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最严”守护水产品“舌尖上的安全”

2018-08-31 08:03海洋与渔业高晓霞
海洋与渔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何氏鳜鱼水产品

■ 文|《海洋与渔业》记者 高晓霞

6月 23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到广东何氏水产有限公司,调研活鱼长途运输情况。得知该公司通过逐级降温、纯氧配送等技术,让活鱼处于半冬眠状态,可以实现活鱼 50小时的长途运输;韩长赋表示赞赏,勉励何氏加强与终端消费群体的对接,把安全优质的品牌打出去。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全优质”,这不仅是广东何氏公司这样的水产企业追求的目标,也是广东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持续前进的方向。

检测人员对样品进行监测

“产销对接” 助粤鲜活水产品进京

7月 5日下午 4点,四五辆装满鳜鱼的运输车驶出何氏公司的大门,车上的鳜鱼和平常所见的鱼不太一样,经过暂养池逐级降温后的它们正在水里缓缓沉入梦境,开启人生中从未有过的长途之旅,目标是首都北京。与此同时,北京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 8个水产品批发市场早已知晓它们的到来,并早在它们启程前就已经通过信息平台获悉这批鳜鱼的抽样“体检报告”。

33个小时后,这批鳜鱼顺利抵达北京某批发市场,早有批发商等候采购。采购前,他们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这批鳜鱼的情况,还可以扫码装鱼泡沫箱的二维码,通过二维码就可以查询到鱼的全部信息,包括鱼的来源、具体鱼车、运输时间以及鱼的流向等,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更神奇地是,当采购商将这批鱼带到各大菜市场后,经过简单的升温,它们又会慢慢苏醒,继续活蹦乱跳。这就是京粤两地依托何氏活鱼冷链运输技术,开展的安全鲜活水产品“产销对接”试点工作的成果。

据了解,为了打响广东渔业品牌,进一步推动广东鲜活水产品走出去,2017年9月20日,京粤两地六方((广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农业局))共同签署了京粤两地《加强区域间鲜活水产品产销对接监管合作框架协议》。这是全国首个跨部门、跨省区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联合监管的重大突破,是促进鲜活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提升的有益探索,也是贯彻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四个最严”和“四有两责”要求的具体行动。

通过产销对接试点工作,目前我省已有何氏水产、八达水产、勇记水产、香良水产、鱼兴港水产等产销联合体率先开展与北京市“产销对接”试点工作,每天来自广东的鲜活水产品牢牢占据了北京市场的80%以上。

何氏水产副总裁王丁望告诉《海洋与渔业》记者,参加“产销对接”后,何氏的企业市场份额提高了,一些商超和连锁企业也慕名而来,希望与何氏合作。他认为,对企业而言,参加“产销对接”有三大利好:一是扩大市场份额,通过‘产销对接’,政府进一步严管市场,不符合要求的水产品都被拒之门外,这有利于优质安全的水产品扩大市场;二是提升企业的品牌影响力,连食品安全监管最严格的北京广东水产品都打进去了,也是一种无形的品牌宣传;三是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产销对接”要求产销联合体必须安装一个信息平台,通过该平台,抽样的检测报告立马就能传送到北京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批发市场,当水产品来到北京后,也还会受到当地监管单位的抽样检测,这种“严管”模式倒逼企业提升内部管理。

王丁望希望未来除了北京外,在其他地方如成都、西安、福州等淡水鱼的主要销售地都能建立产销对接,实现“把广东的放心鱼送至千家万户”。

“双随机”抽查 源头把控水产品安全

除了帮助企业打品牌走出去外,广东省渔业管理系统在日常的水产品管理方面更是毫不松懈。2016年初,佛山市在鲜活水产品市场准入环节设置“标识”以便追溯,在养殖环节也尝试用被抽检企业和抽检人员“双随机”办法,确保监督抽检的公平、公正、公开。据悉,“双随机”抽查机制,是指在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中,采取电脑摇号方式,从数据库和检查人员名录库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和执法检查人员,随机选择执法检查人员,对生产、销售单位、餐饮服务单位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随机检查。

“双随机”抽查机制实施2年多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王丁望表示,“双随机”抽查机制,阳光执法,严格监管,等于把控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对于像何氏这样的流通企业而言,最大的好处就是降低了采购成本。他举例说,假设何氏今天需要采购 100口鱼塘的鲈鱼,如果监管严格,各口鱼塘的产品都合格,就只需要接触100口鱼塘就行了;反之,如果只有 90口鱼塘,那么采购就需要跑 110口甚至更多的鱼塘,抽样检测也要做得更多,无形中就增大了开支。

某渔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说,“双随机”抽查机制,意味着每个市场主体的头上都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这对一些没有操守的企业,会起到震慑作用;以水产品养殖端而言,迫使一些养殖企业不能随便使用违禁药,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水产行业产业链良性发展。

为了构筑水产品质量安全防线,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特别加大了对水产品监测和风险摸查的覆盖面,将省级抽检样品从 2016年的 0.99万个样品增加到 2017年的 1.8万个。并在监测中,特别加强了对广东省内鳜鱼、乌鳢、对虾、罗非鱼等主要优势品种、出口和输港澳主要品种、调出外省的大宗品种以及种苗、饲料、养殖、运输等主要环节的重点监管。对监督抽查不合格样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就地销毁,违规非法添加行为查处率 100%。近两年广东产地水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

专项执法 对违规违法行为“零容忍”

除了加强抽查外,广东还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今年 2月 1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开展春节节前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行动,省渔政总队直属一支队组织汕头、潮州两市渔政队伍在潮阳区、潮南区、饶平县开展联合执法行动,直属三支队组织辖区湛江、茂名、阳江支队开展渔船安全生产及水产品质量安全交叉检查,广州、珠海、中山、江门、佛山、顺德、惠州、清远、韶关、肇庆、云浮等各地都积极开展节前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行动中,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 455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24辆次,检查养殖场地223家。

像这样的执法行动并不鲜见,据了解,2017年,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开展了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和畜禽水产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超标专项整治行动等,并相继在中山、佛山、清远、江门等 10个地市集中力量重点组织开展“一月一行动”。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 10991人次,检查场地5695个,查处违规案件43宗,其中移送公安机关5宗。云浮市水产品苗种案,判处涉案人有期徒刑 6个月,缓刑 1年;做到有案必查、查必到底,全力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广东是水产品消费大省、输出大省。我厅始终以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狠抓水产品质量安全。”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有关负责同志在上线广东民声热线时表示,下一步,省厅将在省食安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广东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加强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继续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加强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推动建立安全鲜活水产品的“产销对接”,构建水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实现水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科查询、责任可追究,全力守护水产品“舌尖上的安全”。

猜你喜欢
何氏鳜鱼水产品
鳜鱼行情又遭暴击!4天内至少下跌2元/斤,新鱼上市几经波折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鳜鱼26元/斤,中大难求!是继续等还是卖?就地过年,鳜鱼能否“贵”起来?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Chinese Perch:Dream Beauty Portrayedin Art, Poetry
何氏“十全大补粥”
野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