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导向下高校声乐课堂实施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策略

2018-08-31 10:22赵雪
艺术评鉴 2018年10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策略

赵雪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各高校就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心。在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背景下,许多高校提出创新性的“课程思政”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个专业学科课程体系,让专业学科具有立德与树人的双重功能。所以,本文立足声乐专业的教学特点,提出声乐课堂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策略,拟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高校声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0-0074-03

一、课程思政理念

首先,课程思政是在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背景下,把高校思想政治课融入到各科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围绕知识的传授与价值观的引领,实现立德树人的课程目标[1]。课程思政理念要求所有课程的知识体系都体现思政教育元素,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肩负立德树人的功能。全体教师都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职责,从以往的单纯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转变为覆盖各专业、各学科课程,体现大思政、大德育,将课程育人上升为“全课程育人”的育人理念。

其次,实施课程思政,要处理好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一方面,在突出专业课育人导向上,使专业课上出“思政味”;另一方面,要使思想政治课上出“学术味”,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时代背景,切实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科学问题,也要解决“为谁主张”“为谁服务”的价值追问。在课堂教学中,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地位,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域,把最新的成果转化为思政课内容,让思政课走入前沿学科,使学科更具有“学术味”,使受教育者更具价值立场。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在十八大提出的新时代全民的思想政治素质观,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是现阶段我国人民共同追求的思想素养和价值取向,是新时代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调高校要巩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作。2015年7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核心课程。自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主旋律。

党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行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精辟地阐述了“德”与“才”的关系,他说:“才者,德之贤也,德者,才之帅也。”“君子挾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故“品德”的重要就在于它决定了“人才”的使用。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育国家、民族、社会有益之人,育有时代担当、有责任感的人,所以品德教育尤为重要。

三、声乐课堂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策略

(一)声乐作品的题材价值引导策略

声乐作品包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时代追求的内容,体现着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反映了不同时代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优秀的声乐作品体现了时代心声和人类社会的主流价值追求,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作者的世界观。

所以,在声乐课堂中选取优秀的、反映时代主流价值取向的作品,积极引导学生向主流价值靠拢,借助歌曲的词曲情怀,提炼学生的爱国情怀、家国理念,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和文化自信,塑造其高尚的人文精神。从而使这些健康积极的要素转化为新时代的价值观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为立德树人把好思政大关。

抗战时代歌曲,如张寒晖于1936年创作的《松花江上》,其创作背景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中国东北三省,而蒋介石却采取不抵抗政策,驱赶“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官兵,他们携老带子,流亡关内,布满西安街头。他们有家不能归,有仇不能报,却要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去卖命,心头郁结着悲苦怨愤,要倾吐,要爆发。正是在如此背景下,张寒晖谱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歌曲,以饱含热泪的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民众和官兵悲愤交加的心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这首歌体现了中国民众追求民族独立,反对侵略的时代要求。《松花江上》在上个世纪30-40年代曾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风靡整个中华大地。

改革开放时代歌曲,如《春天的故事》,它是一首由蒋开儒和叶旭全作词,王佑贵作曲的作品,内容讲述1979年春天,中国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同志在深圳勾画了改革开放的蓝图;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开拓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1994年,又一个春天,看着改革开放的勃勃生机,蒋开儒、叶旭全和王佑贵三位投身特区的艺术工作者,有感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这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春天的故事》,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金曲,记下了深圳乃至整个中国的变化。正是由于此歌曲表现了人们追求富强、民主、文明的强烈的时代性,先后获得了中央电视台第二届音乐电视大赛金奖、中宣部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金钟奖等奖项,成为获得国家奖项最多的歌曲。

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梦”系列歌曲,2015年11月29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直播了《共筑中国梦——“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演唱会》。此次《共筑中国梦——“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演唱会》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核心主题展开,精选18首人民群众认知度高,广泛传唱的“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如《天耀中华》《时间都去哪儿了》《雪恋》《坐上高铁去北京》《强军战歌》《共筑中国梦》等,并邀请了深受百姓喜爱的知名歌唱家和歌手前来演唱。“九三阅兵”合唱团的部分团员和银河少年合唱团也来到直播现场参加演出。此次演唱会的核心主题主要分为三大篇章:第一篇章为“国家之梦”,主要体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100年的深刻思想内涵,凝聚对祖国、对党的热爱;第二篇章为“人民之梦”,主要表达当代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三篇章“未来之梦”,不仅表达中国人民共同完成“中国梦”的价值追求,还体现“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和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这一系列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讴歌中国梦想、传播中国价值观。

这些不同时代的歌曲作品,正是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独立、富强、民主、文明的奋斗印迹。在歌曲演唱教学中,把握立德树人的理念,选取积极上进、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题材的声乐作品,借助歌词、曲的时代情怀,用心引导,教化于无形,使教学发挥育人育德的双重功能。

(二)声乐作品演唱中的情感体验策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共同的主流价值观,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思想动力。作为社会的主体,人的思想行为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人类是有情感的高等动物,人们价值情感的体验,更能激发价值认同感,内化为坚定的价值信念。

