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韩愈道论、为学、治国思想

2018-09-02 14:46胡文杰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韩愈治国

内容摘要:唐中期以后的儒者,以韩愈为代表力排众议主张复兴儒学,宣扬儒家思想。韩愈在继承先前儒家道论、为学、治国等思想基础上,排击佛、道,旨在重新确立儒家思想在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这一思想特色被后来的儒者所承袭。韩愈的儒学思想对儒家道统观、学统观、治统观的确立和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关键词:韩愈 道论 为学 治国

一.儒家道统、学统、治统思想的内涵及渊源

儒家道统是关于儒家圣人之道及其传授系统的学说,其内容包括仁义之道、中道、内圣心性之学、以天理为道等①,是儒者之统;儒家学统是道统思想在学术方面的体现,“学”的主旨是围绕着“道”而展开的,主要涉及儒家学者如何治学和怎样维护其思想学术地位等问题;儒家治统则主要指帝王治理天下之道和术,是“帝王之统”,是道统思想在治国方面的体现。虽然,道统、学统、治统这三个概念名词是后来儒者根据儒家思想传承的特点而提出的,但这三者的思想内涵却早在先秦孔孟等儒者的学说中存在。

儒家道统思想自孔、孟提出的仁礼、仁义之道等就已具有道统思想的成分,荀子集成发展出天道、人道等思想。到汉唐时期,因董仲舒、韩愈的推崇,儒家圣道思想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韩愈首次对道及其传承统绪的论述,为后来儒者道统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儒家学统思想的发展与其道统分不开,它是道统思想在为学方面的体现,是为道统而存在的。南宋学者曾丰在其《缘都集》中说:“秦未焚书,道先裂,学统况成八代”②,对于儒者而言,道统存则学统存,学统宗旨主要是维护其学术的正统地位、捍卫道统。学统思想的内涵也是早于先秦就已存在,孔子围绕其道的内涵提出儒家的为学思想,包括严谨求实的为学态度,学思结合的为学方法及学以致道的为学宗旨等,孟子、荀子等后世儒者基本上继承性地发展了这一为学思想。

儒家治统思想的发展,以儒家经典所叙之意来说,它是依附于道统而存的。元代学者杨维桢于《东维子集·正统辨》中,指出“道统者,治统之所在也。”③至少在儒者、士人的心里,道统高于治统,是治统的最高原则、理念。所以,儒家治统是儒者依据其道统思想的原则而提出的治国之道、治国之术等。先秦孔子据其仁礼之道提出为政以德的思想;孟子继而发展出仁政、至荀子隆礼重法等;后世儒者在传承道统之时也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治统的思想。

二.韩愈道论、为学、治国思想

儒家道统、学统、治统思想发端于先秦孔孟等思想体系,至秦朝因秦始皇“焚书坑儒”、汉初主张“黄老之学”等原因,儒家思想并没有得到大力的宣扬。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上升为官方意识形态,儒家思想也逐渐受到世人重视。但魏晋时期受到以道家为基础发展出的玄学影响,隋唐之际,佛教思潮掀起,此时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受到了重大的威胁。到了唐代中后期,以韩愈为代表的儒者,力排众议主张复兴儒学,宣扬儒家的道统、学统、治统思想。

(一)道论思想

韩愈的道论思想尤其推崇孟子,孟子继承孔子的仁礼论道,将道的内涵扩充为仁、义,确立了仁义连用的思想。仁是爱人之心,但并非不分善恶、好坏地爱所有人和行为,由此孟子提出“义”来规定“爱人”的界限,区别于墨家的“兼爱”思想,故言:“义,人路也。”义是仁者爱人应遵循的原则,“居仁由义”即是孟子道的内涵。韩愈在《原道》中第一次正式提出道统论,阐释了道的内涵及其传承统绪,指出仁义是最高的道。“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④,仁是爱人,义是行事合乎事理,行仁义所达到的即为道,而内心秉持仁义之性即德。韩愈言道还是在道德伦理的范畴,并未涉及到宇宙本体,其道统说推崇孟子,孟子将仁义连用发展孔子道论学说,开启儒家之道的传授端绪,这为韩愈的道统思想奠定了基础。

