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色文化的视域下加强大学生消费理念建设

2018-08-29 11:20高伟
大经贸 2018年7期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红色文化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大学生的消费理念偏离正轨,出现物质至上、享乐主义、铺张浪费等严重问题。红色文化是先锋之士为了人类幸福的事业奋斗的革命史,是中华儿女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斗争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加强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精神教育不容忽视,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其正确的消费理念。

【关键词】 红色文化 当代大学生 消费理念 人生观 价值观。

一、大学生消费现状

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的深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理念由节约消费观向消费主义过渡。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来自于普通家庭,他们对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因此大部分学生的消费行为从总体上来看是比较理性的,然而有部分大学生存在物质至上、享乐主义、铺张浪费等非理性消费问题。近几年来与“校园贷”的相关的新闻频频出现,很多学生因为过度消费或者提前消费而借贷,让某些机构钻了空子,进而引发悲剧。

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缺乏消费理念、过度超前消费、消费结构失衡等。首先,大学生的生活费用来源主要依靠其父母的资助,很多大学生上大学前的吃穿用基本上是父母安排,所以很多大学生上了大学才真正的开始一个人生活,缺少消费经验,自控能力也不强,从而导致大学生不能理性地根据自身实际经济情况而消费,没有正确的消费理念。其次,大学生受到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出现了过度和超前消费的行为,这主要表现为大学生的奢侈消费行为。此外,好多大学生过于重视享受性消费,将自己的绝大部分生活费用于享受性消费,从而使得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出现不合理现象。大学男生将大部分的消费支出用于电子产品和谈恋爱上面;女生则放在了休闲娱乐和服饰上面,他们都追求着精品和奢侈商品。[1]

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差。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大学生对人生价值实现的总体看法和态度。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行为模式必然会出现问题,包括消费行为。大学生心智还不完全成熟,极易受不良消费观的误导,往往会出现虚荣心、攀比心理、物质至上、消费主义等,使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所以,当代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理念,除了要学习消费知识外,最重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红色文化精神:艰苦奋斗教育的精髓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先进性文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是不断发展的文化体系,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性,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加以认识理解,从而大力弘扬红色文化,践行艰苦奋斗精神。[2]

1934年红军在艰苦的条件下开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在两年中,他们爬雪山、过草地、吃树皮、啃皮带,前有强敌,后有追兵,面对困难与死亡毫不退缩。这是在人类战争史上是罕见的,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观。长征精神是宝贵的革命历史教科书,是坚定的信念、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最完美的诠释。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优良的革命传统。此外,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苏区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在艰苦奋斗的年代中形成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升华。这些优秀的革命精神教育和鼓舞了几代中国人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富强而前仆后继,不懈努力。

“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3]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人们面临新的历史任务,踏上新征程,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仅要艰苦,而且要奋斗;不仅要过紧日子,而且要过好紧日子;不仅要继承优良传统,而且要勇于创新发展,坚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三、新时代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精神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红色文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抵抗外来侵略、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马克思曾经深刻地揭示了理论的本质同实践的关系,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4]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红色文化的思政理论课教育,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案例教学,案例的选取,既要紧扣时代发展主题,同时又要回应学生的现实关切。“这样做不仅能增强理论的生动性和鲜活性,而且使大学生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和发展的艰辛历程和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5]加深大學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

加强红色文化的实践环节,实践育人是实现红色文化知行合一的必备环节,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实践育人即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在社会实践中,增强红色文化的直观体验。大力倡导和组织调查研究、进行雷锋月等相关的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参加生产劳动、烈士陵园的扫墓活动、参观红色革命基地、开发实地的红色体验活动等,开展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红色文化的切身感受,更好的学习红色文化精神。

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接受高等教育,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行为模式。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应做到艰苦奋斗,摒弃异化消费观、消费主义消费观,将生态消费的理念付诸于实践,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树立良好的消费理念。

【参考文献】

[1] 傅畅梅.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生态消费观教育探析——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0(05):77-81.

[2] 张文,王艳飞.红色文化:艰苦奋斗教育的精神支柱[J].传承,2015(12):18-20.

[3] 习近平.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2-15(002).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

[5] 杜海燕,张莉.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文化认同的价值及实现路径[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2(02):83-86.

作者简介:高伟,女,汉,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邮编310000。

猜你喜欢
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红色文化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