造人的生活意义。有相关学者在这里提出了“隐喻”的概念,认为将文学作品深入就要通过“隐喻”手段,并且这种思维方式是人与生俱来的,而文学作品中就是就对于人性中的“隐喻”的部分进行剖析,好的文学作品必然是能够解释真理的作品。因此,学生在阅读中就能够找到与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共鸣的地方。在进行教育中,能够根据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深奥的理论知识,让大学生对哲学有一定认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够形成“隐喻”,在大学生的思想中这样的“隐喻”能够根据学生的外部认识结合,产生自己处理信息、认识世界的分析方式。当学生接受奇特事物时,大脑就会自觉地根据“隐喻”的信息进行比对。长此以往,“隐喻”几乎可以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洞察和解释一切不了解的现象。并且能够通过外部因素对自身的“隐喻”知识加以补充说明,使之越来越完善。这样的道理过于晦涩,以中国古代的寓言为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简单的“隐喻”,通过故事的讲述,将辩证关系的道理蕴含其中。

文学作品能够使人们之间的表述关系不在平铺直叙,而是通过文字之间的桥面组合和精心搭配变得更加富有生趣。用文字的方式捕捉情绪,通过思维的延伸和情感的表达,将文字注入生命力,因此,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活”了起来,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思政教师通过这样文学语言对思政理论知识进行解释,就能够更加直白帮助学生理解其中含义。这哲学领域有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通过这样的文学语言,表达世事流逝的哲学思想,能够让学生记忆深刻。因此,“隐喻”这一方式结合文学作品运用在思政教学上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也是当今思政教育应用最普遍的教学方式。

3.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之一便是内化外化,为了促使个体的道德准则及政治观念内化成信念,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外化为行为习惯。尽管如此,知行转化则十分困难,例如通过文学作品和理论知识的学习,让每个学生均能够认可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及正确性,虽然实际生活中的实事求是举步维艰,再或如当前大学生对“过犹不及”的哲学观点过于熟识,使其在面对生活小事中的“过犹不及”难以选择。

心理学研究提出:只有真正体验并接受的东西,才可以内化为意愿与思想,并落实在行动中,不断贯彻下去。为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用引起情感的方式,将社会公认的正确思想内涵承载到大学生身上,使其产生特定的情感反应,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价值。然而大学生的生活领域并非无限的,难以做到事情亲身体验,所以,通過文学作品的深层阅读,能够提供给大学生别样的获取体验渠道。大学生在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中,得到不同的感知体认,可以将文本与心灵还原的体认视为心灵实验,就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言,改感性体认的经验更能感染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形成思想品德,又或者部分大学生将会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作为人生榜样,以此衡量自己的行为准则。总之,文学作品中正面的人物形象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谋而合,但更加容易走入人们心灵。

当然,文学是形象思维产物,能够大幅度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直觉与政治直觉。直觉具有一定的非理性特征和非逻辑性,但是,非逻辑性并不是安全没有逻辑,而是处于内隐不自觉状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实现其直觉的另一方面,即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直觉性。在某种情境中,主体的某种行为并非依据复杂的逻辑分析,而是仅仅通过道德直觉与政治直觉作出的,类似英雄行为的产生,如舍己救人绝不会经过逻辑推演和价值判断而得的产物,往往是道德直觉决定的。

4.消除大学生的逆反心理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们都有一种不自觉的维护自身地位,并且不愿意受到别人干涉的心理倾向。有时,我们叫这种心理想象为逆反心理,这样的心理倾向主要在大学生身上表现极为严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能够帮助大学生对其心灵、思想、道德品质、价值观等进行塑造。但是由于社会的逐渐发展,计划生育政策使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受到家庭的宠爱较甚。因此,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加强,在面对问题是,很难意识到自己的想法的错误性,并且不自觉地攻击与自己想法不同的观点。这就导致思想政治的教育很难得到有效的推广。

所以,教育学家提出了“潜行”的教育理念,就是一种无意识的教育方式,能够让大学生意识不到教育的过程,将想要传递的思想、观点渗透给大学生。因此,文学作品就成为了最好的载体。优秀的文学作品自身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能够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权威的方式,因此,也就转变了学生的对抗的态度。在过往人们经常认为文学是无用的,这是以内文学作品不具有功利性。它并不能够让人阅读之后是生活中难题都能够迎刃而解,而是能够督促阅读者进行思考,通过自身蕴含的独特的价值观,让人有所思、有所感悟。尤其是在社会的特殊时期,这种文学作品中散发出来的“隐性”、“间接”的价值观,能够改变社会格局具有特殊的力量,这也是优秀文学经久不衰的原因。因此,在这样的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大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能够消除逆反心理,逐渐的接受和认同思想政治教育中传递的道德知识与理想信念。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帮助大学生灵魂得到升华。

5.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载体

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目前的大学生群体个体意识比较强烈,存在严重的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尽管从表面上来看其接受了思政教育内容,但是事实上并未走入其心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淡化政治色彩,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讲政治原则,仅仅是在教育的方法更加具有艺术性和科学性。若想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教学方式,则要加强隐性教育,利用文学方式,便是隐性教育渗透的方式之一。

在文学作品中,不乏存在诸多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作品,并塑造了诸多的正面人物形象,有着明显倾向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将会更加容易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冲击。例如,网络小说《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经电视剧改变后成为《我是特种兵》在央视热播,受到诸多大学生的广泛好评,并引以为傲。可见,文学作品并非绝对的政治倾向表达,而是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能够让大学生在阅读中展开对政治、社会、人生的问题探讨时,得以产生大学生的心灵共鸣。并在保持正确政治态度和情感的同时,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失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结论

文学作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在于加强对大学生思政教育能力上,生活文学作品的感染力上有着重要作用。在研究中,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热情、帮助大学生理解并认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消除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新的载体,其重要性的分析能够不断的促进我国大学生的道德意识、理想信念等价值观的升华。

参考文献

[1]季自军,张小丽.发挥古典文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代价值[J].高教探索,2017(a01):45-46.

[2]周成良.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北方文学旬刊,2017(4):197-197.

[3]任寰.传统文化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意义[J].新校园旬刊,2017(4):149-149.

[4]金鹏,武雍正.试论文学在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神州,2017(19):172-172.

[5]刘静,张文学.制度化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新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9):57-59.

[6]祝琴.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6):78-79.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