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派批评的艺术审美性

2018-08-29 11:00赵亚丽孙佳
北方文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审美性

赵亚丽 孙佳

摘要:京派批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比较独特的一种批评范式,京派文人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身份决定了他们非功利的批评立场,对文学艺术独立性的强调又使他们的批评偏重于创造,在文本上也呈现出诗意唯美的艺术化风格。

关键词:京派批评;审美性;非功利

审美是人类审视和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手段,通常强调人与现实世界之间形成的一种无功利、形象性的情感关系。文学批评本身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其外在形式和内在逻辑都可以用审美理论加以观照。审美批评实际上是一种理想的批评范式,它不仅要求文学批评从理性角度出发,对文学创作进行评判和引导,还要求审美主体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感性体验和艺术创造。

京派批评在30年代现代文学的场域中一直被视为边缘性批评,被边缘化的原因是它对政治立场的回避,这当然源于京派知识分子文化精英的身份,他们留守文化阵地,与政治刻意保持距离,崇尚自由主义文艺观,这都使他们的文学与批评疏离了30年代左翼文学理论的阶级立场和政治视角。同时,从批评自身的逻辑来看,京派批评注重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具有艺术的审美性特征。

一、非功利的批评立场

京派批评家站在非功利的审美立场上进行批评活动,他们强调要将批评作为一种独立的纯文学活动。在面对一部作品的时候,京派批评家首先将自己作为一个欣赏者而不是一个指导者,正如京派批评家李广田在《谈文艺批评》中说,“一个批评者同时又必须是一个欣赏者,一个创造者,因为最好的文艺批评,是必须包含有欣赏的过程,和创造的成分的。”[1]在李广田看来,“欣赏”和“创造”是文学批评最重要的艺术特质,批评首先是一种非功利的艺术鉴赏活动,要用艺术欣赏的眼光和审美的立场进入对象,同时,批评也需要批评家的创造能力,当然这种创造一样也是非功利性的,是批评家综合能力和文学素养的体现。因此,他提倡青年的文学爱好者“每读一种重要作品,都应当试验着批评它”,因为批评的过程是以欣赏为前提的,而“最彻底的欣赏过程”可以使批评者以非功利的态度介入批评,也同样有益于创作水平的提高。也就是说,批评家对作品进行艺术鉴赏,同时也是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批评家与他的批评对象不是功利性的审视与被审视的关系,而应是一种创造与被创造的关系。

二、印象化的批评方法

与社会历史批评不同,京派批评运用的是审美的批评方法,他们强调阅读感受和审美体验,并由此出发在批评过程中追求批评家与作家之间的“精神同构”。这样的批评方法充斥着非理性的因素,批评家主观情感倾向的介入使京派批评极具感性特征。李健吾的印象主义批评方法,正是京派批评感性特征的最佳诠释,他的批评推崇“灵魂探险”说,因此后世的研究者通常将其批评称为“印象主义批评”,李健吾的印象主义批评强调印象在批评中的重要性,主张批评家要与作家的“灵魂在杰作中相遇”,但他同时认为,记录印象并不是批评的主要目的,他把批评视为一种“创造的艺术”,这种艺术的成功不在印象的描摹,不在“自己具有术语水准一类的零碎”,而是在于“具有一个富丽的人性的存在”。[2]在李健吾的批评观念中,批评活动的前提是鉴赏,鉴赏的过程是以作家的创作经验为主的,而一旦进入批评文本生成的阶段,那么批評家就应该遵从属于自己的创作经验,由此完成了由文本印象到创造逻辑的转变。

三、艺术化的文本风格

在批评文本的风格上,京派批评始终追求一种诗化的、唯美的表达方式,散文化、诗化的批评语言几乎成为京派批评特有的标签,如李健吾的《咀华集》《咀华二集》,就被视为诗化批评的典范之作。以艺术化的美感取代枯燥的理性逻辑演绎,是京派批评与其他批评方式的主要区别。京派批评家梁宗岱曾提出“诗人兼批评家”的概念,他认为,世间最好的批评家是“诗人兼批评家或批评家而具有诗人底禀质”者。[3]“诗人兼批评家”的概念符合京派知识分子理想化的身份定位,他们的贵族气质和浪漫情怀使他们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对诗歌情有独钟,在他们的批评文本中,处处能看到京派批评家对诗性美的追求,而批评语言的美感特征又是京派批评审美特质的最显著标志,用诗化语言对文本进行理性阐释,最终形成了京派批评艺术化的文本风格,读者读他们的批评文本,通常会获得一种艺术鉴赏的快感。

作为非功利的审美批评,实际上京派批评与它所处的时代有点格格不入,主要原因是它始终尝试保持不涉政治的艺术独立性,当然这一点也使它曾经饱受诟病。时至今日,随着学界对京派批评的重审,它曾经的“污点”恰恰成为它最耀眼的光芒:京派批评注重文学自身的创作规律和审美内涵,注重批评主体和创作主体之间的情感同构,在批评中书写自我价值与审美体验,将“人生的艺术化”作为文学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以艺术的方式探索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将京派批评定位为一种具有艺术特质的审美批评,在当下的文学语境下,对京派批评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独立性进行深入挖掘无疑对当代文学批评的建构具有启示性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广田.谈文艺批评,李广田文学评论选[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86.

[2]李健吾.《爱情的三部曲》——巴金先生作,咀华集·咀华二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

[3]梁宗岱.诗·诗人·批评家,诗与真[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212.

猜你喜欢
审美性
大众文化视野下《林海雪原》的改编与传播
论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