声乐教学是歌唱教学,它以嗓音训练为基础,以歌曲的情感表达(演唱)为手段,以塑造演唱者创造美的能力和高尚人格为目的。在声乐作品的演唱教学中,要注重角色对情景的体验和角色内心的感受,激发价值认同。一个很“入歌”的演唱者,能把自己放入角色的时代背景之中,感受角色内心的快乐、愤恨、忧伤等不同情绪,体验角色的理想与追求。这样的体验,能对德育产生深刻认识,发挥自觉能动性,激发自我教育的能力,更能引导德育的价值方向,坚定价值信念。

如在歌剧《白毛女》的《杨白劳》选段演唱教学中,首先要把握角色定位。角色杨白劳:一个受封建地主阶级压迫的老农民,没法交地主的租税,年近大年三十夜躲帐归来,最终没能逃过地主黄世仁的逼迫,无奈将自己的亲生女儿(喜儿)顶租税……在演唱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体验角色杨白劳的悲愤与无奈,用声音、肢体、神情把杨白劳的感受表达处来(唱出来)。声音——苍凉、哽咽;步履——蹒跚、无力;神情——无助、无奈;心情——复杂、愧疚等……经过这样的角色体验引导,学生才能掌握演唱的情绪,才能表达人物的角色情感,折射出角色人物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内心价值向往。在演唱中,“十里风雪,一片白,躲帐七天,我回家来,只望着熬过了,这一关,挨冻受饿也能忍耐……”[3]一个男中音音色,深沉、苍老、疲惫……诠释着杨白劳的内心世界。演唱结束,回到现实中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今天人们为之奋斗的发展成果,更能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念。

如在艺术歌曲《我爱你中华》(词:苏阿芒,曲:敖昌群)的演唱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歌词的理解。歌词:世界上有很多美丽的地方,它们常常引起我,引起我的幻想,埃及古老的金字塔,俄罗斯神秘的白夜,赛纳河畔迷人的黄昏和挪威午夜的太阳,埃及古老的金字塔,俄罗斯神秘的白夜,赛纳河畔迷人的黄昏和挪威午夜的太阳,但是我最爱的只有你,可爱的中华,我最爱你可爱的中华。词作者用较多的笔触描述国外的美景:埃及古老的金字塔、罗斯神秘的白夜、赛纳河畔迷人的黄昏和挪威午夜的太阳,然后笔锋急转而点题:“但是我最爱的只有你可爱的中华”。

这首歌曲用宽广的旋律,展现中华儿女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家国情怀。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词曲的理解;其次,诱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跟随作者的视野去领略国外的美景,诱发学生对美好风景的追求与向往;第三,让演唱歌曲成为情感体验之下的表达。情绪的宣泄最终为了表达爱国的价值热情:“但是我最爱的只有你可爱的中华”,成为副歌中最为饱满真挚的爱国热情,带着情感的理性思考表达出来。

(三)声乐作品演唱评价导向策略

首先,声乐教学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检验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在课程思政的统领下,检验专业课的技能目标是否达到,同时要检验思政目标的习得。通过评价总结,对达到目标方面做出相应的肯定,鼓励学生积极上进,强化他们习德的技能和思政习德成果,给予正面的引导。反过来,在技能获得和品德习德或认识上存在分歧方面,要加以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矛盾的关键,解决认识障碍,才能统一价值认同,找到核心价值教育的切入点,才能实现正确的价值引导。

其次,声乐教学评价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学目的要借助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才能实现,所以教学评价也是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我国西周初就有教学评价制度,据《学记》记载:“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随着学业的增加,从“离经辨志”,到“敬业乐群”,到“博习亲师”,到“论学取友”,从“小成”到“大成”,可见教学评价的内容递增,评价的深度和广度也在递增,有对知识技能的评价,也有品德和社会价值认同的评价。所以,教学评价推动教育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

再次,声乐课堂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在评价中,要注意评价原则,更多地遵循发展性评价原则,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动态发展。学生有了相应的进步,评价时就予以肯定和表扬,[4]让学生树立信心,增强自信,这样更有利于积极的价值观的形成。尤其是在声乐作品的演唱中,要让所有的音乐元素在演唱行进的同时把握好,又要有词曲情感体验的内化与表达,要有克服心理表达障碍的思想。因此,声乐演唱的情感表达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所以,使用发展性评价原则,多给与鼓励和肯定,更能使学生克服胆怯、羞涩、多慮等不良心理障碍,从而增加其演唱自信,以更好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现阶段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核心价值品德教育。在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要求下,教师要提高认识,创新思维,把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声乐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在课程思政的引领下,设定好声乐课堂的技能目标与思政目标,组织好教学活动,做好科学可行的教学评价,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心智发展,提高其人文素养、文化自信以及高尚的政治品格。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

[2]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23).

[3]杨瑞庆.中国歌剧优秀唱段选[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

[4]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策略
体验营销在遵义旅游业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探讨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系中的实施策略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