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者得法,学者用心

2018-08-29 10:17于红霞
中文信息 2018年6期
关键词:志学精血学诗

于红霞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6-0-01

所谓“教学”即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组成。教学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为目标,而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双主体。《香菱学诗》中的林黛玉老师和香菱学生双边活动特别默契,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是那样热心和不厌其烦,林黛玉是一个很好的老师,她既懂得教育学,又精通心理学。她讲究方法,注重策略。

一、多鼓励,树信心

香菱学诗的动机不过是心里羡慕。能否把这个动机转化成为巨大的动力,是教学成败的关键。黛玉一方面夸香菱是一个“极其聪明伶俐的人”,并预言其“不用一年工夫,不愁是一个诗翁了”。也许正是在黛玉的鼓励下,香菱学诗才达到了“茶饭无心,坐卧不宁”的痴迷程度。换言之,如果黛玉也像寶钗那样,说香菱“呆头呆脑”,那么香菱早已望“诗”却步,垂头丧气了,哪还能以苦为乐,忘我学习呢?

二、多阅读,讲方法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从古至今,许多人都意识到阅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关键是怎么读。不加选择、囫囵吞枣,还是讲究方法、循序渐进?黛玉选择了后者。她让香菱精读王维、杜甫、李白的诗,以这三人做底子,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这种阅读方法,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其效果不言而喻。

三、多练习,超文本

不经过反复练习,不可能提高写作能力。就同一题目《月》,香菱前后共写了三首诗,前两首都告失败。黛玉究其原因,香菱不是“读的诗少,被他缚住”,就是“过于穿凿了”。针对这种状况,黛玉鼓励香菱“只放开胆子去做”,这不是和我们现在提倡的超越教材的理念一样吗?放开胆子,易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创作灵感,只有这样,才可能写出好文章来。

香菱学诗特别用心,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香菱学诗分四个阶段:拜师、读诗、谈诗、作诗。香菱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她说:“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从中可以看出,香菱这个学生是多么聪慧,悟性是多么强,又中多么勤奋好学!

“不以词害意”,先读王维五言律,再读杜甫七言律,再次李白七言绝句。“意思却有,只是措辞不雅”,不要受缚,放胆去作。“过于穿凿,还得另作”(宝钗:不像吟月—不扣题)在这里,反映出了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正是这种精神,她才学诗成功了。

香菱学诗能够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她本人“苦志学诗,精血诚聚”。你看文中写道,香菱按照黛玉的要求,拿了黛玉用红圈选好的王维的五言律诗回去,“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且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后又读杜诗,“茶饭无心,坐卧不定。”第一次写诗失败后,默默的回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上抠土。”第二次写诗失败受黛玉宝钗惜春指点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终于“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梦中得了八句,写成了一首情景交融的好诗。像香菱这样专注用心,别说学诗,学什么会学不好呢?我们每一个人,如果也能像香菱这样,按照老师的要求多读名家的书,多思考,多交流,勤练笔,想写好文章,也是能够做到的!

当然,香菱学诗的成功,还有她所在的环境非常有利于她学诗。大观园不仅环境优雅,更主要的是这里面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李纨探春惜春等才子才女聚集,大家经常在一起写诗赛诗,学习氛围非常浓厚。香菱经常跟这样的人交往,耳濡目染,自然会受到良好的影响。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我们也要注意自己的交往对象,主动接近那些优秀的人,多与他们交流,这样,才会对你的知识增广能力提高有好处。

香菱学诗就像一支清越的小夜曲,是她丰富醇美的心灵的一次曝光,是她精神自我的一次净化和升华,是她生命价值一次难能可贵的“实现”。在学诗中,香菱表达了她脱俗入雅的高尚追求,浸透了她对人生的美好理想,迸发了她身上的美和生命的诗意。

猜你喜欢
志学精血学诗
THE VALUE DISTRIBUTION OF GAUSS MAPS OF IMMERSED HARMONIC SURFACES WITH RAMIFICATION*
蔡连香从“精血”理论辨治妇科疾病的特色
景岳全书明·张介宾
文史大家浅谈学诗——《学诗浅说》前言
作家档案:杨志学
作家档案:杨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