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忠谦:破译古币背后的沧桑谜团

2018-09-01 06:33江珊
中国民商 2018年9期
关键词:古币古钱币钱币

江珊

午后,夏日阳光透过棵棵大树斑驳地洒在蜿蜒的小径上,伴着丝丝微风和阵阵蝉鸣,《中国民商》记者来到了至今已有三四十年收藏史的中国古币收藏专家段忠谦位于北京的家。

还未进门,已过古稀之年的段忠谦早已笑容可掬地迎在门口,亲自沏茶、斟满……人如其名,正像老人自我介绍的那样,“本人姓段,名忠谦,忠诚的忠,谦虚的谦”。段忠谦虽为北京收藏家协会监事长兼钱币专业委员会主任、石景山区文化文物局前副局长,却依旧是谦逊和蔼,没有半点架子。

走进书房,书案上,柜子里,沙发旁到处都可见到段忠谦的古币册,为此,他也笑言,“我这下半辈子都要与古钱币为伍了。”翻开这一册册精心分类注释的古币收藏册,上下四千年的海贝、玉贝、包金铜贝、刀币、布币、圜币、鬼脸以及秦汉至明清的各种不同年号不同版别的方孔圆钱……逐一展现在我的面前。听着段忠谦绘声绘色地讲述,那久远历史的时空闸门仿佛已经打开,让我们透过他古币收藏故事的一角,来一场追逐史实原貌的穿越之旅。

逼上梁山的古币收藏

段忠谦出身书香门第,自幼琴棋书画,写得一手好书法。可就古钱币而言,他表示,小时候家里就有不少,但当时根本就没放在心上,虽说后来自己留了一些在身边,但那也仅限于对钱币上的文字爱不释手,比照着练字而已,数量有限。

谈及真正的集币之路,段忠谦笑言,那真是被逼上梁山的无奈之举。从部队转业后,段忠谦被安排在石景山区委宣传部工作,上世纪80年代末调任区文化局副局长,主管文物工作。那时,因为做文物管理工作有一个不成文的行规,为防止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国家文物,一般都不建议在职人员搞文物收藏,因此段忠谦对收藏,特别是古币收藏也还是不大入门。

但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补习文物方面的知识却是段忠谦当时的工作重点之一。“相对来说,古钱币比其他藏品拿、放起来更方便,也更易入手,而且我对古币以前也有过一定接触,所以,我就借来一位朋友的古钱币样册,忙里偷闲地观赏、学习。”段忠谦坦言,却不想这本样册却让他弄丢了。

把朋友的宝贝藏品丢了,这下可急坏了段忠谦,他当时只有一个念头,赶紧去古玩市场淘古币还给人家。

“好在丢失样册内的古钱币主要是秦半两汉五铢钱和唐宋时期的普通钱币,市场上很容易找到,价格也不贵,也就一两元钱一枚。”段忠谦笑着解释,为了避免买到赝品,他去市场前还专门请了区文保协会对古币颇有研究的老朋友帮忙。很快就凑足了二三百枚,比原来样册里的还多。

但当段忠谦把古币装册还给那位朋友之后,他却发觉自己早已爱上了古币收藏,古钱币中的大学问他再也无法放下。如今,段忠谦回忆起这段往事还会不住地感慨,“都说收藏是一种缘分,看来是命该让我下半辈子与古钱币密不可分了”。

古币揭开一段考古谜案

如果说段忠谦收藏古币是源于之前弄丢朋友的古币样册,“被逼”买古币的经历,那么,之后的那次靠古钱币为发掘古墓推断年代,还原史实风貌的过程则更坚定了他对古钱币收藏的决心。

一年,某建筑公司在石景山八角地区施工,开挖地基时出土了一座古墓。段忠谦得知消息后,一边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一边组织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勘察。

这是一座埋藏很深的长方形两室穹隆顶砖室墓,出土了带有壁画的石龛、镇墓石兽、青铜器、陶器等物。但数量不多,且残缺不全,并且尸骨远离棺椁,种种迹象表明此墓早年已被盗过。在所有出土的文物中,除了几十枚古币外,再没有其他附文字的器物,这无疑给推断古墓的年代带来了困难。

段忠谦当即提议,从挖掘出来的古钱币中找线索。于是,大家立即对出土的钱币进行了分类,通过古钱币和古墓壁画中内容,很快推断出这座古墓的埋葬时限不会早于三国。后来,经过几位文物专家的进一步勘察,论证的结果恰是魏晋时期的古墓,墓的主人是一位州刺史级别的武将出身官员。

段忠谦自豪地表示,这座古墓的发掘,不仅是他任上的一件大事,同时通过这座古墓也证明了魏晋时期的背景是一个农牧交融的多民族聚集之地,对研究魏晋文化和北京历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这其中,古钱币对于推断古墓年代更是功不可没。

每一枚古币都是一个谜,它流传到今见证了多少历史事件、世间沧桑,古钱币博大精深的内涵,让段忠谦为之深深地着迷,他说,有些东西,你一旦爱上,绝对会陷进去不能自拔。

老屋梁上的宝贝

爱上古币收藏后,为了获得更多珍贵的古钱币,段忠谦跑遍了在京的各个古玩市场,休息日他总会在知名的潘家园旧货摊一蹲就是半天,肚子饿了就在地摊来碗面条充饥。每每到外地出差,逛当地古旧艺术品市场更是他必去之地。

“为了得到古币,我把周围的亲戚朋友都發动起来,让更多的人帮我一起收集珍品,亲戚送来了几代人作包袱皮捆扎之用的天启通宝大样钱;战友们带来家传的刻花咸丰重宝大样钱,天国圣宝早期钱……”段忠谦兴奋地说,其中,从家乡老房梁上他得到的康熙通宝福寅、福戌祝寿流通钱更是难得的宝贝。