其次,韩愈还提出儒家圣人之道的传授统绪,认为儒家之道自尧、舜、禹到孔孟之后失传,后虽有荀子、扬雄,但二人只选择了一部分且过于简略。尽管如此,荀、扬二人也未被韩愈完全排除在道统之外,荀子思想的主流还是接于孔子,最终将其定为“大醇而小疵”⑤。之后的道统中断,主要因杨(朱)墨(翟)两派交相惑乱,佛老横行,孔孟之道未能得以弘扬,至秦始皇又遭焚書坑儒,汉儒虽有传其道者,却已是抱守残缺,真正的大道已被毁坏未得其传。韩愈在明确圣人之道的传承统绪时,也将自己纳入道统,以传承儒家道统思想为己任,“其亦不量其力,且见其身之危,莫之救以死也!虽然,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灭死万万无恨”⑥。

(二)为学思想

韩愈在继承儒家严谨求实、学思结合等为学思想上,更加突出“博学基础上精约、为学求师以致道”的思想。主张为学要在博学的基础上精约,学问无巨细,均要力求所获不要舍弃,在博学基础上“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掌握为学内容的要领,对其进行深入精微的研究。而“古之学者必有师”,何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即孔孟之道,“受业”主要以儒家经典为主。掌握儒家之道、传其道者即为求学之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⑦,故“学所以为道”,此“道”即是儒家纲常伦理等内涵。

(三)治国思想

在继承儒家为政以德的前提下,韩愈推崇《大学》,主张圣人之道贯策到治国的实践中,以修、齐、治、平为目的提出“德礼为先,辅以政刑”思想。且认为“圣人之道(仁义)”、“先王之教”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君主应秉持仁义之性的德、礼来治理国家,先德礼而后刑法,“礼法二事,皆王教之端”⑧。此外,韩愈还继承了儒家民本、举贤的思想,贤的标准则以仁义之道为原则,“内仁而外义,行高而德巨”⑨,这就是贤才。

三.韩愈儒家思想的影响

韩愈继承了儒家圣道的核心——仁义,宋代理学在仁义基础上拓展出中庸、天理、心性等内容,将儒家伦理学说上升到宇宙本体范畴,这是对韩愈道论思想的发展,韩愈对孟子、《大学》的推崇,开启了宋代理学家尊崇孟子、《大学》之风气。为学方面,韩愈以儒家经典及其仁义之道作为求学准则,并提出博学基础上精约等为学之径,这与荀子“虚一而静、兼陈万物而中悬衡焉”思想有相似之处,朱子“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虚心涵养”的为学思想难免不受韩愈影响。治国方面,他围绕儒家道统内涵提出德礼为先、辅以刑政思想,为宋代理学家的治国思想提供参考;由此韩愈的道论、为学、治国思想密切联系在一起。为维护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韩愈强调抵制异端学说,认为:“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力排佛老之学,“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⑩。通过攘除佛道之学,弘扬儒家学说的精微义理,探寻儒学之遗缺。

总之,韩愈的儒家思想上承儒家道论、为学、治国等思想,下启宋代理学家道统、学统、治统思想之先河。儒家学说自唐代逐渐复兴,到宋代社会文化地位逐渐上升,韩愈在其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注 释

①蔡方鹿.中华道统思想发展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3

②曾丰.缘都集.钦定四库全书.第115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7

③杨维桢.东维子集.钦定四库全书.第122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80

④韩愈.韩愈集.长沙:岳麓书社,2000,145

⑤韩愈.韩愈集.长沙:岳麓书社,2000,155

⑥韩愈.韩愈集.长沙:岳麓书社,2000,233

⑦韩愈.韩愈集.长沙:岳麓书社,2000,157—159

⑧韩愈.韩愈集.长沙:岳麓书社,2000,396

⑨韩愈.韩愈集.长沙:岳麓书社,2000,199

⑩韩愈.韩愈集.长沙:岳麓书社,2000,145、147

(作者介绍:胡文杰,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思想史;现工作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韩愈治国
晚春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巍治国艺术作品欣赏
跨越千年仍美丽,韩愈从来不“退之”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治国理政要把握“四个全面”
略论古齐国的治国之道
韩愈以草写春“三步曲”
略论《尉缭子》的治国思想