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018-08-29 10:17金生桂
中文信息 2018年6期
关键词:梦游李白意境

金生桂

中图分类号:I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6-0-01

前言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附近)。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诗《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确是他诗歌最鲜明的特色。他的诗歌不仅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了高度的统一。李白的诗歌之所以能达到这种理想的境界,其语言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在自由、洒脱、精警、奇瑰之外,还追求清新、自然,不假雕饰,且多出新意。在李白诗歌中,大量的、美妙而自由的语言破喉而出,给人以无尽的回味和温馨的享受。他的诗歌语言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色彩美

色彩在诗歌中具有强烈的表情作用,使诗歌的语言具有形象感。在李白笔下,高山大河、白云明月、花桥流水、花鸟草虫等都会呈现出形神兼备的形象和斑斓绚丽的色彩。

1.直观描写的客观事物色彩

1.1表现动态的色彩

《梦游天姥吟留别》很注意瑰丽变幻的色彩。“云霓明灭或可暏”、“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一夜飞度镜湖月”、“淥水荡漾清猿啼”。诗中彩云、淥水、红日、皎月,色彩缤纷瑰丽。而梦中仙人仙境:金银台是日月辉映。仙人以云霓为衣、以鸾驾车、以虎瑟鼓。再现一派斑斓奇丽的色彩。

1.2表现静态的色彩

李白笔下不仅有瞬息万变的云霞,咆哮愤怒的江河等动态的意象,也有奇险挺拔的峰峦,幽深静谧的澗林等静态的意象。呈现出静态的色彩美。

《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中正面描写庐山风光的诗句:“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来二峰长,银河倒挂三尺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章凌苍苍。翠映江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庐山秀丽挺拔、高耸入云;草木青翠,山花烂漫,九叠云屏像锦绣云霞般展开,湖光山影,相互映照,烘托得分外明媚绮丽。以上粗绘了庐山的雄奇瑰丽。下面则细描:金闕岩前矗立着两座高峰,三石梁瀑布犹如银河倒挂,和香炉峰瀑布遥遥相对,那里峻崖环绕,峰峦重叠,上凌苍天。接着,笔锋忽又宕起,总摄全景:旭日东升,满山红霞与苍翠山色相辉映;山势峻高,连鸟也飞不到。站在峰顶,东望吴天,真是寥廓无际。诗人用笔错综变化,层层写来,把山的瑰玮和秀丽,写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

2.间接描写的主观感觉色彩

李白以鲜明的个性塑造大自然的形象,以灵锐的诗心感受大自然的美,他不仅能准确、逼真地描摹出各种意象的形状、色彩,而且还能抓住主观感觉,创造出大量妙不可言的景象特征。如《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诗人身入顺流而下的船上,主观感觉是“影入江水流”。即有“月亮走,我也走”的感觉。

二、音乐美

李白寄情山水,他的诗歌语言不仅色彩美,而且具有很强的音乐性:

1. 形象描摹出各种声音,创造了很美的音色世界

1.1模拟逼真的鸟兽声

《蜀道难》:“悲鸟号古木”、“子规啼月夜”,《梦游天姥吟留别》:“空中闻天鸡”,“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1.2雄壮宏大的自然音

《梦游天姥吟留别》:“列缺霹雳,岳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1.3想象奇特的听琴声

《听蜀僧濬弹琴》:“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餘响入霜钟”。

李白以其多彩的诗笔,写出了子规悲啼、高猿长啸、岳峦崩摧、袅袅琴声等音色世界,并与诗人不同环境中的不同心绪默契,创造出不朽的诗歌意境。

2.句法多变,形成跳荡、跌宕的节奏感和声律美

2.1乐府、歌行体错落参差、长短不一的句式,具有音乐美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句式与诗人向往自由、叛逆不羁的性格相一致,是不拘一格、参差多变的。全诗七言为主,杂有长短句,往往是七言与五言相交织。如诗歌开头:“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暏。”带有平静吟哦之味。而“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四句五言插入七言之中,加快了诗歌节奏,表现出即将进入理想境界时那种兴奋急迫的心情。

2.2律诗、绝句音律铿锵,具有整齐美

他的律诗写得很好。五律《秋登宣城谢眺北楼》一诗从登楼眺望的角度描写了秋日江城如画的景色。格律严整,声律与对仗的运用,圆熟自然。但为了充分显示李白自己的个性和艺术才能,他也有大胆冲破格律束缚的杰作。

三、意境美

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李白诗歌或移情于景,或情随境生,或体贴物情、物我情融,形成奇幻迷离、深远逸宕、凝重华赡等多种诗歌意境。

1.意与境的水乳交融

《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了景,写了境。写得奇幻神妙、扑朔迷离,这奇幻的境界,又是理想的境界。李白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他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但由于君王昏聩,诗人“济苍生”、“安社稷”的宏伟理想化为泡影。他在现实中看不到美好的事物,只能寄托于理想。

意境美还要求整首诗有一种浑然一体的整齐之美。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抽出一两句就很难体会它的奇妙之处,但一旦放入诗中它就成为构成诗的整体美的有机部分,甚至每一个细节都与另一个细节相联系。写梦中仙境的美好是为了反衬现实社会的丑恶;写梦醒后的失望更是以现实的羁束不自由衬托梦中仙境的自由美好。这样组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展示出具有奇幻之美的诗歌意境。

2.引用典故,表现意境

李白诗歌大量用典。用典之妙,在于自如。信手拈来,因而用之,借其一端,发挥其无尽的诗意。像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

代表作《行路难》(其一)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都是用典的句子。垂钓(出自《韩诗外传》),用的是姜太公(吕尚)未遇周文王前,在磻溪(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南)边直钩钓鱼的故事。诗人这里以姜太公自比,相信也有被重新起用的一天。梦日(出自《宋诗。符瑞志》),用的是伊尹在出仕辅佐商汤以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经过日月的旁边。诗人又以伊尹自比,期望也能施展抱负。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李白诗歌艺术上的成功与用典之妙是分不开的。诗人谙熟历史事实和人物,信手拈来,或暗用而不露痕迹,或反用而有新意,读来毫无凝滞堆砌之感,达到了推陈出新、语如己出、活泼自然的境界。

猜你喜欢
梦游李白意境
在梦游的象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梦游
梦游东方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