段忠谦的老家河北,过去盖房子上梁或殡葬下棺往往有挂、撒古钱币的习俗,以示大吉大利、福荫子孙。因此,当他听说家里一处祖上传下来的老宅近年有翻盖打算时,就告诉家乡的侄子,拆房子的时候一定留心大梁上是否有古钱币。1996年的时候,家里的老宅翻盖了,拆旧房大梁时果然发现一串带“福”字的古钱,侄子留给了他。

段忠谦捧着这串古钱币,如获至宝。古币正面是“康熙通宝”四字,背面左侧是满文造钱局的局字,右侧是造钱的汉文地方局,是仿顺治朝五式钱铸造的,显然这是一串清代钱币。“更让我兴奋的是,这些‘福字钱中,竟然有两枚与众不同的钱,钱的背面,除了右侧‘福字之外,顶端是一个‘寅字,另一枚‘戌字。”段忠谦解释道,有“寅”字和“戌”字的钱币,市价比一般“福”字钱高出不是一星半点,一枚价值可达三四千元。因为这种钱币是福州造钱局专为康熙皇帝祝寿而造。

古币收藏更需文学积累

从2002年段忠谦退休起,他便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古钱币的收藏之中,如今他已收藏古币近40年,在古币收藏圈里绝对可称得上是数一数二的人物。其藏品包括上下4000年的海贝、玉贝、包金铜贝、刀币、布币、圜币、鬼脸以及秦汉至明清的各种不同年号不同版别的方孔圆钱3000余枚,其中不乏明珍与孤品。

有人说,段忠谦的古币收藏起点比较高,是因为他入门时因工作关系得以有诸多专家老师的指引,孰不知了解和掌握中国古文化知识更是收藏者的必修课和基本功,段忠谦为此也是下足了功夫。

“玩收藏一定要多讀书,收藏古钱币除了要看一些与之有直接关系的专著、图谱、词典类书籍之外,《中国通史》《中国货币史》《中国事典》等中国古文学书籍也要熟读在心。”说起自己的收藏心得,段忠谦更是不忘给古币收藏新手一些忠告:丰富的历史知识,才能提高钱币鉴赏能力,了解和熟悉历代钱币的形制、材质和钱文书体的变化,并对破解古币之中的诸多谜团也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

对于古币收藏的价值,段忠谦则更看重其所体现出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他说,“钱币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的活化石,是每个历史阶段重要人物重要事件的见证物,虽然它小巧轻便不起眼,但它的史料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不断线的历史传承,都是其他文物古董所不可比拟的。别的不说,就是上面的书法文字,就够我研究一辈子的了。 ”

(责任编辑 徐高阳)

资料链接:

古币收藏禁忌

一忌不懂装懂,长期当外行

了解掌握一定的钱币知识是钱币收藏者的必修课和基本功。这些经验的获得,一是向书本学,购买有关钱币方面的书籍资料。二是从实践中学,多接触钱币实物,细心揣摩,进行分析比较和把握。三是要向专家请教。四是经常与藏友交流,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二忌头脑发热,感情冲动

购买古钱币一看真假;二看品相;三问价格。要学习掌握购买钱币的交易技巧,在钱币市场或金店内发现自己喜欢的藏品,不要喜形于色,直奔目标,不惜重金买下。

三忌听卖者讲“故事”

诸如拿“祖传”、“扒房子、挖地基时发现”、“急用钱”之类的“故事”说事。须知这些故事大都是卖者自己瞎编的,在美丽的谎言背后却隐藏着蒙骗买者上钩的陷阱。

四忌随心所欲,见啥买啥

钱币收藏要有目标、有计划。必须根据自己的财力和爱好,有选择地加以收藏,最好是少而精、成系列收藏。

五忌受挫后偃旗息鼓

钱币市场充满诱惑和风险。收藏者如不慎买入假币赝品或遭受价格暴跌的打击,更要加强学习,认真汲取经验教训,总结摸索钱币市场的运作规律,趋利避害,做一名成熟、理性的投资者。

六忌急功近利

钱币收藏是一种志趣高雅的活动,收藏之道,贵在赏鉴。钱币收藏者要有一个平常心态,提高钱币收藏的品位,养成宁静、淡泊的操守,摆脱铜臭的困挠和烦恼,感悟收藏真谛。

古币收藏四点注意

最贵的就是最便宜的。如果你没有十足的功力判断真假,一定要选择在钱币圈口碑比较好的币商。信用好的币商出手的钱币多是市场价格,但是保证了钱币真假没有问题。投资的古钱币是正品的情况下,涨价只是时间问题,古钱币有着不可再生的稀缺性,涨价是必然的。但仅限于真币,假币是永远是假币,不会有任何的增值。

品相永远是第一位的。品相是指古钱币本身的锈蚀程度及钱文、轮廓的清晰程度,一枚古钱币既稀有,同时又具备良好的品相,那是再好不过了。钱文虽然特殊,如果面目不清,锈成一团,那收藏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投资具有升值潜力的品种。很多钱币存世量不大,只是名气不大,没人炒作,这类钱币未来升值前景很大,市盈率很高。

大纲类钱币仍是收藏首选。投资大纲类的钱币有一个好处,大纲钱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升值空间很大,这类钱币套现的时候比较容易变现。

猜你喜欢
古币古钱币钱币
钱币翻倍
小古币里的大世界
组合钱币
古钱币欣赏
突骑施钱币和突骑施
古钱币被窃案
谁偷了古币
钱币保存各有法
同案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